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 给你变个魔术 (第2/4页)
很俗套的吹捧,但每一句都吹捧到了点上。 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是的作者罗贯中亲自做出的评价,肯定是最符合“角色人设”的。 “久闻秦侯有识人之能,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郭嘉露出敬佩的神色,一改之前懒散的态度,整个人都认真了起来。 直到这个时候,郭嘉才稍微重视起这场“面试”来。 拱了拱手,郭嘉开口道:“既然是考试,还请秦侯出题!” 本来,面试的意义,不过是让秦霄能看到对方的面板,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安排。 却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番话,郭嘉反而还认真起来了。 迟疑了一下,秦霄没有岔开话题,沉吟片刻,开口道:“我有三事想问先生,奉孝可任选一题回答。” 正好,借着“考试”的机会,看看鬼才郭嘉到底有什么本事也好。 秦霄眼前,正有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秦霄开口道:“想必以奉孝之才,不难看出,我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行的依旧是改朝换代之事。” 顿了顿,秦霄继续道:“第一问,我坐拥关中之地,若效仿当年秦国东出,是否可以武力平天下?” “第二问,如今天下诸侯众多,我难与整个天下为敌,应当先打谁?又拉拢谁?” “第三问,它日汉帝禅位,天下心向汉室之人,比如……荀彧,我若想继续用他,该当如何?” 这三个问题,前两者,其实秦霄心里已经有答案,只是对郭嘉的“考验”。 而第三题,秦霄没有任何答案,只是希望郭嘉能帮自己出个主意。 不过,考虑到郭嘉和荀彧的私交,在没有完全获得郭嘉的忠诚之前,秦霄也不认为郭嘉会在这件事上帮自己什么。 之所以问出来,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秦侯第一问,效仿秦国东出……” 郭嘉沉吟片刻,开口道:“如今天下大势与先秦之时有极大不同,但诸侯割据之势已成。若秦侯能练出一支百战精兵,征战四方或许不难。但想要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 说着,郭嘉微微摇头,道:“秦国一统天下,亦是用了七代人的时间。即便秦侯麾下人才济济,又可在先期借助汉室正统之名义,恐怕也难以在数十年内完成此大业。除非……” 秦霄好奇道:“除非什么?” 郭嘉看向秦霄,带着一丝试探,一字一顿地说道:“除非,秦侯会撒豆成兵,凭空变出数十万,乃至百万大军出来!” 秦霄心里一惊。 郭嘉这么说,莫非已经是猜到了什么? 虽然秦霄没有刻意隐瞒,但通过神秘基地召唤人口这件事,秦霄也没有主动宣扬过。 甚至就连每次召唤人口,都只安排自己的死忠嫡系官员负责安置,没有让别人插手过。 虽然说,时间长了,消息肯定瞒不住。 但短时间内,应该还不至于传得满天下人尽皆知。 郭嘉进入关中才多久? 若是连这一点都猜到了,那未免也太恐怖了些。 这,就是SSS级谋士的水平吗? 贾诩当时似乎并未表现出来这等恐怖的判断力。 不过,再仔细一想,贾诩的性格更偏向于明哲保身,即便看出来了,恐怕也不会说破。 这样一来,倒也容易理解。 秦霄的心思飞快转动着,思索了片刻,秦霄并未隐瞒,坦言道:“奉孝猜得不错,我确实有办法快速征集壮丁、兵源。其中详情请恕我现在还不能透露。若是奉孝肯与我共谋大业,到时绝不会有分毫隐瞒。” “若是如此,秦侯想以武力平天下,难度便小了许多,只需要考虑如何练兵,以及如何养活这些人口便是。虽然这其中依旧有许多困难,但从大的方向来说,是可以完成的。” 郭嘉识趣地没有追问,仅仅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而后,郭嘉继续说道:“秦侯第二问,谋交、谋战之抉择……若依在下所言,秦侯当取巴蜀、中原两地。如此,再加上关中,天下三大粮仓尽入手中,一统天下便指日可待!若是兵力不足以取两地,则我以为……” 沉吟片刻,郭嘉继续说道:“巴蜀易守难攻,重要性当在中原之上。且比起中原大小无数诸侯,益州牧刘焉也是个更好捏的软柿子。” 进兵巴蜀,占据这片大粮仓? 这和秦霄先平定北方的战略略有不同,但仔细一想,若是不考虑从各路诸侯手下抢夺人才的问题,仅仅只从土地和人口的角度出发,先打刘焉,确实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北方的诸侯实在太多了,若是要东出中原,一路打过去,大大小小诸侯数十家,虽然是一盘散沙,但集合起来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尤其是曹cao、袁绍等人,都是比较难缠的家伙。 反而若是南下打刘焉,在众多诸侯之中,这算是一个比较好欺负的对象。 所谓柿子要挑软的捏,何况刘焉又坐拥巴蜀这片广袤的粮仓,打下来之后收益很高。 唯一的麻烦是出兵的线路方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在如今这个时代可谓是家喻户晓。 不过,单单只是进兵线路的困难,总归是能够想办法解决的。 进入巴蜀的线路虽然难走,但却不止一条,只要解决了行军路线的问题,打下巴蜀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这么一想,其实南下打刘焉,是比东出中原更好的策略。 当然,具体是否要改变既定的策略,也不是郭嘉几句话就能说服的,要看未来的形势发展。 目前,秦霄在对外扩张的重心还是在凉州。 等到凉州平定之后,至少要等到明年开春,秦霄才会发起下一波军事行动。 到时候是东出打到洛阳去,还是南下进兵巴蜀,就要看到时的形势了。 秦霄点点头,算是认可了郭嘉的答复,而后又用期待的目光看向郭嘉。 前两个问题,郭嘉的“答案”虽然并未完全达到秦霄期待的水平,但足以体现出郭嘉的能力来。 这最重要的第三个问题,秦霄非常希望,郭嘉能给自己一个建议。 甚至哪怕只是一个思路。 “至于这第三题……” 郭嘉摇了摇头,失笑道:“文若毕竟是我的好友,我岂能背后设计于他?秦侯有言在先,我只需答任意一题即可,而我答了两题,这第三题,就不答了罢。” 秦霄有些失望,但却很快调整好了心态,笑道:“既然奉孝不愿答这第三题,那就算了。” 顿了顿,秦霄继续道:“我等下还要与荀彧相谈。奉孝若是不介意,待我见过荀彧之后,在府上设下私宴,一同痛饮一番?” 郭嘉和戏志才两人,都有未来魏晋名士的做派,喜欢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 秦霄提出这个邀请,也是为了拉近关系。 郭嘉略一犹豫,便答应下来:“既然秦侯盛情相邀,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又客套了几句,郭嘉告辞离去。 等了片刻,侍者传来消息,荀彧已经到了。 秦霄调整了一下坐姿,开口道:“请他进来。” 片刻,一名穿着黄衫的青年文士走了进来,先是恭恭敬敬地对秦霄行了个礼,道:“颍川荀彧,字文若,见过大人。” 以秦霄的官职“大将军”相称,是个很有趣的细节。 在秦霄公开的官职、爵位当中,虽然理论上都是平级,但实际上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以最高,其次是,而最低的,则是。 因此,一般人称呼秦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