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大汉的土地,一寸也不可丢! (第2/2页)
了,那雁门那位…是不是…” “应该是……” … 中年人喘着粗气,走到大殿中央,稽首而拜, “见过陛下。” 刘彻强颜欢笑,虚手一扶。 “公孙将军请起!” 公孙敖站起来。 与李广、程不识对视,又瞥了一眼韩安国,毫不畏惧。 拱手, 声音慷锵有力。 “陛下,五日前,上谷遭遇匈奴万骑攻击,雁门与三日前收到消息。苏老将军知事态严重,特遣臣火速返回。” 刘彻缓慢地站起来,眸子颤动,感情有了明显的变化。 如果说…… 太尉不置,韩安国这个兼任御史大夫、丞相双职位,间接掌管大汉南北二军的人,代表的是京师兵; 李广、程不识这两个驻扎于大汉西部、西北部代表的是良家子; 那么,驻扎在雁门的苏意,代表的则就是大汉中央最后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地方部队。 如今良家子与京师兵已经对抗起来。 最后的决定性力量,只能是雁门。 刘彻的声音,在寂寥的大殿中回荡。 “苏意老将军怎么说?” 公孙敖不卑不亢,“老将军称,若陛下有意击之,其犹可披甲执锐,冲锋陷阵。” “好!” 刘彻激动地高呼! 拍拍手! 傲然环视下方的文官群体。 冷声, “都……听见了吧?丞相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韩安国闭上眼睛,起身行礼, “臣谨奉诏。” “既然丞相无异议,那事情就这么定了!” 刘彻面色严肃,挥舞着双臂。 “今日,朕召尔等前来,就是为了告诉尔等一个重要的决定。朕决定,对匈奴彻底开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到了重用你们的时候了。” 刘彻背着手,目视下方。 “自马邑之围失败后,朕一直在思考如何出击匈奴!至今日,已经思考了三年,也准备了三年!” “为了对付匈奴,朕决定,彻底改变以往的防御方案,这一次,采取轻装简从,寻找匈奴主力,与之决战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朕会为诸位将军配备骑兵!” 说罢。 刘彻注视着武官群体,开始任命。 “骁骑将军!” 李广拱手,高呼, “臣在!” “朕命你率领一万骑兵,出雁门!” “臣领旨!” “骑将军!” “在!”公孙敖应声。 “朕命你率一万骑兵,出代郡!” “诺!” “轻骑将军!” 公孙贺出列,“臣在!” “朕命你率领一万骑兵出云中!” “臣领旨!” “车骑将军……” 刘彻挑了挑眉,微微一顿。 上一任车骑将军是周亚夫……他死了十来年了。 “卫青呢,让卫青进殿!” 诸将都下意识地抬起头,好像猜到了什么,大都神色诧然。 不一会儿,卫青穿着建章宫监的甲胄,走进大殿。 刘彻看着这个小舅子,笑着, “卫青,朕任你暂代车骑将军一职,领一万骑兵,出上谷!” 卫青惊愕,急忙拱手作揖, “陛下,臣无寸功,任将军,恐人心不服啊。” “无功。”刘彻佯装严肃,“无功才让你立功!若此战汝无功而返,朕便让你成为庶民!” “臣必定立功,不负陛下之望!” “嗯。” 刘彻满意地点点头,示意卫青先退到一旁。 看着文官之首,皱眉瘪嘴的韩安国。 “丞相,怎么,汝还有何想法?” 韩安国叹了一口气。 出列。 “陛下,我军兵分四路,力量分散,万一被匈奴逐个击破怎么办?” 刘彻沉吟,脸耷拉着, “诸将军怎么看?” “李广?” “陛下,臣以为,此战重在积累经验。” “公孙敖,你怎么看?” “陛下,臣以为骁骑将军所言甚是,重在研究这种打法。” “卫青?” “陛下,臣以为,我大汉第一次用这种打法,匈奴一定想不到。且此法接近匈奴行军之术,匈奴凭其纵横草原多年,依旧无事,我大汉,亦可行之!” “很好!”刘彻朗声夸赞,“朕要的就是这种说法!” 这位大汉皇帝从陛上走下来。 来到群臣中央,扫视众臣。 “以往以来,我大汉一与匈奴作战,就士气蹉跎,恐慌无奈!” “臣此次用兵,为的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 “从今日起,大汉与匈奴作战时的被动防守态势,彻底扭转了!攻守易形了!” 刘彻眉毛跳动几下,右臂挥动,激动的吼道: “我大汉之土,一丝一毫也不可以丢弃!” “今日!” “朕便立下祖训!” 刘彻目光如炬。 高声! “寇可往!我亦可往!” “大汉男儿,誓要北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