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鱼龙定亦知忠信(一) (第1/2页)
朴府里却是一片欢庆,郑知常更是鼓掌大叫道:“大局已定,天下太平,又可以开文会了。” 赵匡的脸忍不住抽搐了几下,努力压抑住心中的厌恶,微笑着说道:“南湖先生,现在要紧的是拨乱反正。过后两天是大王三七之日,灵柩该移置偏殿,择日送至王陵。最后也最重要的事情是拥立王长子继位,并传诏天下。” “没错,没错,是郑某孟浪了。”郑知常连拍额头说道,“赵大人,崔相和高相是否快要到了?” “是的,崔相和高相半个时辰前就派人过来说,他们已经出发,前来拜见王长子。” “哼,我们拼死拼活,他们却坐享其成,这会过来摘果子了。” “好了金安,少废话了。崔相和高相两位为相多年,是国之重臣,现在大局已定,没有他们出来维持局面,你以为我们能轻松善后吗?” “没错,崔相和高相在朝中经营多年,中枢和地方都颇有势力,要想尽早稳定朝局,必须依靠他们两人的权势。”妙清在一旁说道。 “好了,不说这些了。扬明!” “属下在!” “邵城侯府、王宫都拿下了吗?李资谦、郑克永、拓俊京这些首恶都抓住了吗?” “回禀侍郎大人,李资谦、拓俊京、郑克永等首犯十五人悉数伏诛,属下已经一一点过首级,次犯三十二人,二十四人伏诛,其余被俘。世子楷服毒自杀,王后自缢于后宫。” “世子王后为jianian人蒙蔽,成了毒害大王的帮凶,现在已经愧疚自尽,还请要好生收敛,届时同葬于大王陵旁,也算我们做臣子尽了最后一份忠孝之心。” 听了郑知常的话,众人连连附和,没错,没错。站在一旁的赵匡也满意地点点头。这是他能容忍郑知常有时候发白痴的原因,郑知常是高丽名士,在士林文人中的影响非常大,用来“洗地”是最好不过的。 他转过头来说道:“扬明,这次全靠你了。” 闵进朝连忙恭敬地答道:“回侍郎大人,这是属下该做的的。” 赵匡上前一步,对闵进朝低声说道:“孔沃、李管仲、郑播复这些悍将武夫,见利忘义,这次可以背叛他们的老上司拓俊京和恩主邵城侯,下回也会出卖我们,所以还得我们自己手里有兵。” “回侍郎,属下趁机收拢了乱兵三千余人,这些人原本都是拓俊京等将的精锐,担心祸及家人,惶惶不可终日。属下明日就将他们连同家眷一起迁去白州安置,先让他们安下心来,再稍加cao练又是一支精锐。”闵进朝低声答道。 “好,做得好。此外,孔、李、郑三将属下有不少校尉是你的同僚旧友,你可以试着去招揽下。三将虽然粗鄙,但都是久经战事的宿将,带出来的兵马也不错,拉拢过来也是能用的。” “明白,属下先试试,小心行事,不让三将察觉到。” “好,扬明做事我一向放心得很。你父亲是我的故旧,你岳父又是我的同年好友,所以我也算你半个长辈,你大可放心去做。而且这次事成,一个京畿防御是少不了你的。” “侍郎,属下有句话当讲不讲?” “扬明,你我自己人,尽管开口。” “为了安孔、李、郑三将之心,京畿防御使还是让给他们好了,属下可去西海道或交州道。” 赵匡拍了拍闵进朝的肩膀道:“扬明识大体。还是去西海道吧,那里连接开京跟西京,对我们而言是非常要紧的地方,你移驻西海道,我们才放心。” “遵命,属下马上去准备。” 看着闵进朝离去的背影,又扫了一眼正在弹冠相庆的众人,眼睛微微一眯,慢慢走到一旁,来到一位年轻官员跟前。 “悠远,” “赵大人。” “这次全靠悠远的神机妙算。” “赵大人过奖了。王某只是应势而动,顺势而谋。邵城侯太过自负,自诩胜券在握,实则漏洞百出。李资义之鉴不过二十多年,邵城侯还不思进退,图谋以外戚擅权,才有今日之祸。” “悠远太自谦了,如果没有你的举王长子,要挟安序,收买孔、李、郑三将等计谋,也不会有今日之功。” “赵大人,我只是出出主意而已,主要还是赵大人坐镇调度,闵将军临敌指挥。” “哈哈,我们就不用互相吹捧了。悠远,接下来按计划行事。” “赵大人,接下来的这一步表面上看并无太多凶险,但很容易造成先机皆失。属下希望大人真的再好好考虑一番。” 赵匡只是低头了十几息,最后说道:“这事我思量过很久,此人不除,我如鲠在喉,半刻不得安稳,还是尽早除掉得好。” “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