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_第三百零五章 回归本意,家国大义【二合一6000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五章 回归本意,家国大义【二合一6000字】 (第2/3页)

的效率。”

    可惜的是,高炉炼钢他只听说过,却不知道具体情形。

    只能简单描述一下,其他交给工匠们自己研究了。

    “北方还有一种将煤烧炼成的焦炭,用起来只比木炭稍差,但温度更高而且容易制作,这方面都让工匠们试验一下。”

    冯一博说的两种方法,都涉及炉温。

    而炉温对于冶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众多工匠闻言,顿时都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

    想必冯一博一走,他们就要进行尝试了。

    “诸位的研究热情很值得称赞,既然有争议,不如多试试,对于科学研究,诸位要记住一句话。”

    科学这个称呼,他早在物理、化学的教材之中就提到过。

    工匠们都听过相关课程,对此自然也不陌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冯一博说完,还怕他们不懂,又解释道:

    “也就是俗话说的,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不就知道了?”

    这样通俗的话,工匠们听了都露出会心的笑容。

    临走的时候,冯一博还要来纸墨,亲笔提下一幅大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古以来,就有士农工商四民。

    随着时代的变化,士农工商的地位,和其中包含的范围,都在跟着变化。

    手工业者,也就是匠人。

    被一句“奇技yin巧”的解读,给打到谷底。

    奇技谓奇异技能,yin巧谓过度工巧。

    本来这句话说的是不要过度追求奇巧,结果被很多读书人曲解为奇巧的东西不好。

    并赋予贬义,引申到了工匠和技术上。

    让很多匠人和技术,都成了奇技yin巧的代名词。

    甚至被世人所看不起。

    冯一博希望通过他在东海郡的影响力,能让工匠得到更多的认可。

    工匠们对此自然都深感荣耀。

    毕竟是匠造司,不缺手艺人。

    很快的,这幅字就被装表起来,悬在匠造司的大堂,供往来者鉴。

    随后,冯一博回到黑龙府,又接见东海郡各界名流。

    这些人都是东海郡各方势力的代表。

    有军方的,如各营的营长和参谋。

    有各乡镇的镇长、族老等。

    匠造司的几个工匠领头人,也在其中。

    还有闽越商会的人,和流求、吕宋两府商界代表等等。

    在一起朝拜黑龙王之后,冯一博就发表了重要讲话。

    “咱们东海郡如今能够蓬勃发展,离不开诸位的努力。”

    他一上来,就先对在场诸人给予充分肯定。

    众人闻听都面露自豪之情。

    “士兵守土护民,农户种粮缴税,工匠传承创新,商人交通八方,此为士农工商,东海郡之基石也。”

    一开始还好,显然是对在场不同人群的肯定。

    可后面的话一出,却让众人吓了一跳。

    这是黑龙王第一次正式露面,说的话题就这么劲爆?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士农工商的概念已经根深蒂固。

    “士”指代士人,也就是读书人。

    可黑龙王却说“士”是士兵,还说这才是的士农工商。

    很多人只觉被都颠覆了三观,一时不由面面相觑。

    尤其是军方的代表们,更是觉得受宠若惊。

    或者说,对于黑龙王的认可还有些不可思议。

    好在,黑龙王在东海郡的地位尊贵,自然没人敢当面反驳。

    众人此时的反应,也都在冯一博的预料之中。

    他刚刚去匠造司的时候,就在想这个问题。

    “士农工商,四民分业”,是管子提出的概念。

    而管子最初的意思,就是士兵、农户、工匠、商人。

    “士农工商”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代表了国家最重要的四类人群。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士农工商”的定义却不断发生变化。

    尤其是“士”,先从士兵变成了士人,

    成为统治阶级的代名词,从此“士”就鹤立鸡群,成为高人一等的存在。

    后来读书人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还将读书人定义为“士人”。

    尤其是在宋朝时,当“士”只局限于文人的时候,武人地位就急剧下降。

    等出现“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俗语,宋朝就已经注定“国将不国”了。

    而冯一博在流求看到了各行各业都充满了活力。

    尤其是在匠造司,看到工匠们的研究热情。

    就想到要在东海郡重新定义“士农工商”。

    或者说,是想让“士农工商”回归本意更为贴切。

    这是要对东海郡“四民”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激发更大的活力。

    “有人觉得只有读书人才是士,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片面的,读书肯定是对的,但不该只读一家之言,更不该以此划分高低贵贱。”

    在场的,最高学历就是秀才,还是落第的。

    他们都很珍惜东海郡给予的地位。

    即使有心反驳,也不敢当面折了黑龙王的面子。

    而见没人对此提出什么异议,冯一博就继续延伸开来。

    “书是什么?书是人进步的阶梯,无论士农工商,都要一起进步,国家才能迈上新的台阶。”

    说着,他还举例道:

    “兵家有兵圣的《孙子兵法》,农家有农圣的《齐民要术》,匠人有匠圣的《鲁班书》,商人也有商圣的《陶朱公生意经》。”

    说道此处,他环顾在场众人,掷地有声的道:

    “所以无论士农工商,想要进步都要读书,有条件的也可以写书。”

    一直以来,读书人成为专属代名词。

    只有读了儒家经典才能称为读书人,还处处高人一等。

    即使冯一博也是这样的读书人出身,却对此深表担忧。

    他此时也是不吐不快,要将读书人的定义进行扩大。

    士农工商都能读书,而且并非只能读儒家经典。

    “当然,孔夫子的学问是一切的根基,但他老人家的学问是道,传承的是德行。”

    虽然对读书人的定位扩大,但冯一博自然也不会因此全盘否定儒家。

    所以说着说着,他又开始往回拉。

    尤其是下面落第秀出身的官员,听到这里也微微松了口气。

    只觉黑龙王力捧所谓的“士农工商”,应该只是想要提振士气吧?

    这时,冯一博却又道:

    “但士农工商的学问也不能断,士农工商的学问是术,传承的是技术。”

    说到这里,他还笑着总结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