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_第21章 赵云来投,郭嘉的劲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赵云来投,郭嘉的劲敌 (第4/5页)

程度,秦霄是不会这么去做的。

    但至少,有这份底气在,秦霄是不害怕少量的诸侯针对自己的。

    唯一担心的是,在正处于发育阶段的时候,成为众多诸侯的眼中钉、rou中刺。

    就像董卓那样。

    不过,各个诸侯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像是讨伐董卓那样十几家诸侯联手的情况,基本上是很难出现的。

    只要秦霄不自己作死,这种事肯定不会发生。

    这实际上就等于,只要秦霄保持低调的姿态,自己就可以安稳渡过这段“发育期”。

    在拿下中原、益州之后,秦霄在副本停留的时间再次延长了足足两年,可以停留到194年的夏天。

    有两年的发育时间,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了。

    随着益州的战事结束,关中的小麦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麦子的收获期很短,一旦一场暴雨下来,麦子便无法储存,几天就会彻底烂掉,导致一年的辛苦白费。

    一直到后世的机械化农业时代,在关中的一些山区,还有“收麦客”这种古老的职业存在,就是因为这一原因。

    为了抢时间,无数壮丁,甚至是女人和孩子,都要跟着一起下田,抢收麦子,确保在下雨之前全部抢收完成。

    不过,秦霄却在这个最为农忙的时间点,将关中的事情托付给李儒、王允等人,自己在赵云、郭嘉的陪同下悄然离开,赶赴许县。

    农业方面的事秦霄不懂,虽然知道农事很重要,但相比于瞎指挥,不添乱其实更重要。

    相比起农事,秦霄选择将精力放到中原世族的身上。

    在这个时代,无论任何人争夺天下,拉拢世族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

    甚至于,这时代所谓的“民心”,其实指的就是世族,最起码也得是所谓“寒门”的“民心”,和真正的底层平民没有丝毫关系。

    世族垄断了知识、土地,甚至是人口。

    无论统治者是谁,都必须要依赖这些人来为自己治理地方。

    秦霄不是不知道世族的危害,但在现在这个阶段,比起打压世族来说,争取世族的支持是更重要的事情。

    若是得不到世族的支持,不说其它的,单单只是“中低层官员”这个问题,秦霄就没办法解决。

    英雄招募令可以解决顶尖英雄的缺口。

    但却没办法一次招募到数百上千名低级英雄,来填补数以千计的岗位空缺。

    只有真正管理一片庞大的领地,秦霄才知道,文臣、武将,虽然看上去是平等的,但实际上,一个领地,对前者的需求量要远远超过后者。

    神秘基地的人才订制功能,即便是最奢侈的方案,也只能培养出“二把手”这种水准的人才。

    即能够照本宣科,按照别人制定好的大方案去执行,这没有问题。

    但要让他们独当一面,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那就会差很多了。

    在军中,底层的军官,应变能力差一点无所谓。

    至少也要到万夫长这一级,才“迫切需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千夫长和千夫长以下的军官,全部可以靠神秘基地的人才订制功能来解决。

    即便是百万大军,有百八十个武将、统帅类的英雄,虽然勉强了点,但也不至于不能用。

    但文官就不行了。

    哪怕是在“政令不下县”的年代,主持一方政务,也必须得要有职业的英雄,才能够胜任。

    每一个县,根据其规模不同,就需要一到三个“文臣”或者类似职业的低阶英雄。

    如果是没多少人口的小县,可能一个县令就够了。

    但若是人口比较多的大县,县丞、县尉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就不能用普通的小吏来凑数,必须得有英雄面板才行。

    哪怕D级英雄都可以胜任,但必须要跨过英雄这个门槛才能算是达到了基本的合格线。

    若是重要一些的县城,甚至是郡城、州城,需要的人手就更多了。

    以秦霄现在所掌握的地盘范围,关中、凉州、益州、还有中原地区,光是县就有四百多个,再加上郡城、州城等大城,单单文官方面就需要至少两千人。

    而秦霄手下,算上关中、凉州世族提供的人才,再加上以汉献帝名义发布的吸引来的人才,总共才一千五百多文臣,缺口在四五百左右。

    如此庞大的官位空缺,只有中原世族才能提供得起。

    秦霄的第一站,便来到了号称三国“英雄云集之地”颍川。

    颍川的豪门世族众多,荀彧的荀氏,钟繇的钟氏,都是颍川的名门望族。

    相比较之下,出了郭嘉的郭氏,在颍川只能算是“寒门”,大概和戏志才的家族一个档次。

    “主公……颍川郭氏这个说法不对。”

    面对秦霄的疑问,郭嘉有些无语,却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我所在的郭氏,按照当下的分类,应当归为‘寒门’。但往上溯源的话,可以说我这一脉属于阳翟郭氏的分支。”

    “原来是这样……”

    秦霄虽然完全没听懂,但还是装作恍然大悟的模样。

    反正不管郭嘉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哪去,他的家族又是什么来历,他本人是在颍川长大,和颍川当地的世族,尤其是年青一代有很深厚的交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秦霄虽然没多想,旁边的赵云却是忽然开口,问道:“可是灵帝时期太尉郭禧的那个阳翟郭氏?”

    “正是。”

    郭嘉点点头,却又道:“但我这一脉已经出了五服,与阳翟郭氏的交集不深,仅仅只和年轻一代的几人有所来往,主公不可抱太大期望。”

    “没事,尽力而为就是了。”

    说着,秦霄忽然笑道:“以这些世族多面下注的作风,我都来到这了,要是一个人都不给我,恐怕也不合适吧?”

    郭嘉也被这句话逗笑了,哈哈大笑道:“主公此言不错!主公亲自来要人,他们就算是敷衍,也不至于让主公空手而归啊!单单只是颍川的名门望族,主公至少也能得百名文士。”

    “百人可不够。”

    秦霄摇摇头,说道:“光是现在,我们的人才缺口就在四五百上下,还不要说以后再扩张之后,还需要更多的人才。颍川这地方人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