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一章 剑指条款,弹劾不断!【上】 (第2/3页)
他引用的是《礼记·王制》中,关于五方之民的说法。 这也是中国二字的出处之一。 然而,随着时移世易。 礼记中国的“蛮狄夷戎”四族,早就成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最开始的时候,东夷就是黄河下游,南蛮则是江南一带,西戎是秦地,北狄原指燕云一带。 若是真按照这个划分,那都中也得归到四夷。 “胡说八道!” 张年吉一听,立刻怒斥一声,又道: “这些都是大魏固有领土,如何能让?” 冯一博等的就是他这句话,闻言自是点点头,又笑眯眯的道: “原来大人还知道领土的重要性,这么说你的意思是,只有开国太祖才能开疆拓土,后世子孙只能守土不能开疆?” 这话里暗藏玄机,等着张年吉往里跳。 景顺帝将东海郡视为开疆拓土之功,都去太庙祭告过了。 如果张年吉说是,那就是在说景顺帝好大喜功。 如果张年吉说不是,那割倭国的地就也是开疆拓土。 “胖子岛孤悬海外,不毛之地要之何用?” 听到张年吉避重就轻,丝毫不敢提东海郡的事。 只死咬胖子岛不放。 冯一博自然不会让他轻易过去,就直接挑破道: “原来大人是明着嫌弃东海郡献土归附,暗里讽刺圣上不算开疆拓土。” “你!” 张年吉顿时一窒息。 可冯一博却还没完,又道: “始皇帝有你这样的臣子,怕是不能扫六合,汉武帝有你这样的臣子,怕也不能封狼居胥,唐太宗有你这样的臣子,估计不敢纳谏言,宋太祖有你这样的臣子,还不得还政给柴家?”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这四个明君,全都不敢用这样的臣子。 这话说的可谓是极重了。 今日的议题是议和条款,而朝野各方的目的,却都是其中的赔款。 至于现在,就是一个试探。 所以,冯一博也不急着放大招。 但他随手一些开胃小菜,就已经让先上场的对手吃到撑了! “所以,大魏会有你这样的臣子,真的海纳百川,仁义为先。” 最后这话,是暗指景顺帝海纳百川,仁义为先。 不然前面的话,不仅骂了张年吉。 还把景顺帝给捎带上了。 张年吉自然听出话中的阴险,急道: “一个不毛之地你扯的太远了!” 冯一博闻言,顿时笑了笑,又掷地有声的道: “大人说的没错,不论胖子岛还是东海郡,确实孤悬海外,也确实是不毛之地,但别说不毛之地,就算东海全都是海水的地方,那也是我大魏的海疆!” 张年吉听他又开始上纲上线,自然要往回拉扯,当即怒道: “冯大人不要胡搅蛮缠,我的意思只是大魏该对外宣之以仁德!” 他是要当个先锋,可不是当炮灰的。 若是被冯一博这般再延伸下去,怕是官声有损。 “炎黄二祖最为仁德,但他们为何打蚩尤?因为二祖对内彰之仁德,对外则宣之以威!” 可惜的是,冯一博还不打算放过他。 你说仁德,那咱就继续说仁德。 他先是一番自问自答,又下结论道: “所以,大魏有仁德没错,可前提是大魏的地盘,如果都不是大魏的地盘,又何谈仁德?” 冯一博的一番话,可谓是向传统价值观挑战。 可他偏偏又用的是更传统的价值观。 连炎黄二祖都搬出来了,你让尊他们为圣君的儒家弟子如何反驳? 张年吉只好避重就轻,反驳道: “你不要混淆视听,藩国如何不算大魏的地盘?” 藩国算不算大魏的地盘,还是两可之间的事。 但冯一博自然不会和他纠缠这事,不然就没完没了。 他闻言一笑,直接问道: “你刚还说是不毛之地,现在又说是大魏的地盘了,就算藩国是大魏的地盘,那我问你,倭国是不是四夷?” 张年吉此时已经疲于应对,闻言只能点头道: “这自然算是的。” 虽然,倭国承认藩属地位,但这和是不是蛮夷无关。 因为在大魏看来,除了中原王朝都是蛮夷之地。 所以他没法不承认这一点。 冯一博要的就是这个答案,闻言笑道: “那自古从来只有四夷威服,却不曾听说四夷仁服,若是倭国对大魏的仁德敬服,也不会试图染指高丽,所以大人所言的宣之仁德,起非忤逆圣人之言,想要以德报怨?” 对方动不动就上纲上线,要不然就给人扣帽子。 这一刻,张年吉感觉心好累。 原来这就是他弹劾别人时,被弹劾之人的感受吗? 可不对啊? 现在是他在弹劾冯渊签订的议和条款! 怎么变成他攻击我了? 张年吉来不及细想,闻言只能勉强应道: “岂不闻唐太宗时万国来朝?那就是听说了大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