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将苟字演绎到极致的顶级谋士 (第2/4页)
小有小的好处。 外城太大,区区两万兵力,只会顾此失彼,根本防御不过来。 而未央宫的范围较小,两万兵力就能够做很多事情了。 郭汜当即点头道:“既然军师这么说,末将自当从命。请回禀军师,末将这就清点兵马和粮草,一个时辰内,必退守内城。” “郭将军辛苦了。” 传信的亲兵从怀中摸出一封竹筒,悄悄塞进郭汜的手中,压低声音道:“郎中令大人希望,这几家人,都能完完整整地进入内城!” 郭汜知道,这份“名单”,恐怕就是李儒认为,对未来董卓掌握局势至关重要的“重要人物”,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声道:“请军师大人放心,末将绝对做得妥妥当当!” 两人说罢,郭汜立即放弃了城头上的防御,只留下少量督战队,监督那些被强征来的“贱民”,逼迫他们用性命拖延敌人攻城的节奏。 而他自己,则率领大军,争分夺秒地按照李儒给出的名单,一家家的去“请人”。 不到一个时辰,郭汜手下的兵马,便带着浩浩荡荡的一大群达官显贵,进入未央宫内。 随着郭汜放弃外城的防御,城头上这些在督战队压迫下送死的平民百姓,顿时一哄而散。 岳飞等了半天,想要观察出对方的主力部队到底藏在哪边。 结果还没等找出来,四面城墙就纷纷告破。 “佯攻”的军队直接占据了长安四面城墙,真正准备用作主力的大军,压根就没有出场的机会。 远处,秦霄看着大开的城门,不由和商鞅、岳飞面面相觑,疑惑道:“不会有诈吧?” 话刚出口,秦霄转念一想,能有什么诈? 难道还能玩个空城计不成? 就算董卓手下的李儒、贾诩两人智谋不错,确实有可能想得出这种计策。 但,诸葛亮的空城计,那是建立在司马懿本身就疑心极重的前提下。 甚至后世许多人认为,司马懿是和诸葛亮形成了默契,故意中计,以推迟曹魏一统天下的步伐,为未来取而代之埋下了伏笔。 而现在这情况,明显不符合空城计的要义。 “会不会,是他们自知不敌,放弃外围防御,集中兵力于城内某处?” 商鞅提出了一个猜测:“主公曾说过,这长安城,在秦时,乃至汉初,均为皇城所在。既为皇城,是不是该有个易守难攻的宫廷?” 不愧是奠定了秦国霸业根基的商君,商鞅虽然没有进城,但仅仅只凭借着这攻城战的诡异之处,就将实际情况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不管这个猜测是不是符合真相。 大老远地跑到长安来,千辛万苦绕过潼关,险些迷失在陕北大山之中。 费了这么大力气,就是为了趁董卓大军不在,攻取长安。 如今,长安城门已经大开,就算里边有陷阱,秦霄也不可能这时候放弃。 “安排进城吧,别等郿坞那边的兵力支援过来,到时又要有麻烦。” 秦霄摆了摆手,对岳飞说道:“你来安排,稳妥为先,小心陷阱。” “末将遵令!” 岳飞一抱拳,立即去安排军队调动的事宜。 大军分批入城,先头部队确认没有陷阱之后,从外围缓缓向内推进。 后续的主力再行跟进,逐街排查,确认没有敌人留下的伏兵。 至于这城中百姓、权贵,暂时也顾不上管那么多,只是严令戒严,禁止闲杂人等上街游荡。 几个小时之后,大军终于控制住整个外城。 同时,也摸清楚了敌军重兵把守的所在:皇宫。 长安城墙内的总面积大约在不到二十平方公里,单单一个未央宫,就占据了三分之一。 不过,郭汜手中那点兵力,显然是守不住整个皇宫的。 他直接放弃了东边的明光宫、长乐宫等宫殿,大军收缩于皇宫西南的未央宫。 这一小片宫殿,以两万兵力,不但能够守得住每一处死角,甚至还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轮换。 显然,郭汜也已经考虑到了长期坚守的情况。 秦霄命人在城中打探了一番,很快得到消息,包括献帝刘协在内的皇室成员,以及重要的权贵、世族,以及他们的家眷、家丁、私兵,全部都被强制迁入未央宫内。 加上这些权贵世族的家丁和私兵,整个未央宫内,预计有三万左右的可战之兵。 至于军械粮草方面的储备,就不怎么清楚了,打探来的消息都互相矛盾。 有人说未央宫内储备的粮草至少够数万大军吃上几十年,也有人说皇宫武库早已被董卓搬空,送去了郿坞。 具体哪一种说法才对,秦霄也不敢下断论。 但,无论未央宫内的物资储备是否足够长期坚守,秦霄都不可能一直围而不攻。 不说郿坞那边的五万大军,单单只是董卓,一旦接到长安出事的汇报,必然会立即率领大军返回。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攻破皇宫,消灭里边的反对力量,一旦董卓大军回援,腹背受敌之下,秦霄的处境就会相当的难受。 “两天。” 秦霄看向岳飞,严肃道:“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两天之内,必须攻破皇城。” “其它的都还好说……” 岳飞犹豫了一下,说道:“献帝、皇妃等人都在未央宫内,末将担心,若是敌人狗急跳墙之下,难保不会做出丧心病狂之事。” 这个问题确实是非常让人头疼。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秦霄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虽然不是非要献帝活着不可。 但,一个活着的汉室皇帝,显然能给秦霄带来更大的利益。 别的不说,打着献帝的旗号,愿意来投奔的人才肯定会相应增多。 尤其是一些心心念念期望着光复汉室的人,只要秦霄以“从董贼手中救出献帝”的形象,再以献帝的名义来招揽,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此时掌握着献帝安危的,却是董卓的手下。 “不知道能不能想办法打探清楚。” 秦霄皱了皱眉,下意识道:“此时未央宫内做主的,不知道是李儒还是郭汜,又或者贾诩。如果是李儒做主,那献帝几乎死定了。若是另外两人,或许还有机会。” 皇城内由谁主事,这区别可是不小。 李儒是死心塌地跟董卓干,若是事不可为,他宁可选择拖着献帝,乃至于众多权贵世族同归于尽,也不会投降。 秦霄不知道历史上的李儒是个什么形象,但却很清楚地记得,演义当中,董卓死后,李儒并没有选择逃跑或是反抗,而是束手就擒,随后被斩首。 好像,这家伙和牛辅一样,是董卓的女婿来着? 秦霄有些不太确定。 若是皇城内是李儒主事,自然是最坏的消息。 但,如果是郭汜或者贾诩…… 不对,郭汜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虽然董卓很信任他,但在董卓集团当中,郭汜的地位并不算特别高。 无论是李儒还是贾诩,地位都在他之上。 唯一有可能从李儒手中夺权的,只有贾诩。 若是贾诩主事的话,以他为了自保不惜一切的性子,献帝多半会平安无事。 甚至于,即便是李儒当权,贾诩为了自保,也有可能设法暗中保下献帝,以作为未来保全自身的筹码。 “去,打听一下!”秦霄立即下令:“务必打听清楚,贾诩是否在皇城之内!” 岳飞当即去安排人手打探。过了不久,探子回报,贾诩确实是在皇城内。 “主公何不投书一封?” 商鞅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