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_第一百三十四章: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四章: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第2/4页)

,那老三朱瞻墉也是有些心急,赶忙便对着朱瞻基说道:“哥,得了,这事儿就交给我吧,弟弟我一定把这事给你办漂亮了!”

    “走了!”

    说罢,便起身朝着外边跑去。

    显然,对于如今自己这亲弟弟而言,赚钱其实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为了钱这个简单的目的了,而是为了体现他的能力和价值。

    在交代好老三朱瞻墉这件事后,朱瞻基刚准备起身,一名太监便跑到了他的面前,对着朱瞻基恭敬的说道:“太孙殿下,太子爷传话,说要您去宫里一趟。”

    闻言,虽然疑惑老爹找自己有什么事儿,但还是第一时间便赶去了宫里。

    当他宫里后。

    身处吏部当中的太子朱高炽,在瞧见朱瞻基的第一时间,便对着他一招手,然后将手中的折子递给了他,说道:“这是你爷爷命人送过来的旨意,你瞧瞧。”

    接过老爷子命人送来的折子后,朱瞻基仔细的查看了一遍。

    其中内容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朝廷商议一下,如今在这塞北有两个的城池,都是要派遣官员过去的。

    除此外,还有第三个城池修建在什么地方,位置,规模。

    以及之后从哪里迁移百姓过去等等。

    还有关于这个城池的驻军,这些都是要朝廷的兵部和吏部拿主意的。

    对于老爷子的要求,朱瞻基自然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

    土地打下来了,自然是要治理的。

    日后该如何治理,难道还学那蒙古人,放牧养马?

    当然,畜牧还是要畜牧的,也不能像大明朝境界一样,全部弄成耕地。

    这对草原的生态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北边有这么一个大草原,是很好的事情。

    但不能全部弄成耕地,不代表不能开垦耕地。

    可以放牧,也不代表所有人都要放牧。

    所以,这些事情到底最后要怎么决定,都是朝廷要商议的事情。

    总之就是一句话,土地他们是打回来了,可这些土地该如何使用和利用,这些都是朝廷需要来解决的事情。

    不过,在仔细的看完了老爷子命人送回来的折子后,朱瞻基却疑惑的看向了自己老爹,说道:“爹,这是爷爷交代给朝廷办的事情,您自个儿和内阁以及六部商议就是了,喊儿子我过来做什么?”

    瞧着朱瞻基那装糊涂的模样,太子朱高炽顿时瞅着他,将他手中的折子给拽了出来,然后将另外一个折子交到了他的手上,说道:“你小子难道不知道叫你来做什么吗?这是吏部拟出的塞北官员名单,你瞧瞧,定几个人选。”

    “人选定好后,就谈谈这塞北该如何治理。”

    尽管心中对老爹朱高炽的心思早有预料,可当这话被老爹说出来,并且交给自己后,这心里头还是有些无奈。

    “爹,儿子我这刚刚回来,打仗打了好几个月,还没休息两天呢,您这就又来了,这不是纯纯的折腾人吗?”

    可老爹却一股往日对他极为宽松的态度,说道:“折腾人?那没办法,谁让你爹是太子,你爷爷是皇帝。要想不麻烦,不累,你早干嘛去了,投胎的时候怎么不知道选好了。”

    听到这话,朱瞻基简直无语了。

    甚至有些不可置信的看向了自己老爹。

    这往日里对他极为放纵的老爹,如今怎么突然变这德性了?

    要不是眼没瞎,都以为是老爷子回来了。

    这次从那塞北急着跑回来,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躲麻烦事儿吗。

    那塞北的蒙古大军被消灭了,接下来就是到各处开始收拢土地,这事没意思,也很麻烦,所以才急着跑回来。

    就是想着自己老爹要比老爷子好糊弄,对自己也很纵容。

    可如今,感觉还不如在那草原上呢。

    在那草原上虽然吃不好穿不好也住不好,可架不住当他独自带兵的时候自由啊。

    没人能管他。

    现在倒好了。

    才回来一天,这差事就来了。

    不过,就当朱瞻基站在那儿满脸不情愿的时候,那一旁的吏部尚书王直却心惊于太子殿下将选派就任官员的事情交给了这位太孙殿下。

    要知道,这朝廷里的官员任命,在正常情况下,可基本都是在太子爷手中的。

    在历朝历代也都是在皇帝和太子的手中。

    可如今,决定塞北那么大土地官员任命的事情,如今却要太孙殿下来决定,这也太宠溺了吧?

    甚至都不能说是宠溺了,完全就是割自己的rou,喂给自己儿子了。

    不过,这事儿毕竟是太子爷自己的事情,那王直就算是心中震惊,却也没敢说一句话。

    他这个吏部尚书虽然看上去很有权力,但其实这份权力向来都是掌控在皇帝和太子手中的。

    他这个吏部尚书,也就是空挂了个名头。

    可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更加明白,想要做好一个吏部尚书,最关键的绝不是什么才能。

    而是跟对人,听话,懂事,不惹麻烦,让皇上太子信任。

    尤其是像这种任命外官,还是边疆官员,更容易引起皇上和太子的猜忌。

    况且,这次任命的还是整个塞北的官员。

    那可是整整两三个行省那么大的土地,其日后的官职品阶,只怕不比他们这些站在朝堂上的人差。

    所以,这个时候更是要注意避嫌。

    只要皇上太子不说话,他们最好是一句话都不说。

    最多也就是按照皇帝和太子的命令,给出一个名单,至于选择谁,你们自己看着办。

    这个时候多说一句都是错。

    不过这让王直这位吏部尚书都十分忌讳的事情,如今落到朱瞻基的眼前,他却没有丝毫的避讳。

    拿起那份名单后,便仔细的看了起来。

    包括这名单上官员的履历,生平,也都是仔细的看了一遍。

    尽管看出了这份名单上的官员有一半是京中权贵家的子嗣,一半是没有任何背景,慢慢升迁上来的官员,但朱瞻基还是根据他们各自生平当中的功绩,不在乎出身,在其中选出了几名官员,说道:“这几个人看起来还不错,可以用。”

    “不过这次塞北的主政之人就不用选了,我看那于谦就不错,让他直接出任塞北的主政之人吧。至于在那塞北要定为什么品阶,什么规格,爹您跟朝廷的人看着办吧。”

    听着朱瞻基的话,太子朱高炽没有任何的意见,直接便将画圈的名单交给了一旁的吏部尚书王直。

    只是,在听到朱瞻基的话后,那一旁本一句话都不想说的王直,却有些犹豫的说道:“太孙殿下,太子爷。”

    “那于谦,可是之前那新科状元?”

    在看到朱瞻基点了点头,王直还是好心的说道:“太孙殿下,那于谦如今无官无职,就算跟随在皇上身边,那也只是一个养马的,如果直接就任为此番塞北的主政之人.....”

    面对这吏部尚书王直的话,朱瞻基自然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便解释道:“此人虽然无官无职,在最近他一直跟随在皇上身边,也是学到了不少。这次让他主政塞北,因为目前朝廷在那塞北只有两座城池,加上本就没有百姓,开始的官阶可以定的低些。”

    “让那于谦的品阶,跟随着整个塞北的发展慢慢升。”

    “相信在这个过程中,那于谦也该成长起来了。”

    在听到太孙殿下是打了这样一个主意后,那吏部尚书王直也就不好再说什么,点了点头,带着那名单下去了。

    随着那王直离开后。

    朱瞻基也是忍不住的看向自己老爹,问道:“爹,这名单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