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开会 (第2/4页)
一儆百,以儆效尤。程建、张琳娜都辞退,张总务必本周办理手续。对此处置方案,大家谈谈各自想法。” “程建的事大伙分摊,合理吗?物业公司经理发言。 “那你物业帮忙分摊点,这样更合理。这对野鸳鸯住你辖区,你们干吗了”张三没好气建议。 “物业分摊合情合理!眼皮子底下你咋管理的?”孙总挖苦:“你就应该高风亮节!” 物业经理低头避祸。他不是班子成员,是张三通知他参加会议的。 “程建的业务强啊,是把好手!”李总有挽留之意。 “能人有的是!我们不差薪酬。”张三不介意。 “如果程建知错就改,回心转意过日子,能留则留吧。”张总说情:“还有分摊不可取,这是强人所难,董事长你强推不行!” “怎么不行?我跟关总工商量好了!” “你那是商量吗?”张总反问:“设计部愿意平摊另当别论,反正公司不能出面。” “这事好办!董事长,你把这事推给关总工,让他搞定!”孙总插话:“张总,我认为设计部平摊对!董事长牛逼对,都特么长记性!啥几巴事啊!” “你少添乱!” “平摊这事我会让关总工亲口说出来。至于程建去留,他老婆不留他我留他?现在是休夫不是休妻!我的意见辞退,具体张总和李总视情况定吧。”张三不耐烦转向李总,问道:“李总有什么补充?” “有些项目程建一手策划并实施,中途换人。。。” “项目由关总工安排,你不必cao心。”张三打断:“谁还发言?” 大伙看出来张三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李四望着大家,指望有人站出来劝阻两句。现场静悄悄的,他失望道:“我没补充,大家还有吗?没有那就散会!” 张三黑着脸往办公室走,主任赶过来:“董事长,这是程建爱人放在门卫的,说太贵重不能收,心领谢谢了!” “哦,好。”张三接过笔盒。 坐在皮椅上,心绪烦躁。中午与关总工谈话血气上涌,言语刻毒伤人了。他看了一眼手里总结草稿,扔在一旁,怎么总结?总结麻将经验,还是如何偷人? 理理情绪,打开电脑,看看邮件。 在集团公司业务中,张三仅负责建桥公司。国别业务中他只抓俄罗斯和香港,其他都由高总负责。他的专业是语言文学,十多年工作中几乎走遍了俄罗斯,老客户愿意直接找他,所以有些业务无法委托他人。 有个直缝焊接管订单邮件,附带要做防腐处理。对方同意先前商议的价格,结算方式信用证。但这次邮件要求,不可撤销信用证按实际金额80%开具,余款在取得提单后,通过个人渠道现金支付。对此张三能接受,这种方式对进口商而言是惯例,为了合理规避关税。至于20%余款支付好解决,与购货方协商,可以让他打给与张三有业务合作并可靠的俄方公司,他们两家签个收款协议即可。于是他回信,通知对方提交正式订单明细,并提出余款支付建议供对方参考。 还有个EXPA公司MIKHAIL来信,让张三安排个俄罗斯孩子留学SH城。如果可以落实,他将提供孩子学历,身份等信息。张三回信推荐了两所,FD和TJ。 当然学中文,张三是建议来中国的。 MIKHAIL与张三有十多年交情,彼此欣赏,都是一诺千金的秉性。MIKHAIL曾任职莫斯科航空学院,苏联解体后,与几位青年教师创办公司经商。在九二年与张三结识,后来业务上张三帮了他大忙,否则MIKHAIL也许横尸街头或者落魄摆摊了。而后来通过起死回生的MIKHAIL,张三也得到了回报,在生意上和信息上。 “邮件收悉。谢谢问候,近来工作及家人都好。SH城我推荐了两所大学,网址附上,两所大学在中国的排名均在前二十位。就综合性而言,FD似乎好些。另有滨海边区的女孩子MARINA,21岁,目前在TJ就读经济系已三年,我是其监护人。其学年费用(学费、房租、饮食)在5-6万人民币左右(6000-7500美元),现将其邮箱及电话通知你,可让拟留学孩子直接与她联系,了解在SH城学习、生活情况,做出最终决定。新年来临之际,祝你及家人健康、幸福!” 张三随后给MARINA发短信,告知上述情况。已是下午四点多光景,他乘电梯下楼透透气。这难道就是一天的工作?邮递员,家庭调解员。原本晚上打算搓麻将,刚开过的班子会上,张总一腔怒火四处咬人,他不敢顶风作案。 想到此,他掏出手机:“高总,今晚麻将不能打,通知常玩的几位,今晚不能去玩。麻将超时张总生气,下午会上点名批评了你,玩的大是赌博影响不好,往后收敛,还有到点就结束。” “点我名?打五十又不止我一个,康总、孙总打他敢说嘛?挑软柿子捏!”麻坛健将高总不服。 “说你不冤!哪次你不打到半夜!规定几点钟知道不?”张三驳斥:“打个麻将你三进三出派出所你不丢脸往后大家端着点!张总老早看不顺眼了,下午会上我和孙总检讨了,你在的话更惨!” “因为啥呀扯上麻将一出一出显摆他存在感!我下午去SJ局开会,人家晚上请我吃饭都推了,赶着回去陪你打两圈,泡汤了是吧?” “别说的好听,是你圈了我的,今晚建桥谁都不能露头!”路上张三与同事挥挥手,接着道:“对俄有单信用证,在你办公室等我。” “二十分钟后我到你办公室。” “不用,我找你。”张三撂下电话。凡事高总上门请示,张三有点无奈,还不便明说。 他来到旁边的幼儿园,远远地站在角落里,静静地望着院里的热闹。楼里的孩子好像都跑到院子里,嬉戏喧叫,下班时间有接孩子的家长了。张三有点模糊自己儿子三五岁的模样,当时他也曾满怀期盼地等待过,迎接儿子奔跑过来的一抱。恍惚之间,儿子就这么突然长大,居然询问生物课上X与Y怎么搭配生男生女,并开始觉悟到货币重要性,偷偷从午餐省钱,买游戏币,或去给喜欢的女孩子买点讨巧礼品。 年轻那些年,张三在工作繁忙,没完了的国内外出差,处在人生中的爬坡阶段。 小就是好啊无忧无虑!人之初性本善,院子里的孩子能像长不大的彼得潘多好。 命运弄人,张三非有理想怀大志之人,也不算有担当。然懵懵懂懂走到现在,接手企业做了老板,很大成分运气使然。 现在企业发展了,张三反而更感到心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管理跟不上且视乎束手无策。 “董事长,下班后摸两圈?”他收到建设周副总短信。 “陪小爷吃饭。我劝你今晚甭打!要打不能过九点。”他回复。 老人风烛残年了,能多陪几顿是几顿。 “三,你今天拜访了几家?”李四电话问。 “两家,其他不是出差就开会。”答。 回办公室的路上,张三给夫人打电话,告知回家吃晚饭。 离下班还有点时间,张三去档案室调阅建桥人员档案。建桥有近四十人,一半多员工张三清楚来龙去脉,有些仍知面不知心,这部分多为年轻人。调阅目的只有一个,加深对员工家庭了解。看似风平浪静的设计部出问题,何况年轻人扎堆的建桥。 “晚上跟我和孙总吃饭去吧,新建老总请客,约了半个月。”李四电话约他。 “不去!回家陪老婆,今天程建这档子事,我担心家里再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