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猥琐发育(二)  (第1/2页)
    刘瑁心里有些犯怵。    让他动动心眼,耍耍心机啥的他真不怕任何人,哪怕是诸葛亮、司马懿,他也敢斗上一斗。让他直接上演武行,他还真的没底。    虽然刘瑁这具身体还算是不错,本就出身武将,自己的前身也因为某些原因参加过部队的特训,练过些擒拿格斗。但把他放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他是真的连出手的勇气都没有。    杨锋怎么不样他不知道,孟获、兀突骨却是演义中留下了霍霍威名的角色。光是力气怕是都不是他所能对抗吧?    火把节六月廿四举行。    还有七个月时间,想升级也没那么快吧?    但是好象不去也不行啊!    刘瑁同意参加带来洞举办的火把节,并加入到祝融的比武招亲之中去。让李恢备了些礼送去带来洞,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同时,刘瑁让董琰从府库中取出一些盐铁往永昌诸部联络感情。    可能这个时候那里还是不毛之地,但刘瑁知道兰苍水(湄公河)以西便是缅甸北部,那地方有玉矿,上好的翡翠矿呢。    最好能到那边去搞几个矿来开采一下,雕琢雕琢送到中原可以换来大把的粮食与金钱。    而且,哀牢是汉王朝与贵霜帝国之间的一条商路。    贵霜是从大月氏的基础上建立的,也称天竺。也就是汉时期的古印度。东汉末年,西域长史府失去控制,丝绸之路被断,就只有益州经永昌西进与贵霜保留了一条商路。    商人循伊洛瓦底江为一道、循萨尔温江为一道,尚有一道循弥诺江(今亲敦江)经曼尼普尔乘马需三月乃至阿富汗。    商人在其地以中国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宝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    不过目前这条商路却不是很通,也很少有人往南经商了。因为益州本就不太平,很长时间内都对南中地区失去了控制。    这些东西在益州郡志里有记载。    刘瑁想打开这条商路,去赚外国人的钱。    用丝绸换黄金、宝石好象不亏哦?    不过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眼下最重要的是控制永昌郡,控制整个南中。    从来到这个世界起,刘瑁每天起床都会练几趟拳,也会捡些称手的兵器来舞舞。身边的侍卫两三人也敌不过他,不过他心里非常明白,他这几下连个三流武将都算不上。    他决定开始练。    七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太短了。至少也得达到可以出手的地步,而不是站到那些猛人面前就吓尿的窘样。    没师傅不要紧,找人对练偷师。    费诗、孟琰都是上马可以为将的人,哪怕李恢,都有一手不俗的剑术。    而刘瑁本身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后世的军体拳和擒拿格斗都是几千年华夏武术的精华。赤手近身相搏,这几人在他面前还真不够看。    只是兵器被他舞得有些不伦不类。好在诸人并不因他的折腾而厌烦。    只要刘瑁召唤,几人皆会陪他对练一番,甚至不吝指正刘瑁的不足。    滇南泽(滇池)畔,常见刘瑁闻鸡起舞。    这里的气候非常的好,哪怕放在两千年后,都是四季如春的度假圣地。    不知不觉间,已是阳春三月,滇南泽畔已是鸟语花香。    经过几个月的特训,刘瑁的武艺已略有所成。除去近身格斗,手中擅长的匕首已经换成了长剑。剑术虽算不得大成,却已能轻松击败李恢、费诗、孟琰等人。    让诸人不得不感慨刘瑁在习武天分上远超常人。    不仅如此,刘瑁还发现自己专心习武以来,自己的力气在一天天稳步增长。    也不知是这具身体本身的身体素质好,还是滇南池畔空气好。反正三个多月过去,他已从初时开石弓到了现在的能开两石弓。    不论准头,这力量都足以济身一流武将之列了。石(dàn)古呼为石(shí),约合后世100到120斤。两石,也就是两百多斤的拉力,还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拉开的。    在古代战场,普通弓箭基本在60斤左右。能开石弓的都能算得上战场猛将了。就象刘瑁手下唯一精通射术的甘宁,也就开两石弓而已。    能开和平日常用是两码事,重弓本就是拿来练臂力的。就象甘宁平日所用的弓就是一把一百五十斤的大弓。    刘瑁已经开始用两石弓练射术了。    可见这身体的力量增长足已支撑他在这世界应付一般武将了。    射箭不准,但刘瑁有个东西很准。    飞刀!    不是小李的飞刀。    刘瑁的飞刀类似于后世的军刀,说是飞刀,更象是小一些的匕首。    五十步内,刀无虚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