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三章:天子之剑 (第1/1页)
,六朝汉臣 司匡转身,对冯驹点头。 其心领神会。 行了一礼后,立刻退出去。 … 半个小时后 冯驹捧着用羊皮包裹的剑,立于宣室大门之前,等待宣召。 刘彻凝目喊道: “让他进来。” 左右宫卫让开,冯驹弯腰,捧着剑,恭恭敬敬地走了进来。 司匡上前接过,走到玉陛之下。 缩着脖子,将组织好的言词脱口说出。 “陛下!” “臣闻之……三代之时……” “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秋,行以秋冬。”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此剑一出,天地黯然失色,日月为之变化。” “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圣王持此剑教化百姓,驱逐蛮夷,维我炎黄之正统。” 司匡微微一顿,面色不改,接着道: “卑臣以今岁出发,上溯六百四十载,得一疑问,为何幽王之后,王室衰微?” “盖神器缺失,无镇压气运之宝器。” “大禹九鼎镇江山,天子之剑统万民。” “天子之剑丢失,国祚虽在,然臣不臣矣、民不民矣。” “而平王东迁后五百一十五年,九鼎犹在,周犹存,至秦昭襄王东出,长平之役后,秦军陷周都,绝周室,迁九鼎于咸阳,自此,周,八百载国祚消,天下出现列国伐交频频之景。” “因秦只得周宝鼎八,所以,秦之江山,仅临时得之,天下,仅临时统之。” 说到这里,司匡抬头,与皇帝对视,沉声问道: “陛下可知哪尊鼎不见?” “朕从书中得知,豫州之鼎落于泗水。” 司匡咧嘴笑道, “此乃天意也!泗水之地,陛下熟否?” 经这么一点,刘彻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瞳孔忽然收缩,失态尖叫,“朕记得,泗水乃沛县之地,沛县,帝乡也!” “哈哈,陛下还有一点应该不知道吧?秦昭襄王灭周得九鼎之年、豫州鼎落入泗水之年,乃周赧王五十九年,即高祖皇帝出生之年!” 司匡笑吟吟的,环视全场百官,大声渲染氛围, “豫州鼎落入泗水,江山气运亦落入其中,最后,该气运孕育出天子之气,凝聚出赤帝之子!” “昔年嬴政南巡,以金镇秣陵之气运,为的就是消灭此地的天子之气。” “其不曾想,泗水之鼎处,竟然也有天子气运!高祖皇帝凭之,灭秦、绝楚、一统天下。” “臣窃以为,高祖皇帝得天下,乃众望所归,乃上天之意!” 司匡高高的捧起手中的剑,声音朗朗, “陛下,秦建国后,大禹九鼎气运之力八鼎已入和氏璧雕琢之玉玺,剩余一鼎之力,乃刘氏正统血脉。” “为何吕后之时,江山之臣听命于吕?只因其掌玉玺,拥八鼎之力。” “为何刘氏国祚未失?因刘家血脉中,本就带有气运之力,吕后得玉玺之内八鼎气运,焉能镇压江山?周勃平定诸吕,乃天意所归。” “今日,陛下掌玉玺,乃九鼎齐聚之兆,而天子剑重现,此乃训导万民之意。” 司匡稍有停顿,气沉丹田,用尽浑身气力,高呼, “陛下,第四代将至!” “臣恳请请陛下执天子之剑!” 文武百官不是二愣子。 面对这种号召形式的语气,自然明白做法。 纷纷出列。 文官以丞相韩安国为首。 武将以卫尉程不识为首。 功臣以车骑将军卫青为首。 皆伏在地上。 齐声高呼, “请陛下执天子之剑!” “请陛下……” “……执天子之剑!” 百官公卿的声音,在热火朝天的大殿中回荡着,震的房梁晃动不停。 刘彻脸色涨得通红,心脏颤抖,大脑蒙蒙的。 如梦似幻,这是他的感觉。 他松开牵着卫子夫的手,亲自提着冕服的衣摆,神态威严,从玉陛走下。 至于司匡面前,颤抖的手捧起天子剑。 左手握鞘,右手捏柄。 先观上方吊坠之宝石,拇指轻轻抚摸,感受玉石中蕴含的五彩气运。 又观剑鞘,欣赏上面的金文。 虽然看不懂,但,他能感觉到,这上面的文字在呼唤着。 司匡叩拜高呼, “陛下请拔剑,执掌山河社稷!” 百官仿佛成了陪衬,只能重复司匡的话。 “好!” 刘彻哈哈大笑。 拔出佩剑。 以剑指天。 透过宣室大门射进来的阳光,恰好照在剑身。 银色的流光从剑柄之处,流淌至剑尖。 剑身似乎还回荡着“嗡嗡”的声音。 “唰!” 天子剑落下。 “啪!” 插回剑鞘。 刘彻左手拿着剑,返回陛上,右手托起沉重的传国玉玺。 面对群臣,一字一顿,郑重道: “朕,刘彻,承天意、纳民心,今日在此宣誓,誓开四代之荣!” “陛下万年!” “大汉万年!” 刘彻享受着众人的宏伟。 突然,眼神变得深邃,高举左手, “稷下君听令!” “臣在!” “卿献剑有功,朕应赏之!” “春陀,拟旨!” 一旁的春陀擦擦额头上在皱纹里打转的汗水,拿起毛笔,翻出一块布帛,蘸了蘸墨。 墨水触碰布帛,留下了一滩渲染的墨痕。 他扯着右手袖子,跟随刘彻的声音,开始记录。 “敕!” “稷下君司匡,破匈奴,寻回失落五百多载之天子剑,完善我大汉气运,功劳伟至。” “今封稷下君为稷下侯,食邑加九百户,合稷下君之食邑,共以千户享之!” “夷安公主,食邑增五百户,以一千五百户享之!” “上谷出击之将领,皆得金五十、布帛一百!士卒各得户籍所在之地田二十亩!” 司匡大喜,叩拜, “谢陛下恩典!” 果然,赌对了! 等价交换之地的用处是什么? 自然是制造功劳,换个列侯。 如今献剑,比等价交换之地快多了,虽然会若是气运点,但不亏! 刘彻放下手中剑、玺。 笑道: “开宴!” “诸卿今日,敞开了喝!” 在嘈杂的喧闹声中,未央宫宣室再次恢复了打了胜仗的热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