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_第一百一十四章:合则不得,散则必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合则不得,散则必败! (第4/4页)

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可战可走,走,驱赶牛羊说走便走。战,帐篷一扎,上马便战。可我军,大规模调兵,无时无刻不需要强大的补给能力,每时每刻都在耗费着国家朝廷的财政。就是银子再多,也总有消耗一空的时候。”“这样的战斗,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胜!不败,已是万幸!已是爷爷运筹帷幄下的结果!”“唯一可胜的可能,便是期盼着他们敢与朝廷的大军正面对抗,但经过前几次爷爷的亲征,事实已经证明,这不可能!再想着这些,无异于痴人说梦!就是太祖时期,数次北征可所以可以大胜,也是因为其还延续着北元的建制,是国与国之间的大战!有些地方,是他们决不可舍弃的。”“这样的战斗,有利于我朝的大规模军团作战方式。但现在不同了,他们丝毫不顾及颜面,说走就走,已经是部落的形式。在那广袤的土地上,我们如何去找出他们,并且还要击败他们他们在逼迫我们,用他们的战斗方式来与他们战斗,可那样一来,我们明军战无不胜的制胜法宝,火铳和火炮将毫无用武之地。”“所以,若按照往昔战法,不贪功,可保不败,一旦贪功,必败无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朱瞻基的目光一直都打量着自己爷爷朱棣的脸色。因为他清楚,老爷子第五次亲征在历史上好像就是因为分兵贪功而导致大势已去,最终的失败也导致老爷子死在了返程的路上。若以老爷子的能力,面对那些土崩瓦狗,绝不可能失败。因为这时候的明军武器是几乎领先那些塞北部落半个时代的。正面作战,不可能失败。事实也证明,在失败之后,明军就算大势已去,那些塞北的部落也无法再有更多的收获。因为一旦他们继续贪功冒进,其结果就会像明军贪功一样。形成了另外一种兵团正面作战的形势。一旦大战一起,顷刻间依仗着火器的威力,便是攻守转换。正面作战下,塞北部落必败!而老爷子之所以这样做,不是他不清楚分兵的危害,实在是没有办法。不分兵,那些部落的军队绝不敢打。只有分兵,那些人才敢上前试探。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而朱瞻基之所以当着老爷子的面说这些,就是为了以此来警醒一下老爷子。但这么说,对于老爷子也无疑于是一次质疑。一时间,尽管场中人对朱瞻基能说出这些话来而感到十分的惊讶。但他们更担忧的,则是那老爷子朱棣的脾气!果然。在朱瞻基说完后,老爷子朱棣沉默良久。他知道,自己这大孙子说的,都是对的。可怎么办,他能怎么办。事情已经摆在了面前,他是不得不为!不过,唯一让他朱棣惊喜的是,原本以为自己这大孙子仅仅只是在治理国家上有极强的天赋。却不曾想,这小子对这军事还有如此的见解。毕竟,刚刚这小子所说的,可不是一些将军战法上的见识,而是在整个战略上的见解。这是真正主帅才具备的能力。关键,这小子分析的完全没有错。甚至这些都是他朱棣多年打完仗后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却被这小子一语道破!想到这里,朱棣突然笑了。不愧是他朱棣的大孙子。他老朱家别的本事可以没有,但这打仗的本事,可不能丢!而这场中的所有人在见到朱棣笑了后,跳到嗓子眼的心也缓缓落了下去。朱棣缓缓转身,看着朱瞻基问道:“这些话你都是从哪听来的是那于谦说的吗”听到老爷子的话,朱瞻基一愣。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笑了笑,说道:“爷爷,这还需要听别人说吗看看历年战报,仔细想想,也该能看的出来。”“哦!”听到这话的朱棣顿时一阵惊喜。朱瞻基原本完全可以顺着老爷子的话将其扔到于谦的脑袋上。但他不愿意了。老爷子年纪大了,想给儿孙办点事情的心情他能理解。但他也想告诉老爷子,老朱家的儿孙,还是有本事的!大明的江山交给他们,受不了欺负!也在这时,老爷子朱棣缓缓来到朱瞻基的身边,满脸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说得不错!”“不过,光说问题不行。说说,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怎么打这仗,才能胜”老爷子的话,被朱瞻基猜了个正着。“若想对付北方的那些部落游击式的战法,办法有二!”朱瞻基此言一出,老爷子的眼中顿时精光一闪。本以为这小子能看出问题所在,就已经是天纵奇才了。问他解决办法,也不过是随口一问。毕竟要是真有办法,他朱棣也不至于这么多年都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战法而没有改变。却不曾想,这小子不光有办法,还一说就是俩!“一,化整为零!将我朝大规模兵团式的作战方式从根本上分解出来。”“每次几十万大军的出征,太耗费国力。以两三万人为一个团体,将运用火器的战法复刻到各个团体之中。”“这样就避免了那些塞北部落一见势大便逃窜的情况。”“使他们敢于与明军正面作战,如此一来,明军利用火器作战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等于是一个缩小版的明军建制。”“同时,朝廷也不需要每次出兵都依靠大规模的人数取胜而耗费无数的财力。”“边疆常年驻扎这样一支军队,便可与那些塞北部落正面作战,依靠大明朝的国力,可与其慢慢周旋。”“同时,也解决了大明朝几次大胜而无法获得太多实质性收获的问题。因为军队规模太大,不能长时间维持。那些草原上的土地,自然也就不可能一点点的收复。可小规模军队的话,朝廷便能养的起,依靠着大明朝的国力,一点点的蚕食其土地。”“不至于出现他们一见明军出动,便什么都不管,直接跑的局面。因为他们清楚,明朝大军坚持不了多久,等我们走了,土地还是他们的!”“当他们看到土地在不断被蚕食时,就会与明军正面作战,从而进入到我朝军队的优势范围内,正面作战,同等人数本就完全不惧。况且,我朝还能不断的增兵。直至在正面将其彻底的击溃,达到击杀这些部落有生力量的目的。”随着朱瞻基不断的讲述,对战场十分熟悉的朱棣一眼便看中了朱瞻基这个办法的精髓所在。他这是将分兵运用到了极致!试想往次出征,人数基本在五十万左右。若以这小子的办法,便可分出十五六支这样的小规模军队!五十万大军一起行动,在不清楚最终收获的情况下,确实损耗太大,。可支持一两支这样的军队,在塞北的边境与敌人常年作战,以大明朝的国力,还是办的到的。但那些北边的部落,可就不行了!他们敢跟大明朝在同等人数的情况下,打一场连续四五年的战斗吗光拖也能拖死他们!因为他们死一个人,就等于死一个百姓,国力就削减一分。可大明朝,却有无数的百姓在养军队。这样的战斗他们打的起!而且,还能不断的蚕食其土地。战争,无非就是两个目的。一,我要这一片土地。二,消灭其有生力量。既然你们一直跑,那好,我就要土地。但只要你们不能接受这个局面,来正面作战,正好,将你们一网打尽,消灭你们所有的有生力量!西红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