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04、钢铁企业对你趋之若鹜 (第1/3页)
,重生之矿业巨头 朱有信就坐在人群中央。 他也不知道鲍言曜会拿跟连赢矿业合作这件事情来特别说明。 在很多钢铁行业企业面前特意提起这件事情,似乎别有用意。 不过现在周围的人,显然优先把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 “朱总,你们华凌钢铁这么早跟连赢矿业签订十年期的供货合同,是不是预料到今年铁矿石谈判会导致价格暴涨?” “合同价格怎么样,是不是固定价格,像今年的长协价似的,铁矿石每吨四十镁元?” “连赢矿业的铁矿石质量怎么样,符合咱们国内炼钢高炉普遍的要求吗?” “朱总快人一步!” 大家相互之间很多都认识,就算没有合作,基本上也都听说过华凌钢铁的朱有信。 听说华凌钢铁一下子跟连赢矿业签订了十年期的供货合同,一个个都挺好奇的。 显然这么长期限的合同,如果合作顺利,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铁矿石供应来源稳定,对生产计划也有诸多裨益。 朱有信一致认为这件事情只不过是华凌钢铁内部的一项决策而已,也没声张,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 看起来大家都对这项合作挺好奇的。 “我们确实跟连赢矿业签了合同,最近的事情。”他对旁边的人确认了这个消息。 “连赢矿业毕竟只是一家初级勘探公司,提出矿山建设计划,也只是一个概念。说实话提前签订合同,而且支付了一笔不菲的预付款,还是挺冒险的。” “看来你对连赢矿业有做过调查,觉得值得合作。说是看,这家企业怎么样?” “给了你们什么优惠?” 面对大家的问题,朱有信只能是点点头,没有透露太多的信息。 说多了,万一别人跟进投资,如果出问题,别人有可能还埋怨他。 此时,鲍言曜也没有理会在朱有信旁边出现的小范围的议论,也没有解释太多,直接宣布了散会。 会议时间不长,但基本上传达了今年铁矿石谈判的结果。 除此之外,也或明或暗的向各家钢铁企业做出提醒,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等待着国外的铁矿石供应商喂奶,提供廉价的铁矿石,已经不可能。 那个铁矿石售价低于成本价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而且现在铁矿石的定价,基本上可以说就掌握在国际三大铁矿是巨头手里! 今年他们敢涨价70%,明年呢? 后年呢? 如果不做出改变,不早做准备,国内这一千多家钢铁企业,迟早要被国外的铁矿石生产商挤死! 而且这几年钢铁行业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政策的宽松和支持。 一旦钢铁生产政策收紧,各家钢铁企业所剩不多的利润率,很有可能彻底消失。 这样的担忧,不是无的放矢。 钢铁协会有另外的一项统计,国内的钢铁产业的繁荣发展,吸引了许多资金的涌入,很多新的钢铁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不久将来,钢铁行业将面临同行的激烈竞争,产能过剩,加上国外铁矿石生产商掠夺式的涨价。 不知道这个行业,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他们甚至开始担忧,一旦形势不妙,会不会出现钢铁厂大量倒闭的风险? 现在看起来钢铁行业还在走上坡路,但钢铁协议作为统筹组织,已经隐约感受到了危机。 当然,从钢铁企业的个体来说,他们管不了那么多,也想不到那么长远。 对于大部分规模较小的钢铁厂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怎么继续赚钱。 趁着行情不错,赶紧再赚一笔。 明年铁矿石长协价格大幅上涨,那么现货市场的价格呢,是否会水涨船高? 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抢先拿到长协价供货合同! 各大铁矿石生产商的矿山产能,基本上是固定的,段时间内很难有所提升,也就在产能范围内努力提高产量,提高运输效率。 但是,这么多产量,全球那么多钢铁厂。 镁国、鸥洲这几年经济持续增长,对铁矿石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大。 能够供应给华夏市场的长协价铁矿石,总量是固定的。 谁能够抢到长协价的铁矿石,谁就在生产钢铁的生意中,有了成本优势。 像今年一样,现货市场价格高昂,很企业只能硬着头皮去买高价铁矿石。 现在抢到低价铁矿石供应合同,才是当务之急! 很多人开完会,第一时间就跟立拓华夏区总经理胡世坦、比和比拓华夏区总经理吴岩等人联系。 显然他们都知道,这些人有着很高的话语权。 尤其是胡世坦这个人,向来喜欢拿钱办事。 投资铁矿石生产公司? 投资铁矿勘探项目? 掌握源头,掌握话语权? 这都不是大多数钢铁企业能够奢望的事情。 连赢矿业勾勒出了美好的愿景,但离真正的梦想成真,还很远。 不过,像海港钢铁、砂钢集团、风立集团等大企业,他们看事情的高度,考虑问题的角度,显然不一样。 无一例外的,他们都看到了连赢矿业潜在的强大的投资潜力! 卢晨义刚走到停车场,身后秘书就一路小跑过来,有些失望的汇报:“李唐的电话联系不上,我跟李唐盛世控股公司的人联系了,那边说李唐出国。” “去哪个国家?”卢晨义现在觉得,比别人早一步跟李唐会面很重要。 哪怕是自己坐飞机出国一趟,跟李唐见一面,那都是值得的。 “飞洲己内亚。” “飞洲?”卢晨义想了想,最终打消了亲自出国的打算,“他去那里干什么?” “那边的人说是去做一个勘探项目,没具体聊项目的内容。” “你随时跟李唐尝试联系,而且也跟李唐盛世控股公司那边的人保持好关系,一旦李唐回国,咱们立刻去见面。必须第一个见面!” “我会随时留意消息的。” 上了车,卢晨义看了一眼手表,距离下班时间还早,跟司机嘱咐道:“去一趟武矿集团。” 到了武矿集团总部大楼,果然在这里碰到了一同从钢铁协会开会回来的牛福。 “卢董事长大家光临,我这里真是蓬荜生辉!”牛福表示了欢迎。 “朗董事长没在?”卢晨义在海港钢铁是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一点与武矿集团不同。 “上面领导找他开会,今天下午正巧没在。”牛福看到秘书泡好了茶,示意卢晨义有请。 卢晨义也不客气,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小抿了一口,也没心情聊其他的,单刀直入道:“要不是钢铁协会的鲍会长刚才在会议上有所介绍,我都不知道你们武矿集团还是连赢矿业的大股东!” 说起这个,牛福忽然露出一丝得意的表情。 他这样的人,平常不苟言笑,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情绪浮现于脸上。 但是对连赢矿业的投资,现在看来,简直是武矿集团大胆走出去方针的最成功的案例! 而这样成功的案例,说起来实在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也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不瞒你说,在李唐决定前往奥国进行铁矿项目投资,并且收购了一家上市的初级勘探公司,当时那家公司说实话是真的要死不活的。” 牛福喝了一口热茶,润了润喉,这才继续讲故事:“我们每人看好李唐的这一投资选择。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明辨,前几年的铁矿生产的境况,实在是不容乐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铁矿石生产,怎么搞都是亏本。”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