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传_第五十九章 新年(四,青玉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新年(四,青玉案) (第1/2页)

    “青玉案·年”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贾政读罢,又细细的看了两遍,赞叹不已,只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即便是再写一万首诗词,也写不出如此好的佳句来。

    躲在贾母怀里的贾宝玉也不撒娇了,史湘云等人俱是面色激动,如此佳作,必定是要流芳千古的,而她们则亲临其境,有幸目睹这一旷世佳词的诞生。

    特别是史湘云,激动的不能自已,说实话她现在都有点后悔,早知道不问贾琮要那首“采桑子”了,若是贾琮能把这首词送给她,她估计做梦都能笑醒。

    迎春想的比较简单,心里只为自己的弟弟由衷的高兴。

    探春则在心里暗暗思量,回头一定要人三哥哥把这首词送给自己。

    惜春没有什么感觉,见迎春高兴,她也觉得高兴。

    贾母则想了很多,她不得不承认,她极不喜欢的这个孙子真真是作的一手好词,她亦是读过几本书的,好坏自然能品得出来。

    贾政解下腰间那块晶莹剔透的玉佩,交给身后的一个小厮,让他给贾琮送过去。

    这块玉佩是他的心爱之物,是贾代善留给他的,他大兄贾赦亦有一块,不过后来给了贾琏,他这块原本是要留给贾宝玉的,现在只觉得只有他的爱侄才能配得上这块玉。

    贾母是把自己的彩头给了贾宝玉,是一顶精美的紫金冠,用上好的檀木盒装着,本来这顶金冠也是要留给贾宝玉的。

    贾宝玉接过紫金冠的时候还偷偷看了贾政一眼,见贾政怒视着自己,不由得哆嗦了一下,连忙把头低下。

    贾母见怪不怪,也没有说什么,只道了句乏了,众人便散了。

    贾琮踩着细碎的月光回到了自己自己的小院,十几天没有住,依然干干净净,显然是有人经常来打扫。

    屋内点着蜡烛和炉火,温暖异常,主仆三人正说着话,就听见李安隔着门在外面道:“三爷,老爷打发人来送东西了。”

    说着,李安引着一个小厮走了进来。

    那小厮手中端着一个木盘,上面放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玉,在烛光中,闪烁着淡金色的光芒。

    接过玉,贾琮让晴雯拿了一块碎银子赏了那小厮,那小厮磕了一个头,千恩万谢的在李安的引领下下去了。

    贾琮摩挲着手中的美玉,温润,细腻。

    ……

    后廊,五嫂子家。

    “母亲,看孩儿给您带什么来了?”贾芸从怀里掏出装着糟鹌鹑的手帕,对一个三十许的妇人笑道。

    那妇人正是贾芸之母,五嫂子,本姓李,也是小户人家出身,守寡十余年。

    贾芸细心的打开手帕,露出两只完整的糟鹌鹑,散发着浓厚的香味。

    五嫂子抚摸着贾芸的脸,心疼道:“好孩子,受委屈了。”

    贾芸忙道不委屈,又给李氏倒了一碗热茶。

    李氏一边吃着糟鹌鹑,一边问道:“芸儿,你拜托琏二爷给你寻的差事怎么样了?”

    贾芸也上过两年族学,不过却不是读书的料,从族学里结业后,这几年一直在外面做点小生意,挣的钱只够自己和李氏温饱,再多余不出一分钱,所以日子比较紧巴。

    贾芸这个人,聪明伶俐,能说惯道,有能力,不甘心就这样浑浑噩噩一辈子过下去,他渴望过上荣国府里琏二爷那样的生活。

    奈何出身不显,又找不到门路,只好央求贾琏在府里给他寻个差事。

    贾琏被贾芸拍马屁拍的很受用,随即便允了口,只让他等着,有了差事自然会转告他。

    可这一等,就是两个多月,好在今日去给贾母磕头时得了几两银子的赏钱,还够对付一段时间。

    至于族里的那些接济,不提也罢,权当是没有,反正他这么些年来也没有拿过几两银子。

    “快了,刚才孩儿遇见琏二爷,琏二爷说开了春就有差事了。”贾芸安慰李氏道。

    “芸儿,你父亲走的早,你要早些出人头地,成家立业,那样,即便以后我死了,也能安心了。”

    “是。”贾芸沉默了会,点点头道。

    ……

    话说迎春等人出了荣禧堂,就想着去看一看贾琮,说一说话,想到现在天色过晚,不太合适,可又不知贾琮在家里待几天,只怕错过了机会,心中难免有些犹豫。

    冬日的夜晚,虽无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