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大汉的土地,一寸也不可丢! (第1/2页)
,六朝汉臣 匈奴叩边,国之大事也! 一个时辰后,未央宫正殿宣室。 所有身处长安,秩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吏,全部到场。 武官队伍。 李广、程不识等人,皆甲胄加身,怒气覆面。 “陛下到!” 随着春陀尖锐的声音, 刘彻头戴冕冠、身着黑色朝服,目露凶光,迈着雄健有力的大步,踏进大殿! 穿过文武百官中央的道路。 登陛。 一甩衣服。 端正坐下。 百官起身,合呼:“陛下万年!” 刘彻向下挥手,言简意赅, “坐!” 百官坐下之际,李广起身,饶过案几,迈着小碎步走出来。 “陛下,臣有奏!” “讲!”今日的刘彻,言语格外短促,让人很不适应。 李广拜了两拜。 正身。 “陛下,匈奴右大当户犯我边境,臣以为,应集合兵马,击之!以彰大汉之威!” “卫尉所言差矣!”丞相韩安国面色坦然,出列,对刘彻一拜,“陛下,臣以为,出击匈奴之时机未到,应继续采取和亲之策,以安抚为主。” 刘彻眯着眼,似刀般的目光,在这位新晋丞相身上停留。 果然。 这厮受太皇太后影响的休养生息思想,依旧如故。 黄老! 呵。 五年前就是这样…… 如今,还要阻拦自己。 刘彻轻蔑一笑,摇了摇脑袋。 扭头,目光投向武官队伍。 他现在想知道这群大老粗的心思。 在赤裸裸的注视下。 程不识抬起了头。 右手按着案几,站起来, 迈着大步,走出来。 人虽老,声音却依旧充满底气。 “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甚是荒唐!吾大汉休养生息已有七十年!” “自高祖皇帝开始,至于陛下,每年送至匈奴的物资,累计至今,不可胜计!送至匈奴的和亲公主,更是两手难数!” “恕臣直言,只靠女子与财物,换不来和平,只会任由匈奴积蓄力量!” “今日,匈奴侵扰我上谷郡,明日,是否会攻打代郡?他日,是否会破函谷,兵临长安?” 程不识瞥了韩安国一眼,哼了一声,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若一直如丞相所言,与匈奴交好,恕老臣直言,只会让将士寒心、令边境百姓寒心!” “臣!” “宁领家仆奔赴草原流血战死,也不愿做苟且之事。” 李沮起身,作揖高呼,“臣附议!” 公孙贺亦起身高呼,“臣附议!” “臣附议!” … 位于武将行列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站起来。 表达态度之后,都用杀气腾腾的目光,死死地打量文官队伍。 谁敢说和,就是在阻兄弟们的财路! 一会儿下朝非得堵住揍一顿! 揍他个头破血流! 大汉已经好久没有打仗了,军功只有在边关的将领,勉强混一混,内地的兄弟们,得军功的难度,胜过当太监的难度。 后者狠狠心,就成了。 前者,哪怕狠心也没用。 薛泽咬了咬牙,站出来,恳切道: “出击匈奴不可莽撞,还望陛下三思!当初马邑,我大汉调兵十万尚且失败,今日对匈奴开战,应调兵几何?由谁统兵?又该采取什么战略?这些尚未得出结论之前,臣以为,丞相之法,最适合大汉。” 李广压低声音,握紧拳头,质问道:“薛泽,汝的意思是……任由邬延年太守与一千多名将士惨死?” 薛泽被数十双眼睛注视的头皮发麻。 但还是坚持下来,摇了摇头。 “当然不是!下官只是在陈述一个不适合用兵的事实罢了。希望卫尉别意气用事。” “呵,好一个意气用事。”李广笑了,拳头被捏的“嘎嘣”响,准备揍人了,“薛公,希望汝能安全走出未央宫。” “哼!” 薛泽噘着嘴,气的甩了一下袖子,翻了个白眼。 对刘彻行礼,重新坐下。 打不过,还躲不起? 刘彻右手搭在扶手上,捏着,压抑着心中的愤怒,环视下方。 “何人还有奏?” 下方百官面面相觑,无人再出列。 在刘彻喘息思考之际。 俄而,一阵洪亮的声音,从宣室门口传来。 “陛下!臣,有奏!” 原先紧闭的未央宫大殿正门,忽然被打开了。 一个穿着铠甲,眉目压低,脸色刚毅的中年人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 看着来人。 李广、程不识对视一眼,眉头舒展,同时面露喜色。 而韩安国则皱起眉头。 汲黯南下挖湖后,朝堂上能打的黄老之人,不多了。 如今军方又来了一个,他压力倍增。 其他官僚像半夜在田里偷庄稼的话猹,叽叽喳喳,对此议论纷纷。 … “他不是在雁门驻扎吗,怎么回来了?” “雁门距离上谷不远,可能也收到消息了吧,毕竟出了这么大的事。” “他既然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