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大叔 (第2/3页)
很失落,为我也为她,结婚对她而言,应该很突然或者无奈。我这么说是一家之言,小三你别有什么想法。”大叔边说边给崽崽夹菜:“崽崽多吃。” 崽崽立着耳朵偷听奶奶的故事,这也算校园文学。 “想法?没有想法!你跟我妈成了的话,打小我天天有橘子吃。”张三调节气氛:“我记得我小姨说过,我爸我妈是包办婚姻。” 大家被张三的胡话逗笑了,“你这个臭小子!”大叔戳戳张三脑壳。 “再往后呢?”张三鼓励大叔。 “既然结婚了,我再也没问过你母亲,其实这辈子,我一直想知道她突然嫁人的原因。为你母亲好,我后来极少联系她,最后连信件都没有,就是托人捎带一、两箱橘子。前些年我忍不住问你小姨,她告诉了我实情,你父母婚姻是你爷爷和姥爷商定的,打小他俩就订了娃娃亲。” “我小爷讲过,我父母两家是世交。”张三说道。 “我这次回来,看看老叔。你小姨说过这些年一直你带他。” “总的来讲,小爷身体还不错,当然过一年是一年。明早送医院安排他复查。大叔你们认识?”张三问。 “只听说没见过。哦,对了,其实你父母婚姻是你小爷给定的。” “这他说过。” “我和小三也是小爷定下的,老爷子当了两代红娘。”小志自豪插嘴。 “这么巧!”大嫂惊讶,继续道:“听说他是老领导,不知道是你们家的。” “大嫂,小志爷爷和小爷是战友,打小我就知道媳妇是她了!”张三又对大叔问道:“大叔,话说回来,小爷怎么能替我父母包办婚姻?按理子女婚姻大事,应该我爷爷说了算吧?” 老者接过话,道:“我说说,不过我说的是你小姨给我讲的,还有前两年,我和你爸在你大姐家见面聊的。是这样,你们张家闯关东后一直垦荒,东北全境赶走鬼子后,你们张家陆陆续续进了城里,于是与你姥爷家接触多起来。你爷爷是开火车的,你姥爷是做买卖的,他俩认识早,关系也好。” “小爷讲过,他说我父亲上学堂马车接送。”张三补充。 “是这样。你母亲上学也这样,我当时见过。” “酷!拉风!”崽崽羡慕。 “酷拉风?”大叔不明白含义。 “就是威风!流行语。”嫂子解释。 “对,是酷拉风!说到哪了?对,说到你小爷做主。你亲爷爷从小就喜欢机械。所以家里就由着他意愿,把他送去了北平读书。你爷爷这一拨他老大,下有一弟,弟弟就是老叔老人家。~~~当时大家族都人丁兴旺,传承不缺人手,何况你们这一支又是二房。在你爷爷这辈当中,出了两个大人物,一个是太爷大房的三儿子,在北平读书,卢沟桥后去了延安,解放后在郑州工作,另一个是老叔,他一直在部队。”老人说起往事。 “我爸还真能跟你聊,看样子你俩处的不错,他可不跟我说这些。”张三认真听讲述,对历史总有兴趣。 “按你爸说的,那时候你太爷一大家有小二十人,这都明媒正娶的。”大叔回忆道。 “我只知道太爷在大连养老送终的。”张三说。 大叔笑了:“你爷爷毕业后,在北平谋过一段职,然后回沈阳娶妻生子,后去了长春,他一辈子修铁路跑火车。” “最后喝醉酒撞火车。”张三慨叹。 “是啊!太惨烈!” “一辈子跟火车打交道,这阴影我爸到现在都无法释怀,甚至很少坐火车。现在有飞机,原先出差选汽车。”张三说道。 张三打小和父亲感情一般,母亲去世没多久续弦,当时他有想法。其实爷爷去世后,奶奶一家一份工资没了,日子艰苦起来。后来两个读高中的女儿(张三的三姑和小姑)去了内蒙和辽宁农村务农,其中一个一去十七年。 那段时间,张三的父亲由开朗变得沉默寡言,间或酗酒。想象的出,作为家里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他的负担不轻,没多久,张三母亲开始生病住院。 张三给大叔酒杯又倒了点干红,拨了几只虾放到碟子里。 “四七年左右,你小爷做媒人,给你爸妈订娃娃亲。他所在部队驻扎在老家,因为你爷爷与你姥爷非常熟,所以介绍他俩认识了。” “大叔,小爷怎么就成了媒人呢?”小志盼结果。 “这些是你小姨说的啊!你姥爷商人,天生好交朋友,何况你小爷那时带部队,你姥爷请你小爷喝酒,听说两家曾有娃娃亲一说,就特意看过你母亲,觉得这丫头配得上你父亲,于是他撮合替两家敲定下来。”大叔小酌一口:“所以我想,待你母亲长大懂事认命后,不再与我联系了。” “大叔你与我妈青梅竹马,没有旧事重提的娃娃亲,估计你俩成了。” “你小姨对我说,当时你母亲喜欢我,后来你姥爷提起娃娃亲她反对过,说她有相中的,我估摸就是我。”老人呵呵笑。 “这才是我妈性格!有话藏不住,我就这样,我大姐也这样。”张三记忆起母亲的风风火火。 “小三,你不了解当时社会。就是你妈认了我,我俩也成不了!那时候跟现在一样,讲究门当户对。你不要想象那么美好,估计你妈都猜得出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