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 联联联联姻?! (第2/4页)
。 真正关键的核心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函谷关必须牢牢控制在手中。 这也是整个秦霄集团的共识。 保证函谷关的控制权,才不会让秦霄龟缩在关中之地,变成聋子、瞎子。 同时,也能够借助汉献帝的名义,号令那些对汉室依旧保持相当程度忠诚的诸侯,以及招揽人才。 而如果无法将函谷关控制在手,这些就都成了空谈。 政令发不出去,外边的人也进不来,这还玩个桃子。 以眼下的局势来说,要控制函谷关,时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放心。”秦霄自然不会不清楚这个问题,当即道:“不会花费很长时间的,最多一两个月,你就可以出发了。” 顿了顿,秦霄又补充道:“有些事光是说你未必能理解,有空可以多去军营看看岳飞是怎么练兵的。和其它诸侯相比起来,我最大的优势并非熟悉‘未来’,而是练兵扩军的效率。” 听秦霄这么说,贾诩也好奇了起来,点头道:“臣有空的时候,会和岳将军交流一番。正好,臣对兵事也颇感兴趣,原本就要向岳将军请教。” ……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便又是两个月过去。 两个月时间里,秦霄彻底稳定了关中内部,将京兆三郡完全控制在手中。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 老臣皇甫嵩,在董卓当政期间,领兵三万驻扎于扶风郡。 之前,秦霄一直忙于应对董卓,没有功夫搭理他。 终于腾出手之后,秦霄借着汉献帝的名号,召皇甫嵩“进京”。 根据情报,后者手下的谋士劝谏他不要奉诏,以防有陷阱,不过皇甫嵩并未听从谋士的警告,没有带兵,只带了少量护卫,“孤身”进入长安。 对于皇甫嵩这位汉室的老臣子,秦霄是有几分尊敬的。 作为汉末三杰之一,皇甫嵩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也处于这个时代的顶尖水准。 不过,皇甫嵩毕竟年事已高,没有几年好活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皇甫嵩大致就是在五六年后病逝。 对于这样一个活不了多久的老爷子,秦霄当然不会设下陷阱去杀他。 没什么好处不说,还要平白背负恶名,完全划不来。 至于招揽皇甫嵩…… 秦霄猜测,游戏系统应该是有延长寿命的方法的,而且还不止一种。 但,在这个副本进程之内,想要给皇甫嵩延寿,基本上是没什么可能了,根本来不及。 招揽过来,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意义不大。 秦霄将皇甫嵩请来长安,其实就是单纯地想和这个老将军谈谈,如果能够和平解决,让皇甫嵩主动退隐,那就是最好不过的结局了。 大约是因为东汉末年连年天灾人祸的缘故,皇甫嵩也有些心灰意冷,和秦霄长谈一次之后,便将自己的三万嫡系部队拱手相让,并以“年迈体弱”为由,辞去所有的职位,离开朝堂,安享晚年。 皇甫嵩的隐退,也意味着东汉的朝堂,彻底成了秦霄的一言堂。 保皇派只剩下王允一人苦苦支撑,其余未达到S级的大臣,都被秦霄借助神秘基地收服。 如果不是王允始终保持着表面上的合作,让秦霄一时之间找不到借口将之踢开,恐怕连保全自身都难以做到。 至于想要做什么小动作,那就完全没有可能了。 只是,虽然王允什么都做不了,但就像一根钉子插在这,也十分的碍眼。 在初步扩军完毕,准备腾出手来,解决函谷关的问题之前,秦霄终于不打算再忍耐下去,在府中设下私宴,请王允前来“做客”。 考虑到名声上的问题,秦霄并未像董卓那样直接住在皇宫之中,而是从本地士族手中花重金买下了位于长安城外数十里处的一栋大宅。 东汉末年礼崩乐坏,许多制度都早已名存实亡,民间豪强建造的豪宅规格堪比宫廷的比比皆是。 秦霄所住的地方,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奢华程度,虽然不如皇宫,但相差也是有限。 接待王允的宴席,在一座宽敞的大殿之中,按照此时的习俗,是和先秦时期差不多的分餐制。 每人一张案几,跪坐在其后,众人各自落座。 由于是私宴的缘故,陪同的仅仅只有秦霄的一些部下,其中地位较高者只有贾诩、李儒两人,其余人的身份都不算高,只是单纯的凑个人数。 客人也仅仅只有一位,就是王允本人。 秦霄并没有一上来就摊牌,而是按照此时的习俗,命人请来舞姬、歌姬表演,一边欣赏,偶尔吃几口小菜,一边劝酒。 酒过三巡,秦霄才放下酒杯,看向王允道:“司徒大人,你可知我请你来,所为何事?” 王允见秦霄终于不再绕弯子,提起正事,不由面色肃然,沉声道:“有所猜测,但不敢肯定。” 对于秦霄的目的,王允也有所猜测。 甚至于,在接到邀请的时候,王允还猜测,这是不是一场“鸿门宴”。 不过,鉴于秦霄一贯以来试图表现出一个“正派”的形象,再加上王允也希望借此试探一二,纠结了许久,他还是选择了冒险赴约。 宴席开始之后,王允大体上可以确定,秦霄不是打算撕破脸皮,直接杀死自己,这也让他松了一口气。 虽然说有了赴死的决心,但,如果能活着,谁又会想要去死呢? 王允抬起头,与秦霄对视着,苍老的脸上透着一抹坚毅:“在下本以为,驱走董卓,汉室便可光复。可如今看来,阁下的手段,可比那董卓更加可怕!只是……老夫想问阁下一件事……” 沉默片刻,王允高声道:“阁下是想效仿博陆侯,还是安汉公?!” 博陆侯指的是霍光,安汉公则是王莽。 两人都是一代权臣,但前者至死也未曾起过谋朝篡位的念头,而后者则是自己当了皇帝。 当然,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两人的下场都不怎么好。 霍光病逝之后,整个家族被诛灭,鸡犬不留。 王莽更是身败名裂,成了“jianian臣贼子”的代名词。 秦霄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里的陷阱,但李儒却是立刻意识到了王允的暗指,立即站起身,大声反驳道:“尔何敢以霍光、王莽之辈与主公相提并论?!主公之志,也是你这鼠目寸光之辈可以评判的吗?!” 王允呵呵一笑,并不作理会,目光灼灼地看着秦霄,似乎是想要知道,秦霄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刘汉气数已尽,我必取而代之。” 秦霄本来就打算和王允摊牌,此时并未隐瞒自己的野心,直言不讳道:“不过,眼下的形势不必我多说你也明白,暂时来说,我还需要刘家的人坐在皇位上。日后,待到时机合适,如果刘协肯乖乖听话,主动禅让,我也会给他优渥的待遇,让他安享晚年。如果他不识趣,想要找死,我也会成全他。如此答复,司徒大人是否满意?” 说话的音量有些大,一番话说完,秦霄喉咙有些发干,端起酒杯抿了一小口。 这也是秦霄讨厌分餐制的原因,座位之间的间隔太远了,说话都不方便。 秦霄和王允之间的距离足有七八米,大殿内还有乐师奏乐,要是用正常的音量说话,基本上听不清,必须得用近似于“喊”的方式来交流。 不过,入乡随俗,在这个时代,秦霄也只能让自己来适应这个时代的习俗,而不是让时代来适应自己。 这年代的米酒微微发甜,并不像酒,反而更像是果汁之类的饮料,除了口感差了点,味道倒是出奇的不错,秦霄又忍不住多喝了几口。 王允听了秦霄的话,陷入沉默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