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四节 (第3/3页)
就是冤枉的!)。但是,叔叔蔡质还能回来吗?脑袋还能再长上活过来吗?一肚子委屈正没处诉太监王甫的弟弟王智又来找麻烦。这王智时任五原郡太守,犯人蔡邕归他监管。最初蔡邕死罪改判‘髠钳’时,特别注明“即使遇到特赦,也不包括他”,现在老蔡头流放刚刚九个月,居然皇帝下诏特赦,王智这位‘宦弟’先生开始动脑筋,他判断邕‘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有没有罪,太监们心里清楚,这次恐怕是皇帝照旧重用老蔡头了。不行,自己得赶紧巴结一下,别让他记恨才好。于是,特地筹办一场盛大派对为蔡邕饯行。场面之隆重、酒菜之丰盛且不用说,王智还自导自演一个文艺节目,亲自下场跳舞为蔡邕压惊兼送行。书呆子蔡邕见此情景,十分恶心,差点呕吐。闭住眼,歪着脸,不吃不喝不说话。这样一弄,全场尴尬,王太守犹如挨了两耳光,羞急变成愤怒,宴会不欢而散(众位吃客也没吃好)。王智咬牙切齿,改巴结为报复,上奏皇帝说,蔡邕心怀不满,不但不知感恩,反而诽谤朝廷。此人不可饶恕。
有人把消息透露给蔡邕,老蔡知道又惹了祸,后果很严重,怎么办?咋也不能等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书呆子老蔡还知道偷偷溜了! 蔡邕首先逃到泰山郡平阳县(山东新泰),清流名臣羊续掩护了他。后来,觉得仍不安全,继续南遁,一住吴会十多年,吴会就是如今的浙江绍兴。根据史料推测,老蔡来到吴会,极可能是投奔曹cao的家人,曹cao有两位亲属曾任吴郡太守,吴会是吴郡的一部分。 蔡邕南逃以后,世人不知他的生死存亡,朝里jianian臣也不再理会。其实蔡邕也不清楚就在他南下的光和二年(179年)四月,王甫和王智都被阳球拿下,整个王甫家族斩杀殆尽,尤其王甫死得惨,剁成rou泥喂了狗。这也是恶人恶报吧! 更有趣的是,这年十月阳球又被更厉害的宦官曹节控告,同样人头落地。 光和四年(181年),曹节也在惊恐和疾病中一命归阴。程璜得了时疫,暴病而亡,尸体也被烧成了灰。 至此,蔡邕的仇家死亡净尽,老蔡头在绍兴的生存环境逐渐宽松。有一天,朋友请他吃饭,停箸坐谈时,互听厨房灶下燃烧的劈柴发出清脆悦耳的爆裂声,随之,桐木特有的香气飘入客厅。蔡邕大叫不好,抽身直奔厨下,果然看见冒着烟火的灶洞里好大一段桐木。蔡邕可是数一数二的音乐家,他对乐器制造颇有心得,知道这是做古琴的好材料,怎地做了燃火劈柴?这可真是焚琴煮鹤了!赶紧抢救出来,后来做了一架古琴,音韵极佳,可惜琴尾稍留焦痕,人们就称之为‘焦尾琴’,一直在三国西晋流传于世。 董卓入京主事以后,得知蔡邕居然还活着,于是把他连请带逼,弄到了自己麾下。为了笼络人心,三天内给他连升三级,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后来想放他为巴郡太守,又不舍得他远离,改授侍中,还授爵高阳乡侯。他做议郎时官秩仅仅六百石,现在当侍中,官秩比两千石,肯定自己认为高了不少,受到了董卓重用。实际因为朝廷风雨飘摇,俸禄经常亏欠;加上服务于一个如狼似虎的野蛮军阀,日子未必有多舒坦。可是,蔡邕非常感恩戴德,不断为董卓出谋划策,终于有一天,老董在朝上宣布少帝刘辨下岗,刘协接班。先是卢植不赞成,董卓居然要杀他。蔡邕说,卢尚书海内众望所归,杀不得。董卓又问袁绍,袁绍大怒,说:“你有什么资格废立皇帝?今上登基没有几天,他也没有大错!” “小毛孩子,你以为我的宝剑不够快吗?”老董拍拍腰里剑匣。 “我的宝剑也不钝!谁想试试?——这天下也不是就你老董先生有能耐!”袁绍拔出宝剑横在身前。 