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一章 剑指条款,弹劾不断!【上】 (第1/3页)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春闱意气发第三百二十一章剑指条款,弹劾不断!【上】太极殿前,百官按常仪行礼。 礼毕,侍班官员出列,高声道: “宣:督军东海礼部右侍郎安远将军冯渊,觐见~!” 冯一博听宣,不慌不忙的出列。 迈着方步,走到丹陛之前。 今时已经不同往日! 如今他已不是那个,挨着门口,靠着柱子,听着政事,直打瞌睡的五品官了。 现在,他文居礼部右侍郎侍郎,武有从二品安远将军的勋位。 朝会时已经站到了相对前面。 那是绝大多数文武百官,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位置。 他的前面,只有内阁和六部尚书。 还有极小部分名门勋贵。 其余文武,都要望其项背。 就是字面上的“项背”! 此时,冯一博在百官瞩目之下,双手捧着旄节。 上前恭敬一礼,随后直起身子,高声道: “臣冯渊!奉旨督军东海,幸得辽东边军和东海郡军民勠力同心,不负圣上所托,前后共计覆灭倭国兵将二十余万,并于马岛接受倭国投降,签下议和条款!” 说到此,他将手中旄节往前一递,再次躬身道: “督军东海事已毕,今日特来复命!” 旄节代表皇命,需由皇帝亲自授予和收回。 因此,今日朝会的第一项。 就是收回旄节的仪式。 这代表放出去的权力,正式移交回来。 从此,冯一博也卸下奉诏持节的差事。 景顺帝这时缓缓起身,走下丹陛。 待亲手接回旄节后,按照仪礼还要夸功。 他手持旄节,便当即宣布道: “冯卿家此次奉诏持节,代表予督军东海,果不负众望,倭国之忧一战而定,予深感欣慰!” 冯一博闻言立刻微微欠身,再次高声道: “臣,幸不辱命!” 景顺帝含笑点了点头,拿着旄节回到龙椅之上。 自有宫人上前,将旄节接过收起。 这时,侍班官员又宣道: “冯渊此去一战而定,督军东海事毕,特擢为世袭二等镇海将军,以彰其功!” 立功受赏,自然理所应当。 不仅是冯一博,边军那边也一样会有封赏。 只是,冯一博的赏可不小! 看似从二品变成了二品,勋位只升了一级。 可前面却加上了“世袭”二字! 也就是说,将来宝钗若有了儿子,就可以继承降等袭爵! 这样的赏赐,还是有些出乎意料。 冯一博心中一直想着议和条款的事,闻言愣了一下。 反应过来之后,才忙深施一礼,又高声道: “谢圣上隆恩!” 到了这里,礼仪的部分就算彻底结束。 冯一博领了恩赏,也施施然的回到位置。 这时,侍班官员就要宣布第二项。 可他没掌控,就有一人出列。 那人直接拜于丹陛之前,高声道: “启奏圣上,冯大人此次宣我国威自然当赏,可臣认为此次议和却不合圣人之道!” 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 冯一博立下大功,给什么封赏都没人质疑。 但议和条款涉及的利益太大,朝野之中没人会不觊觎! 冯一博斜睨一眼,发现竟是个老熟人。 他的老对头,理科给事中张年吉。 “哦?议和之事如何与圣人有关?” 景顺帝面露疑惑,轻声问了一句。 张年吉闻言,立刻回到: “回圣上的话,此次东海一战,冯大人扬我大魏国威不假,却并未彰显出我大魏的仁德。” 张年吉此时站直身子,继续道: “就如议和条款中,割让的胖子岛、伊予岛等,都是倭国旧地。” 说到这里,他看回头看了一眼冯一博,眼中挑衅之意十足。 “而我大魏对外当以宽仁待之,倭国既先承认藩属地位,我们又如何能要藩属之地?” 看来他是看到了条款的,不仅知道割地赔款。 还知道倭国承认藩属地位的事。 可冯一博听了,却不由失笑道: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那就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也就是说,你不干好事,我就干你。 你干了好事,我也会对你好点。 这个原文出自《论语》,所以这次真的是子曾经曰过的。 以冯一博的性格,当然不会只点到为止。 先用圣人的话回敬一句,冯一博才出列也朝丹陛一拜。 不过,他没和景顺帝说话,而是转头对张年吉道: “大人说的话,听着好像有理。” 冯一博含笑而对,随后话锋一转,又道: “可除了中原一带,《礼记》有‘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说法,那按照大人的意思,是不是该以仁德为要,帮他们复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