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当爱已成往事,便留在风中(3章求订阅!求月票求打赏!) (第3/3页)
给程蝶衣的。 就像段小楼说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 就像程蝶衣问段小楼虞姬她为什么要死? 然后是间秦,就像是,电影在这里休息一下,然后从头开始看起吧。 唱完每一遍之后,迟余看着外边的编曲老师和录音老师都竖起大拇指,然后点点头,又戴上了耳机。 听一遍回放。 听完之后,迟余久久坐在那里,没有说话。 当睁开眼后,他走了出来,问道:“老师,您觉得如何?” “很好,第一遍就找到了大感觉,虽然有不少瑕疵,但是确实很厉害。”录音老师说道。 编曲老师点点头,然后指出了一点:“我觉得,这首歌还要唱出共鸣感,历史的共鸣感,你现在缺少这些。” 迟余眼睛一亮:“我就觉得哪里不太对,老师您说的太对了!” “那我们休息一会儿,再录一遍?”编曲老师笑着说道。 “嗯,是要休息一会儿。” 这歌难度看起来没多大,没有多少需要用力气唱的,否则的话,他现在的肋骨,可能还撑不住。 但是,越是看起来难度不大的歌,想要唱好,难度越大。 就跟先前他唱的毛不亦的那首《平凡的一天》,在一首平淡的歌里,需要唱出共鸣感,才能让听众沉浸进去。 《平凡的一天》需要的是生活的共鸣感。 而这首《当爱已成往事》,自然需要的,就是编曲老师所说的,历史的共鸣感。 又是半个小时过去。 这半个多小时里,迟余反复地听纯编曲的部分,至于刚刚自己唱的,只听了两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后,就一直听曲子。 “我们再来一遍吧。”迟余说道。 “好。” 再来一遍后,效果好了许多,但是历史的共鸣感,还是有些缺失。 一连又录了几遍,眼看已经过了中午的饭点,大家仍然是都觉得不太满意。 “先吃饭吧,迟余。” 编曲老师叫住了还往录音间里钻的迟余,说道:“吃完饭,我建议你去外面走走,去故宫。不,故宫不太行,人太多,氛围感可能差了点。” 说着,他就直接否定了,想了想,说道:“这样,去北海公园,里边有几个园中园,人一般不多,体会一下那种历史的时空感。” “好,我听您的。”一直找不到感觉,迟余心里也有些烦躁。 听编曲老师的建议,他觉得是个不错的主意。 正好这里距离北海公园,也没有多远。 众人于是先吃饭,都是玩音乐的,吃什么对嗓子好不好,自然是很懂。 午饭之后,已经是下午一点。 “老师,您这边先忙着其他的,我去找找状态。嗯,差不多下午四点,无论成与不成,我都会回来的。” “嗯,去吧,我们这边也不急。” 编曲老师点点头,又提醒了迟余一句:“这首歌,本来就没有想着一天就能录完的。一首好作品,急不急不出来的。” “嗯,我知道了。” “所以,别怕晚。” 编曲老师笑着说道:“哪怕你在北海公园待到闭园,就算是半夜找到了状态,你打电话给我,这边随时可以开录!” 录音老师也说道:“这在我们这里,算是常态。” 倒也是,音乐这种艺术的东西,有时候灵感一来,说不准是个什么点。 迟余点点头,然后就离开了录音室。 出来后,迎面便是后海的湿凉的风。 这个点,来后海闲逛的人并不多,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日头不算太烈,而且天也不闷。 “这是要下雨吗?”迟余嘀咕了一句。 “嗯,天气预报说是有雨。不过没事,余哥,我已经带了伞了。”方圆拍了拍包。 “有雨要来吗?” 迟余抬头看了看天。 墨镜里的天空,倒是多了些灰暗感。 九月,京城经常会下暴雨,虽然这些年在城市中间,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经常是暴雨一来,就是黑云压城。 “走,去老师所说的北海公园看看。说起来,彤彤和小倩两个人都去了,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呢。” 迟余说道。 彤彤和小倩在京城那些日子,逛了不少景点、公园。 尤其是北海公园,在是彤彤强烈要看的,她一到京城,就嚷嚷着要看美丽的白塔,还有绿树红墙。 那天迟余,还有苏艾菲、迪丽若白,再加上彤彤和小倩,已经到了北海公园门口,结果迟余却临时有事,没有去成。 后来就是苏艾菲和迪丽若白陪着彤彤和小倩逛的北海公园。 晚上回家,彤彤高兴地告诉迟余,她划船了,那种龙船,还有大黄鸭船,高兴地早早就睡了。 “果然没什么人。” 买了票进去,园内人挺少。 这个时候,已经是九月初,学校都开学了,又不是周末,所以游园的人就相对少。 迟余和方圆是从北门进来的。 进来之后,直接左转,沿着北海北岸,第一个园中园,就是静心斋,北海公园里面,最为精巧的一处园中之园。 刚刚进了静心斋的宫门,就听得天空中,咔嚓一声巨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