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四章 忠勇无双众义士 (第2/2页)
市舶司做了详细登记,按规矩缴纳了的“舶税”。三家商会本身就把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账目做得四平八稳,就算有细微疏忽,也被市舶司里的自己人给悄悄补上了。不要说蒋兴福拿不到商会和市舶司的账目,就算他拿到,也根本查不出任何问题。 蒋兴福只是从其它的蛛丝马迹发现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都没有证据,无法摆到桌面上来。 此外,蒋兴福悄悄地实地观察过。他察觉到,从各地招募进刘家田地、阳明商会工厂做佃户和工匠的流民,数量上有差异。只是这流民分散在各个田庄工厂,蒋兴福根本接触不到具体的数字。而且这些佃户工匠会时常调来调去,病故的、干不多久眷念故土辞工回乡的,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完全是蒋兴福敏锐的直觉发挥着作用。这跟前面的一样,根本没有证据。 这让蒋兴福非常苦恼。他在汴梁城官场上待过,知道阳明商会幕后老板-刘伯阳现在行情大好,圣眷正隆。这些“捕风捉影”的东西谁也不敢摆出来用于指控刘伯阳,说不定刚开口,就要被定一个诬告连坐,就是指使他的权贵也承担不了这种后果。 怎么样才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蒋兴福在阳明商会泉-州行对面的院子里思量了好几天,一直想不到合适的办法。按照他的计划,是想用那批紫檀木引诱阳明商会。在他看来,阳明商会采办这批紫檀木有点蹊跷。不说跟朝南、永锡商会的关系,光阳明商会跟福隆商号的关系就跟同穿一条裤子一般。福隆商号在真腊、占城、三佛齐经营多年,手眼通天,再大根的紫檀木也找得到。而且他虽然对海商这一行外行,但打着采办旗号在泉-州盘桓了多日,摸到了一些门道。这种大宗木料的生意,一般都是从产地采办,直接运到目的地,很少转手采办,尤其是阳明商会和福隆商号这种财雄势大的海商,既然放出采办消息,自然里面有问题。 蒋兴福决心用紫檀木试一试,通过幕后的贵人,找商号采办了一批紫檀木,然后转运到泉-州,等着阳明商会上钩,然后再顺着这条线往下查。 但是出乎蒋兴福的意料,阳明商会似乎不在意这批紫檀木,甚至蒋兴福指示商号的人主动去跟阳明商会的人沟通,那边也只是表示不急不急,你放在仓库里,我们肯定会买下的。 忙乎了一段时间,丝毫没有进展,幕后的贵人越来越不耐烦了,不仅书信里的口气越来越不善,还派来几个人,名为助手,实为督促。 蒋兴福知道这事再也不能拖下去,苦苦思量了一个办法。通过陈伟同那里得知,阳明商会有四艘海船要在泉-州装上一批耕牛猪羊,贩卖到日南邑去,买一批那里最新出产的棉布回来。 蒋兴福计划派一个机警的部下带着吃食淡水,趁夜凫游到其中一艘海船上,然后再偷偷藏到船上隐蔽处,跟着海船到目的地,看到底是真的日南邑还是别的地方。 这是没有办法的笨办法,因为阳明商会防范得太严密了。不仅外人根本下不了手,就连所谓“自己人”的陈伟同也找不到接触的机会。执行这个任务的人需要极大的勇气。谁也不知道船上巡查得严不严?万一被搜出来了怎么办? 而且这趟航程也不知道是否真如商会所言,正好顺风,只需要十日左右。万一食品淡水吃完了怎么办?只能自投罗网了。在茫茫大海被他们给捉住了,下场可想而知,绝对不会费事带回来报官,直接丢海里多方便。 蒋兴福一位属下自告奋勇,愿意去海船当“卧底”,然后众人开始打听海船出海日期,停泊日期,可能是行动大了点,居然被阳明商会的人看出了问题,暗中下手,准备将蒋兴福等人一网打尽。 不得不说,蒋兴福的直觉又一次帮了他。他中午出门的时候发现有点不对,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干脆带着几心腹和伴当,找借口躲到一处秘密的院子里,躲过了一劫,可是他幸幸苦苦建立的“泉-州站”全军覆没,连发展的内线陈伟同也被抓了。 蒋兴福不知道阳明商会将会怎么处理那些,他也顾不上了。他知道自己要是这么回去,幕后指使他的贵人绝对会弄死他的。一个丝毫没用的废物,还要担心会把私下里调查的消息泄漏出来,真不如弄死一了百了。 绝境之下居然让蒋兴福爆发了,他带着心腹和伴当,持着尖刀,裹挟了一艘渔船,悄悄地潜伏在海上,然后等到阳明商会的海船出来,便跟在他们后面。为了大宋,这些忠勇无双的义士们可真是孤注一掷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