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4、案件在召唤我! (第1/2页)
,我的人生狂跑偏 【注意!你当前已通过【终极解密】触发【未知的召唤】的效果,你即将从曾经获取过的信息中提取出相关的“未知信息”,并从中意识到“难以忽视的问题”。】 【“未知信息”提取完成!】 【“未知信息”已上传至“信息库”,请查收。】 这是柳乘荫第一次触发【未知的召唤】这个效果。 光幕中的“难以忽视”这种字眼,说实话,这让柳乘荫十分在意。 在柳乘荫看来,既然是“难以忽视”的东西,那么自然是越早注意到越好。 因此,柳乘荫没有多想,感觉将注意力转移到“信息库”中,寻找到【未知的召唤】所上传的“未知信息”。 “信息库”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用起来,很像是柳乘荫的另一个大脑,一个专门用来记忆的大脑。 但这个大脑不仅能让柳乘荫如同“超忆症”一般“过目不忘”,甚至记忆力比这还要夸张,而且这大脑不会被生物的生理冲动所影响。 比如动不动就将记忆蹦出来,让柳乘荫陷入回忆,如同那些“超忆症”患者一样,一天到晚,只要一闭上眼睛就控制不住开始“放电影”回忆往事。 只有柳乘荫需要的时候,它才会出现。 除此外,它只会记忆住柳乘荫想记的东西,不想要的记忆时,一点都不会记下,而且哪怕记下过,也可以任意选择将其删除。 非常好用。 开启“信息库”的瞬间,柳乘荫就感觉大脑就好像被插入了一个外置硬盘一样,突然涌入了大量的信息。 这些日子以来,柳乘荫已经在信息库中上传了很多信息。 凭借【终极解密】的“鉴定”和“超级记忆”。 柳乘荫感觉,这短短一个月里,他通过【终极解密】所获取的信息全部加起来,可能比他二十几年来所记忆的还多得多! 大量的信息让柳乘荫感觉游戏眼晕。 人类的时间的概念其实就是通过从外界获取信息, 然后通过对获取信息的过程进行记录所产生的。 每当经历一件事情,就用某些标记将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这些标记便成了“时间”的刻度。 无数的“时间刻度”被连接起来,便成了历史。 大量的信息涌入脑海,柳乘荫下意识将“信息库”中信息的信息量与自己大脑中所储存的信息量进行换算。 柳乘荫大脑里的信息量代表着“二十三年”,“信息库”涌入进来的信息量比柳乘荫大脑里的多得多。 大致估算、换算后。 一时间,柳乘荫感觉自己仿佛曾经在某个平行时空中多活了几十年一般。 不过,并不是说,柳乘荫一个月时间就能获取相当于一个人几十年里所能获取到的信息。 要知道,人大脑里的信息是会被不断忘却的。 这使得,柳乘荫二十多年里,很多时间里所获取的信息都已经被忘掉了,另外,还有很多时间里,柳乘荫并没有获取新的信息,而是在重复记忆重要信息。 而“信息库”里的信息,除非柳乘荫主动删除,否则永远不会被遗忘。 所以,柳乘荫只用了一个月,在每天的上传信息的总量存在上限的情况下,获取到了一个人专心学习几十年才能有的知识储备。 好在,这些信息并非一下子突然出现的。 柳乘荫这一个月里不断通过“鉴定”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他也经历了“信息库”里的信息量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 这使得柳乘荫有了适应的过程。 仔细想来,【终极解密】这个能力在无比强大的同时,也无比危险! 那个【人类限制器】其实也是一个“人类保护器”! 如果没有【人类限制器】存在的话,柳乘荫在毫无防备的情况,随便“鉴定”了块石头,并且仗着没有“上传上限”,随便将石头的信息传到“信息库”中。 如此情况下,柳乘荫突然连接了“信息库”....... 几十亿年,甚至可以追溯到宇宙起源的信息突然涌入柳乘荫的大脑....... 在以十亿年、百亿年为单位的“时间刻度”下,以柳乘荫区区二十多年的“时间刻度”搞不好会在时间中迷失自我。 或者说,“信息库”的存储能力其实也是有上限的,上限在于柳乘荫的大脑的适应力和承受能力。 当然了,这只是柳乘荫的猜想,至于在没有【人类限制器】的情况具体会不会像柳乘荫猜想的那样,就不得而知了,而且柳乘荫也不打算尝试。 只是,柳乘荫从此事中懂得了未来在使用s级技能时,一定要谨慎。 在庞大的信息涌入中,柳乘荫稍微失神了一瞬间,接着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柳乘荫通过联想关键词,很快就找到了他要找的信息: 【未知信息――【图】】 嗯,那是一个画面。 乍一看是一副“风景图”。 柳乘荫凭本身的记忆,隐约感觉对那个画面好像有些印象,似乎不久前见过这个画面...... 对的! 这是他不久前,在来的路上,观看窗外风景是所看到过的画面―― 青青山坡上,几棵柳树,在灿烂的春光下,茂盛的枝条随着春风摇摆,非常.....普通。 嗯,就是幅普通的春天景象,乍一看挺不错,但实际并没什么太多的特点。 虽然能给柳乘荫留下一点印象,但印象不是很深,要不是触发了【未知的召唤】,被提了一下,加深了印象,否则,估计过几天就会完全忘掉。 这副风景图怎么了? 问题在哪? 【难以忽视:好像发现了“新鲜的-人类的-指骨”】 柳乘荫:...... 什么? 人类的指骨?!!! 还是新鲜的?! 柳乘荫下意识朝【图】看去。 找了一会儿..... 没找着。 不过柳乘荫也没硬刚下去的意思,他直接对【图】进行了一次“解析”。 嗯,除了实物以外,柳乘荫也能对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进行二次解析,甚至将多种信息放在一起解析,以此获取一些需要靠大量数据才能确定的东西,比如“规则”、“真理”什么的。 柳乘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