众大臣吓傻了眼,连忙劝架,袁绍怒气冲冲拂袖而去,直接奔回冀州邺县去了。 董卓的火气发泄到袁绍的亲友身上,把他叔叔袁隗、哥哥袁基全喀嚓了,而且‘夷其族’,就是抄家灭族! 袁术虽然跟袁绍不和,可这老董是把他们当一家子看的,袁术在这事上可不傻,赶快拔腿就跑,回南方了。 不久,曹cao也偷偷离开洛阳,跑回家乡,散尽家财,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当地财主卫兹支持了一大笔军款;不用说,那帮发小哥们儿,曹家人,夏侯家人,不离不弃,紧跟了进来,于是站住了脚。敢想敢干的曹cao主动出击,联络关东反董诸侯,共推袁绍为盟主,曹cao为联军司马,向董卓发动进攻。曹cao从此走上历史的前台。 朝廷再也没人能管住董卓,他先把少帝废掉,改立刘协为帝,这就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皇帝和众大臣都成了老董的手中玩物,最不像话的是,董卓竟敢夜宿皇宫**宫女,后来居然连公主们也不放过。 上梁不正下梁歪。董卓为了讨好自己的兵将,放纵他们胡作非为,董家军乱无军纪,人见人怕。这伙儿土匪常常借口清剿黄巾军,乱杀无辜。有一次村民们庆祝村社集会,董家军赶到,一阵砍杀,男人和老幼一个不留,脑袋挂在马鞍子上,说是黄巾賊的首级;大姑娘小媳妇带回军营长期关押,其命运可想而知。 一天,董卓正为袁绍曹cao的联军头疼,忽然想起弘农王(就是被废的少帝刘辨)。感到留着他终究是个祸害,万一有人拉上他做旗号,那麻烦可就大了,于是派人去给这倒霉蛋刘辨敬酒,告诉说:“这酒好啊,非喝不可。只要一杯下肚,世间诸多烦恼顿时全消!”刘辨十七八了,还能听不懂这话的含意?无可奈何,把最后的一个亲人唐妃唤来,面对着鸩酒抚琴悲歌,歌词曰:“大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藩。 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毒酒下肚,一命归西。 少帝刘辨因为在位时间短,加上兵荒马乱,朝廷囊中羞涩,自己的陵墓还没开工。既然有了紧急需要,这下成了死无葬身之地?即使他不算皇帝,就算王爷吧,总不好扔到乱葬岗子去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人还真给他找到一个挺豪华的墓坑——中常侍、大长秋张让的阴宅。张让不是被逼跳了黄河吗?正好空了出来。刘辨他爹汉灵帝不是:“张让是我爹”吗?这下‘爷爷’的阴宅‘孙子’用了,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吧,挺好。 关东联军同床异梦、貌合心离,人虽多而力不强。其中只有孙坚和曹cao的部队还是真抓实干的,一阵猛打,董卓招架不住,拐上献帝逃往长安去了。逃跑之前忘不了放一把火,把个洛阳皇宫烧成了颓垣断壁。 据说长沙太守孙坚首先进入皇宫救火。工作积极就有收获。麾下士兵在甄宫井取水时,打捞上一名女尸,宫女打扮,怀中抱着一个黄绸子包袱,里面一个镶金嵌玉的精美匣子,匣内宝物就是少帝遗失的传国玉玺。当年秦始皇用和氏璧改造雕成的六枚玉玺,其中传国玉玺直接代表皇权的正统性,政治意义尊贵无比。孙坚自然知道它的重要,真正宝物不缴公,偷偷撤兵带回东吴去了;曹cao呢,孤军一支,尾追董卓到荥阳,不幸中伏,差点丢了性命,只好撤兵。 从此,曹孟德看透了天下群雄,尽皆酒囊饭袋,目光短浅,难成大事。从此决心破除万难,独领风sao,干出一番大事业。 [小说网,!]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