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一个完美的计划 (第1/1页)
世间事,越是看重,越是容易失败。 于个人是如此,于国家也往往是如此。 即便胜算再大! 狮子博兔,鹭鸶捉鱼,谁都有阴沟里翻船的时候! …… 阎应元的北伐,在一开始的时候,南明上上下下,皆认为这将是一场表演式的战争。 经过了金陵城下那一战的洗礼,以及随后而来的知识大爆炸,所有人都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 并且从心底里认为,北伐的大军,是一只战无不胜的队伍! 以士卒论,这是一只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威武之师! 当日皇帝在正阳门阅军,那整整齐齐横平竖直的队列,直欲将山河踏碎的步伐,所有在现场看过的人,都亲身体会过。 在他们的人生中,还从来没有接受过这般猛烈的冲击! 以兵器论,那就更不用说了! 南京城墙上两挺交叉火力就灭掉了三千清军重骑,紫金山上一发炮弹便烧掉了弘光朝十余艘远洋大船,这等壮举,简直是匪夷所思,非人力所能抵挡! 更何况,这一只北伐的队伍,据说还有千余只步枪! 以将领而论,那阎应元虽然是横空出世的人物,但越是这种人越是不能小觑! 如今这南明之将,若说那高杰有‘小吕蒙’之名,这阎应元便隐隐有人称之为‘老冠军’! 原因无它,当日单枪匹马入苏州,将那红光皇帝从床榻上捉了回来。这等壮举,前古未闻。 眼看就要率军收复京师了,若真能建此大功,非‘冠军候’之位不能酬功! 而且,怎么看来,这北伐也是容易的事! 那清军纵然再强悍,还能挡得住机枪和大炮不成? 古人云:凡战,须顾及天......时、地利、人和! 那是古人所云了,而今,我南明统统不用考虑这些! 管你什么天时,管你什么地利,管你什么人和! 直接碾压过去就行了! 机枪大炮之下,无论满清用什么战术,都是个笑话! 这就是南明上上下下的真实想法!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地面上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一箱箱棉布、钢铁、煤炭堆满了港口,所有人的信心便愈加充足! 我大明,天下无敌! 此次北伐,不但要胜,而且要胜得精彩! 胜得漂亮! …… 是以,从一开始,皇帝和内阁便为阎应元制定了一个相当漂亮的战略! 大军从江北登陆后,先收复中都凤阳,然后北上徐州,入东昌府,与济南的郭升取得联系之后,由郭升拿下河间府,阎应元经过真定入保定,直接进攻京师! 在奉天殿墙面上所悬挂的地图上,阎应元的北伐路线,走的就是一条直线! 它甚至都不需要什么策应,直接单刀直入!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策应的话,那就是给一直在济南坚守的郭升下了一道诏令,令其在见到阎应元之后,听从这位北伐总督的命令! 一开始,连阎应元自己都觉得,这是一个相当完美的战略! 他不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什么诱敌深入,什么围点打援,在他看来,都是浪费精力的东西。 既然自己手中握着一柄大锤,直接砸将过去就是了! 如今的清廷,看似立国之初,气力鼎盛。 实则先后在济南和何家梁这两场战役中,伤筋动骨! 其后清廷鼓起余勇,用尽全力策划了金陵一战,功败垂成之后,便连神魂胆气都给打没了! ......看似诺大一个朝廷,在南明的威胁下,便如猫爪下的老鼠一般,只能瑟瑟发抖! 阎应元对这个战略相当满意! 但是第二天,这个战略就稍稍做了一点点调整。 因为,这北地之民,说到底也是大明赤子。 一通地动山摇的火炮下去,死伤无数,即便是赶跑了建虏,留下一个烂摊子,最后还得让大明来收拾! 说不定,那些劫后余生的百姓,反而因此对大明生了恨,这就不美了! 反正优势如此巨大,不妨稍稍求全,能不伤百姓,就尽量不伤百姓吧? 内阁几人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连各部尚书都牵扯了进来。 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百姓是无辜的! 一开始徐胜是唯一反对的那一个,不过到了这时候,他要是再反对,就不太好了。 别的人未必会说,他们会将小心思藏在心里。 但是史可法是个直筒子,他不止一次怼过徐胜:大明的人死了,你不心疼,是吧? 徐胜拿这种人没办法,最后也只好同意了这个方案。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朱由检觉得这个方案很好! 既收复了北地的土地,又收复了北地的民心! 简直不要太好! 就这样,阎应元勉勉强强地带着一个“在尽量不伤害百姓的前提下收复京师”的任务,开始了北伐! 大军渡江之后,很轻易地便收复了凤阳! 驻守凤阳的清军大将金玉和,率领着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的混合编制,誓与城池共存亡! 他做到了! 在坚持了半个时辰之后,他便被一发流弹击中,死了。 城墙上的尸骸堆积如山。 阎应元率军入城之后登上城墙,发现有好多清兵都......只是普通百姓,他们被拴在城垛上,除了拼死抵抗之外,再无活路。 偌大的一座凤阳城,最后存活的百姓,不过千余人。 这还是阎应元刻意节省火力下的结果! …… 如此轻易地收复了凤阳,更加坚定了南明上下的信心。 所有人都觉得,机枪大炮之下,一切cao作都是多余! 只是在阎应元给朱由检的秘折上,他表明了自己深深的忧虑: 火器是犀利不假! 可是,短短的半个小时,便几乎将北伐准备的弹药消耗了一半! 若真就这样打下去,用不着到京师,只须到了徐州,这一只北伐大军,就成了拿着烧火棍的步兵。 火器军对于后勤的压力,所有人都估计不足了。 朱由检一边让徐胜再带些子弹过来,一边下令设在黄埔的江南制造厂尽快仿制出弹药出来。 同时又传旨,让阎应元自己注意节约。 阎应元对于这样的旨意,只能苦笑:这仗一打起来,士兵用多少子弹,哪里是他能控制得了的? 他只好下令,将火器营士兵的子弹供给减半,每人所携带的弹药,由之前的30发,改成了15发! 他的信心也稍微有了点动摇。 如果说‘不伤平民’是一根脚镣,这‘节约子弹’却又是一根手铐了。 好在,火器还是犀利的! 他认为,自己打到京师应该问题不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