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节《汉及以后》下 (第3/4页)
候,有一个人叫吴承恩,他开始写《西游记》。吴承恩博览群书,而且当过官,所以他有条件收集各种资料,包括唐、宋、元、明不同时期流传到中原的各种资料。 为了收集到更多的精神能量,圣星人不断和人间皇帝配合,显示各种神迹,增强民众的信仰。公元1412年,在动工修缮武当山之前,永乐皇帝派附马到武当山昭告神灵。就在昭告仪式开始之前,一团状如车轮的巨大“黑云”从西北方的天空向玉虚宫后的山顶飞来,玉虚宫是人类为了供奉神灵而修建的宫殿。当“黑云”飞到山顶上方时,就像一把大伞那样盖在了山顶上。整个玉虚宫顿时被遮住了,全场一片黑暗。片刻过后,“黑云”突然发出了闪电般的光芒,并且伴有隐隐的轰鸣之声。当时在场的人们都认为这是神灵在显灵了,急忙朝着“黑云”祭拜祷告,就此开始了隆重的昭告仪式。“黑云”存在了很长时间,然后就突然消失了。 公元1465年,明宪宗即位时,指派大臣带着御制神像到武当山致祭。在布置道场的时候,天空突然出现了一个光彩夺目、又大又圆、状如滚动的车轮的飞行物,很远就可以看到它放出的五彩瑞光(类似投影机发出的光)。当它发出的五彩瑞光笼罩了(投影到)附近的山峰以后,整座山峰就像是从天空垂下来的缎绵(类似对大楼进行楼体投影)。第二天又出现了另一幕奇异景象:一道弯若彩虹的五色光柱呈现于半空之中,连接着山上和山下的宫殿,相距约20千米;山下的宫殿之前又有五色祥光在飘动(类似投影机正在进行投影中的光线变化),这一景象持续了很久才消散。这些全是外星人投影技术的显现。 1472年,明朝中期,圣人王阳明出生。在中国历史上,王阳明的名气和孔子并列。虽然王阳明到了五岁才开始学说话,但是他成长得很快,通过博览群书迅速地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水平。王阳明在11岁时,写了一首和本书一样通俗易懂的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王阳明通过古书中的记载推测,月球很大!他的认知已经远远超越了当时的其他人类,他的思维和视角就像是从太空看地球和月球一样。王阳明还有一句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这更是直接道出了月球的秘密,月亮自古以来就是圆的,从来没有不圆的时候。其他人看到月亮有时候不圆,那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还局限在地球上。 王阳明顿悟出一个真理:“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意思就是:宇宙意识及人的意识在最初的状态是没有善恶的,在宇宙意识起心动念创造大宇宙、人的意识创造小宇宙之后,才产生了善(好的数据)和恶(不好的数据)。良知就是知道什么是善(好的数据)、什么是恶(不好的数据),只有保留善(好的数据)、删除恶(不好的数据),生命体才可以得到进化升级!(人是初级生命体,宇宙是最高级的生命体!) 顿悟真理就像灵感来临一样,在那一瞬间一晃而过,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准备是留不住想法的,少数人可以留住一小会儿,时间长了还是会忘记。某一天,有了足够的文化底蕴积累的王阳明就在一瞬间顿悟了真理,并且提出“知行合一”理论,把真理发扬光大。那一瞬间就叫做“王阳明时刻”(觉醒时刻)。 每个人都有王阳明时刻(觉醒时刻),因为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对每个人都有过暗示,并且是每经过几年,就会尝试激活每个人的本真,让人去探索和领悟人生的意义及宇宙真理。但是,很多人迷失在了物质世界中,没有响应上天的号召和点化。如果觉醒不了,就得继续在轮回中等待机缘的再次到来。(本书出现以后,会让有缘人有更大的机率响应上天的号召和点化。) 人的躯壳是神级外星人(圣星人)用生物材料制造的,人的意识是神级外星人(圣星人)的神识(神级意识,也叫神性)的不完全克隆状态(删减版神识),神是不会直接给我们完全版的神识的,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修为、要找回我们缺失的神识数据。很多人,不但无法找回神识数据,还产生了很多垃圾数据;不但成不了神,反而成了垃圾。王阳明心法,就是在告诉人们:“去除不好的人性数据,只留下好的圣贤数据,人就可以成圣。”《圣经》也在讲:“人是神的不完善的复制品。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精神和rou体上的缺陷,才可以回归神的领域。” 王阳明心法、儒家学说,《易经》和《道德经》,都是在告诉人们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以后,再找回丢失的神性数据,圣人就可以成神,从而联通宇宙数据库,彻底明白过去、现在、未来。本书也是在告诉人:明白宇宙天道以后,要知行合一,顺应天道、替天行道,如此方为圣人,然后才可以继续成神成佛之路。神是神级外星人级别,可以创世纪;佛是宇宙级别,可以创造宇宙。 后来日本有一位军神——东乡平八郎,他曾经担任日本的海军元帅,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了俄国海军,震惊了全世界,因为他创造了世界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第一次打败西方白种人的记录。东乡平八郎在看过王阳明的著作以后,这样说道:“一生伏首拜阳明(我这辈子对王阳明拜服得五体投地)!”并把这七个字刻在了腰牌上,随身携带。可见文化软实力是多么重要!连军神都会拜服于圣人。 1501年,吴承恩出生,他也是博览群书,掌握并分析了很多历史数据。到了50岁左右,他的准备工作完全做充足了,才开始写《西游记》,但是刚写完前十几回,就由于工作很忙,因而中断了很多年没有继续写,直到晚年因为看不惯官场的腐败,他辞官离任回到老家后才将《西游记》写完。 吴承恩结合当时各国的地理、历史、上古神话传说等民俗资料,考证了上古地理,再加上自己所领悟的佛法,终于编撰成了一部伟大的小说《西游记》,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提示。除了地理方面的提示,《西游记》还讲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少数角色成神佛,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