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盛会(完) (第2/2页)
能去!”贾政咬着牙低吼道。 “你回去告诉老太太,说琮儿有事走不开,等晚上再去给老太太磕头请安!”贾政朝跪在堂下的仆役吩咐道。 那仆役不敢不从,连忙跑出去回话了。 刘先面色奇怪道:“存周,出了何事?” 贾政被贾琮扶着坐到刘先旁边的椅子上,强笑道:“些许家事,让金竹公见笑了。” 正说着,外面又进来一个仆役,跪下道:“老爷,外面的宴席齐备了,林管家打发奴才来问老爷的意思。” 贾政慢慢起身,朝堂下诸人行了一礼,道:“诸公,还请入席,招待不周之处,政改日再上门请罪,请。” 是个人都看能看出来刚才的事有隐情,可客随主便,他们也不好说什么,纷纷起身,朝堂上的刘先和贾政行了一礼,在仆役们的引领下,各自出去了。 自有贾珍贾琏等人在外面陪客。 众人刚离去不久,之前进来传老太太话的那个仆役又进来了,跪下道:“老爷,老太太又使人来请三爷过去了!” 贾政闻言心中气恼,只想立刻把贾宝玉抓起来活活打死,肯定是他那个不肖子回去找老太太告自己侄儿的状了。 “存周,何不一同前去?正好老夫也进去拜会夫人一番。” 刘先和贾代善是同一辈的人,贾代善虽是国公,清贵程度却远不及刘先,贾母见之都要行礼,刘先称贾母为夫人,这个称呼,不高不低,刚刚好,再比刘先小一辈的,则要尊称贾母为太夫人。 贾政无奈的叹息一声,和刘先朝荣禧堂去了。 …… 荣禧堂里,气氛凝滞到了冰点,贾宝玉不知道怎么回事,趴在贾母怀里呜呜的哭着,老太太黑着一张老脸,只等着贾琮过来。 “老爷和三爷来了!”外面撩门帘子的小丫鬟往里传道。 那小丫鬟见贾政等人进去了,又小声嘀咕了一句:“还来了个老头儿。” 旁边一个大一点的丫鬟用手指敲了敲小丫鬟的脑门,教训道:“这话也是能乱说的?” 那小丫鬟揉着微微红肿的脑门,连忙闭上了小嘴。 荣禧堂内,迎春她们见有外男入内,连忙起身用袖子掩着脸,就要往后堂退去。 古代的女子极为保守,几乎都是养在深闺里,除了自己家的男性亲人,出嫁前不能再见其他外男,这是妇德。 贾母看见刘先在贾政的搀扶下进来,老眼一亮,阻止带着迎春,探春,惜春,尤二姐,尤三姐往后堂退去的李纨,喜道:“金竹公面前,不必避讳。” 尤氏,王熙凤,秦可卿是出了嫁的,不用避讳,李纨是寡妇,则需要避讳。 贾母在鸳鸯的搀扶下起身,颤颤巍巍的给刘先福了一礼,刘先还了一礼,笑道:“夫人这些年来可好?” 看到刘先,贾母就想到了自己的亡夫,想当初贾代善还在的时候,荣国府里经常能看到刘先的身影,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故人还在,自己的丈夫却已经逝去十几年了。 念于此,贾母悲从心来,老泪纵横,颤声道:“好,老身一切都好。”又连忙请刘先坐到自己旁边的软塌上,中间隔着一张小桌子。 那个位置,原本是贾代善的,后来被宝玉坐了,如果今天要是让刘先坐在下面的座位上,传出去,贾家绝对会被那些读书人骂个狗血喷头。 贾琮跪下道:“孙儿见过老太太。” 这是贾琮第一次在贾母面前自称“孙儿”,之前他都是自称“琮”的。 贾母淡淡的瞥了一眼贾琮,慢慢熄灭了心中的怒火,她不愿意在刘先面前失态,反正这庶孽很快就要出府去了,到时候一年也见不到一次,最好永远都不要再见到。 贾母没有让贾琮起来,而是指着站在一旁的贾宝玉,对刘先道:“金竹公,他叫宝玉,是个极好极聪明的孩子,写的一手好诗,外面的人都夸他是神童呢!”贾母自卖自夸着,又朝贾宝玉道:“宝玉,快来见过金竹公。” 贾政以袖掩面,羞臊的没脸见人。 贾宝玉害怕的看了他老子一眼,发现贾政掩着脸没看他,心里松了口气,走上前,给刘先磕了一个头,道:“晚辈见过金竹公。” 刘先知道贾母是什么意思,看了一眼一直跪在堂下,面色淡然的贾琮,又看了看跪着的贾宝玉,呵呵笑道:“不错,是个极好孩子,起来罢。” 贾母心中欢喜,李纨面色羡慕,贾政只想赶快离开。 刘先看了一圈,朝贾母问道:“老夫听闻贾琮是恩侯的孩子,怎么今日不见恩侯?” 说起来,贾赦的字,还是刘先给起的。 贾母连忙吩咐王熙凤去找贾赦。 …… 原邢夫人院,贾赦正搂着美妾呼呼大睡,做着自己成为京营节度使,号令十几万京营将士的美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