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_第8章 联联联联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 联联联联姻?! (第1/4页)

    如果抛开战场环境、攻防形势等等细节,单单只从兵种对抗的角度来讲,以骑兵制衡骑兵,是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办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武帝北伐匈奴,就是以骑兵破骑兵。

    你有骑兵,但我的骑兵不但数量更多,而且比你的骑兵更强,自然能将你按在地上揍。

    但,要做到这一点,却要求骑兵的数量、质量,都要强于敌人,最起码要达到持平。

    马腾、韩遂原本是阎忠的部下,在阎忠死后,他的部下开始争权夺利,经过长达一年多的争斗,最终由阎忠、韩遂两人胜出。

    这个世界的“历史”更偏向于演义,马腾和韩遂并不是像正史中那样没什么关系,而是和演义中类似,属于互相背刺不断的“好基友”。

    不过,或许是由于“半神化”的原因,一些细节也与演义中不是完全吻合。

    秦霄记得,在三国演义当中,韩遂、马腾加起来,兵力也就十万出头,还不是全员骑兵。

    但在这个世界,根据董卓遗留下来的情报来看,两人各自有十万凉州铁骑,兵力非常的恐怖。

    加起来,就是二十万骑兵,哪怕其中重骑兵的比例可能不会太高,但轻骑兵的机动性,反而更加有利于快速攻击敌军的薄弱处。

    如果光是凭借步卒远征,很容易被对方利用骑兵超高的机动性切断后方运输通道,风险极大。

    但,若是以骑兵对骑兵,秦霄手中的兵力,又显得有些不足。

    “主公。”

    听到秦霄有意攻略凉州,贾诩劝说道:“我军骑兵规模严重不足,若要攻打西凉,恐怕难以一举建功,反而容易陷入泥潭之中无法自拔,此举风险太大。臣认为,主公应当大肆征召壮丁,先练出一支百战精兵,再徐徐图之。”

    虽然没有明说,但贾诩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是秦霄所掌握的兵力不足,攻打西凉的风险过于高了。

    这个问题,秦霄和岳飞、商鞅、李儒都分别讨论过。

    几人都反对立即出兵西凉,认为应该先休养生息,积蓄实力和兵力。

    这次询问贾诩,也只是心有不甘罢了。

    见贾诩也同样反对,秦霄叹了口气,看来,短时间内想要拿下凉州,确实不能算是“最优解”。

    “也罢。”

    秦霄摇头道:“既然如此,那就先安稳内部,待到新军练成,再做打算。”

    平定了关中内部,成为事实上的“一方诸侯”之后,秦霄在副本停留的时间已经延长到了一年半。

    如今才过去不到三个月,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可以谋划。

    只要在一年内拿下函谷关、西凉,控制整个雍州和凉州,副本停留时间就可以再次延长。

    虽然这个时间,不能说宽裕到可以随意浪费的地步,但也不算太过紧张了。

    秦霄计算了一下,按照现在的人口额度,如果全部以标准的只带特性的兵源来算,每月可以获得六万六千名新兵。

    当然,不可能只练兵不管其它,工匠、官员、底层军官,乃至于普通的民夫等等,都需要适当招募一批,也要占据不少的人口额度。

    实际平均下来,每月能有四五万新兵,就算是不错了。

    目前秦霄手中有二十七万兵力,可惜骑兵的比例不高。

    高质量的骑兵兵源,就不是一个特性能够满足的了,还需要加上等几个特性。

    不过这些特性占用的人口额度不算多,加起来也就20到30之间,再加上占用100额度的,实际召唤的兵源数量也就减少大致四分之一左右。

    目前积累的人口额度,足够召唤四万多名骑兵兵源,再积累上半个月,就能凑足六万人,将骑兵的数量补充到目前所能支持的最大。

    当然,这还没算上练兵所需要的时间。

    这还仅仅只是骑兵。

    目前步兵有二十五万人,规模已经不低,但在财政和粮草能够支持的前提下,秦霄打算将步兵军团扩张到三十万左右。

    三十万步卒,配合八万骑兵,只要不多线开战,这样的兵力已经完全够用。

    再加上招募工匠,打造装备等等,秦霄计算了一下,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四个月的时间,才能初步完成这一阶段的扩张。

    三四个月后,秦霄早已要将重心转移到函谷关,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再去分心关注什么西凉。

    真正攻略西凉的时间,恐怕要大大延后了。

    想通了这一环,秦霄心里暗叹一口气。

    “西凉的事先放一放,不过情报搜集不能放松,我们不打他们,但也不能给他们背后捅刀子的机会。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人手,资金,需要什么,直接去找商鞅和岳飞。”

    秦霄说了几句,话题一转,又问道:“吕布,华雄这两人,和你关系如何?”

    “吕布,华雄……”

    贾诩迟疑了一下,实话实说道:“臣在董卓麾下时,一向不太与人亲近,和两位将军虽然认识,但也不过是点头之交。”

    “李儒和他俩关系好像也不太好……”

    秦霄有些头痛。

    函谷关对整个关中地区来说非常的重要,必须要控制在手上。

    吕布、华雄两人没有自己的地盘,虽然有精兵强将,但却缺乏后勤补给。

    根据秦霄所掌握的情报,估计函谷关内的存粮能坚持半年左右。

    但实际上,以他们现在的形势,必然不可能拖到粮草耗尽才选择某一方投靠,估计三四个月,就会做出选择。

    秦霄当然不希望吕布、华雄倒向关外诸侯。

    但,想要招揽这两人,一方面是不太放心吕布、华雄的性子,另一方面,也没有合适的“说客”。

    李儒对秦霄坦言,他和吕布、华雄的关系并不好,甚至还有过一些不算大的矛盾,并不是做说客的最佳人选。

    贾诩也和两人没什么交情。

    至于李傕、郭汜等人,那就更不合适了。

    当初他们在董卓麾下的时候,就互相争权夺利,矛盾不小,要是派这几个人去劝降,说不定要当场打起来。

    “主公若是要劝降……”

    贾诩犹豫了一下,才说道:“臣可出使。虽然臣与华雄、吕布并无交情,但华雄与臣同为关西出身,勉强也算得上老乡,多多少少能说上几句话。”

    “咦?华雄也是凉州人吗?”

    秦霄有些惊讶,他还真不知道华雄的“老家”在哪。

    “不是凉州,是关西。”

    贾诩强调了一句,又说道:“当然,距离凉州也没多远就是了,所以臣才说,臣和华雄勉强称得上老乡,能攀得上关西。”

    “原来是这样。”

    秦霄虽然依旧不太明白,但还是不懂装懂地点了点头。

    这种细枝末节的事情,没必要追究得太清楚。

    既然贾诩这么说了,秦霄当然相信他能把事情办好。

    以贾诩的性格,若是没有几分把握,是不会主动请缨的。

    扫了一眼面板,贾诩的忠诚度依然维持在八十多点,这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数字。

    想了想,秦霄开口道:“既然你有把握,那就交给你了。不过不用现在就开始劝降,我们练兵、扩军也需要一些时间。”

    贾诩明白秦霄的意思,谈判,是需要兵力作为底气的。

    一轮扩军结束之后,面对吕布、华雄的时候,底气也能更充足。

    对于这个决定,贾诩当然不会反对,不过却还是提醒道:“主公,函谷关一事,最好能在三个月内有个结果。若是拖得太久,难免出现变数。”

    贾诩这是在提醒秦霄,不要拖得太久,以免让吕布、华雄倒向了关外的诸侯联军。

    秦霄不清楚吕布、华雄的想法,不过这些细枝末节都不重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