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八点_第二十二章 大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大叔 (第3/3页)

果。所以,当时她还是可怜我成分居多。以你妈大小姐的做派,她真喜欢我的话,跟我跑了都做得出!”老者分析道。

    “那我妈这套打法挺钓鱼啊!也许她确实可怜或者敬佩你,但感情发展方面,我妈看得明白。”

    “嗯,你这么说我好像更明白。她的出身,社会上的规矩、礼数了然于胸,不像我,打小就下地干活。所以啊,我是把你母亲当回事看了,而她对我其实没有,哦,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老者似有顿悟。

    “少女怀春,心神不定,默认两可,我这么说爸你认吗?”女儿问。

    “嗯,可以这么说。”大叔同意。

    “那我婆婆没向您提过她的娃娃亲?”小志好奇。

    “从没提过。”

    “那叔您亲口或者信里表达过喜欢她吗?”张三又问。

    暂短沉默。

    “三弟的提问我很好奇哦,爸啊!”大姐微笑望着她父亲。

    “没有,这事我后悔一辈子!那年代传统保守,我还特自卑。现在回想,说出来能怎样?是吧小三,也许你妈就等我这一句话,你爸的娃娃亲就泡汤了。”

    “我相信!那世界更精彩,你们天天吃橘子了。”张三拍拍大叔微笑。

    “哎,我都没敢拉过你母亲手,这算哪门子恋爱!”老者后悔。

    饭桌喷笑。

    “来,大叔,你现在拉拉她儿子的手,我代她还愿了。”张三把手递给他。

    “臭小子!”大叔把张三的手甩回去:“总之,我带女儿回来,一则这是我的老家她不能忘,二来看看你们一家,当年受恩你母亲,这些年我有点积蓄,景芳的几个孩子用用我乐意。”

    “这顿饭请的不亏,大叔是要捐献啊!好啊!”张三呵呵笑。

    “小三在开玩笑!大叔,他动不动说话不着调。”小志边说边用眼神骂张三。

    “古训知恩图报,我是认真的。静云跟我说过小三,打小他就刺头,臭名远扬。”大叔微笑:“可今晚一见面我喜欢这小子,比你们喜欢,口无遮拦还认亲。”

    “我喜欢大叔,咱爷俩同道中人!”张三辍口酒:“凡是我妈喜欢的人我就喜欢,凡是我妈爱吃的水果我也爱吃。”

    “两个凡是,听着耳熟。”大叔回应。

    饭桌大笑。

    没想到,回味岁月如此温暖,张三接话:“现在我们的生活尚好,不需要大叔的物质帮助。今天大叔把话说到这份上很感动,对我们晚辈,特别是崽崽,深有启发。人与人之间,友善、亲情、责任这些道义,需要我们传承下去。这些年,我大姐、大哥和我工作生活都好,确实不需要外界帮助,同时我们心怀感恩,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努力帮助他人。我父亲常年在国外少有见面,从少年时起,似乎我对他的偏见形影相随,今天大叔的到来和表白,我反思,对父亲,确实我有很多不对的地方,我一定找机会当面检讨。大叔的钱我们每位是不要了,但您要常回家看看,常与我们保持联系,给我们晚辈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神上、道德上的指点和帮助,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个sao动的社会里,坚守信仰,走在正确的光明大道上。最后,大叔我问一句,就是您,到底有多少钱?”

    饭桌大笑。

    “哦,还真不能说了!让你们惦记吧!”

    这顿饭温馨如同一家人。

    第二天,保姆陪小爷在医院检查,谭院长专门安排护士全程办理。临近中午张三陪大叔来医院探望小爷,吃饭时小爷与大叔话题不断,顾不上搭理张三。保姆严姐偷偷告诉他,“老爷子骂你一上午,说你瞎折腾。”下午又拍了两片子,等上午的血样报告出来后,张三拿着所有报告找主任医生会诊。主任熟悉,多少笑他小题大做,“小爷身体不错,这样,吸氧机带回家,我再开两天白蛋白,护士上门在家打吧。”

    “逢年过节我就紧张。家里亲属多,状态差以为我慢待他。”张三不大好意思。

    又过几天,张三和小志去机场送大叔回南昌。

    既然父母婚姻小爷做媒,这些天张三没少向老人家打听,居然打听出意想不到的秘密。小爷对张三袒露实情:“你妈这个同学,当年我帮忙安排去了南方,他跟我说现在南昌安家。”

    “小爷你帮忙你俩认识”

    “不认识。那会你姥爷找我,说一个念书小子,不咋滴,总缠乎你妈,不是好事,最好让他毕业别回家。小三你懂了吧”

    张三听后震惊不已。当时他母亲喜欢大叔死去活来,而他父亲喜欢她母亲也是魂不守舍。好事先可着自家来,相隔两地,不见就散。

    “你娘打小是个美人坯子!订的娃娃亲开始你爹不认,后来你爹又不撒手。小三你说小爷咋整?只能蔫不悄把事办了。”

    “我爹知道你办的?”

    “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大丫我都没说,原本带进棺材。你爹?榆木疙瘩!一辈子认死理。不过这一点与你姥爷像,娃娃亲你姥爷订的,生意人讲规矩,所以他逼着你娘嫁你爹。”

    棒打鸳鸯,四两拨千斤!也许小爷觉得来日无多,不妨实情相告。

    千山万水愁煞人,当时没飞机,火车票还很贵,工作、户籍调动很繁琐。

    人嘛,也是善变的,知天认命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