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新年(三) (第1/2页)
为了方便贾母等人看戏,荣国府里养了一个戏班子,也有十几口子人。 戏台搭起来的时候,荣国府的前院里也陆陆续续坐满了人,基本上都是六房的子弟,贾代儒等几个“代”字辈的老家伙和一些“文”字的则被贾政给请到了荣禧堂前厅里。 从第一代宁国公贾演起,贾家子弟共有五代,五个辈分。 第一代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都是“水”字辈的。 第二代贾代化,贾代善和贾代儒等都是“代”字辈的。 第三代贾敬,贾赦,贾政等,都是“文”字辈的。 第四代贾珠,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琮,贾环等,都是“王”字旁,“玉”字辈的。 第五代贾蓉,贾兰贾蔷等,都是“草”字辈的,或者名字是和“草木”有关系的。 第一代早已尽数故去,第二代也是岌岌可危,第三代日暮老矣,第四代风华正茂。 贾代儒作为贾代善的庶弟,贾家现存的几个“代”字辈祖老之一,至少表面上还是颇受尊敬的,就像是贾琮和王熙凤。 贾代儒是贾母的小叔子,正是因为这层关系,他在贾府里的日子才会比其他几房的“代”字辈族老要好的太多。 每一年光是族学里的束脩就有数百两银子,家里人口又简单,只有一个孙子相依为命,日子也算是锦衣玉食。 贾族里一些大事也会请他出面,毕竟他辈分最长,可说到底,他只不过是个看似举足轻重,实则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荣禧堂的前厅做为原贾代善会客的地方,很是宽阔,陈设豪华,大概可以坐下数十人,比贾政的梦坡斋还要略大一些。 给贾母请完安后,贾代儒几个“代”字辈的族老就被各自的儿孙给扶到了荣禧堂前厅,依次落座。 贾赦和贾政作为贾族的实际领导人,坐在堂上主座上,贾珍虽是族长,可因辈分低,在今天这种场合里,只能坐在贾赦的下首,和贾代儒面对面。 椅子很多,站着的人也很多,贾琮则站在靠门的位置。 贾代儒一身灰袄,留着灰白的长须,身后站着几个他那一房的“文”字辈子弟。 贾代儒对贾珍道:“明日祭祀之事,你要安排好。” 贾珍心中不爽,也不能说什么,随意应了声。 …… 荣禧堂里,多日不曾露面的尤氏姐妹也出现了,此刻正端坐在尤氏下首的座位上。 软塌上的贾母正在和坐在王夫人对面的一个老妇人说着什么。 这老妇人正是尤老娘。 尤老娘出身贫贱,别的不会,嘴上的功夫却是一个顶十个,夸起人来王熙凤都觉得自愧不如,贾母被她一套套的说辞和吉祥讨好话给夸的红光满面,并赏下了很多好东西。 这些好东西随便拿出去一件,都够一个普通人家嚼用几年,尤老娘心中大喜,更是卖力的讨好着。 众人正说笑着,外面走进来一个小丫鬟,说筵宴齐备了,鸳鸯扶起贾母,众人依次出去了。 贾代儒并贾赦等人早已落座,荣禧堂前院也差不多坐满了各房子弟,见贾母缓步走来,纷纷跪下行礼,乍一看,似乎还有一点百官朝拜的感觉。 贾母满意的点了点头,落座后,吩咐开席。 无数丫鬟仆役往来穿梭,端上来一盘盘的珍馐佳肴和一壶壶的琼浆玉液。 对于很多六房的子弟们来说,今天的年宴就是场饕餮盛宴,他们来此就是为了吃喝,不管别的,吃饱喝足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六房子弟虽是贾族的一员,可生活多是落魄,靠着族里的那些接济,一直游走在吃不好,饿不死的边缘。 他们最喜欢过年,一来可以从老太太那里讨一些赏,哪怕是几两银子,也够他们吃喝几个月了,若是能入了老太太的眼,赏个差事或做做,以后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了。 最重要的还是可以到荣国府里大吃大喝几顿,那都是他们一年才能吃一次的珍馐佳肴,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再等明年吧! 所以有些精明的,为了能比别人吃的更多,前天就开始停止进食,饿着肚子,只靠着喝凉水撑着,就是在等这个时候。 贾芸是四房的子弟,今年约十六岁,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其父早亡,生着一张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甚是斯文清秀。 不比桌上其他几个胡吃海喝,大快朵颐的同辈子弟,贾芸要显得斯文许多,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吃菜,吃的差不多时,从怀里取出一块干净帕子来。 贾芸拣了几只完整的糟鹌鹑,又取出一个帕子细细的擦净上面其它食物的碎屑,小心翼翼的包好,在众目睽睽下,若无其事的塞回怀里。 舒了口气,继续吃菜,面色平静,完全不去理会其他人嘲讽的目光。 这几只糟鹌鹑,他是要带回去给自己母亲吃的。 戏台子上唱的是《满床笏》,几个小旦穿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