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道_第八十三章:津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津海 (第1/2页)

    小离突然在距离武洲海岸约莫数十丈的海里拐了一下。

    钱阳有些不明白,不过小离不出声,他也懒得问,既然都相信她了,那小离肯定是有缘故的。

    此时夕阳还有些烈,晒得海水表面温温的,小离与钱阳所在不过海面下五尺左右,若是离得近了,这看上去淡蓝实际上清澈的海水是丝毫阻挡不住目光的。

    不过两盏茶的时间,远远的一阵喧嚣传来。

    一阵密密麻麻的渔船开始回港,大大小小的数量加起来不下白余条!

    钱阳突然就明白了小离的做法。

    这武洲的繁华果然是自己未曾想过的。

    小离欲带他上岸的港口不过是赵国为数繁多的港口中的一个,之前小离在路上也是透露过,此港唤作津海港,乃是武洲西北大雪山起始的一条巨大的河流横穿夜鲁赵三国之后汇于中海的交接处。

    那巨大的河流被唤作九派江,在由西北至东南横贯武洲之后,在入海口处经由常年的冲刷,形成了一处三岔口,而这处三岔口正是津海。

    津海西高东低,地质结构相当复杂,大部分被新生代的沉积物所覆盖,地形以平原与洼地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而平原则是占了整个津海面积的九成至多。

    津海再向北则是燕山,西边正是大赵的国都临淄!

    自古津海就是靠着漕运兴盛起来,在赵国立国之前,已经是周国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

    乃是一处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赵国立国之后更是依凭地势建起城池,挖掘运河,津海就成为了赵国九条运河的中心!

    这让津海的重要性更上升了不知多少倍去。

    所以,津海是繁华之地,是赵国心腹之地,也是商人最看重之地。

    而津海光是码头就有十四个!

    其中有两个大型码头乃是国运专有,私人不得用。

    而另外十二个码头里大型的只有两个!

    这两个大型码头也是受赵国户部管辖,不过允许商与民用,归根结底,还是要收费的。

    就譬如多宝阁就经常在其中一个大码头大化码头里有专属船舶停靠处,光是这不到大化码头停靠位置十分之一面积的专属停靠处,一年就要向赵国交两万两白银的费用,其中包括了租赁与管理维护,不过也就仅此而已。

    在港口码头岸上,多宝阁又租下足足十多个仓库,这些仓库大大小小加起来一年又是三五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出去。

    由此可见,津海一个大码头的繁华与捞金程度。

    若是商人没有足够的利润,是万万不可能花销这般大去养着这些停泊位与仓库的!

    而小离要带着钱阳登岸的,则是津海十四个港口中不大不小的一处,唤作大悲院渡口。

    原来在周国时代,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口子边上有一处佛寺,乃是佛门亲传三代弟子之一的慈航和尚到武洲此地建起的寺庙,寺庙名字就叫做大悲寺。

    当时周国也确实给佛门的发展提供了好大的便利,便是朝廷中也有着不少的笃信佛门的官员,而其中更是不乏高位。

    佛门借着修炼与信仰,几乎在整个武洲铺展开来。

    奈何之后无论是赵国的赵飞廉还是秦国的嬴开,对于佛门的态度一直不太如何。

    赵飞廉是铁杆的道门,毕竟姜子良传授的法决,一看就是道门之属。

    更何况,佛门有些规矩说开了,还真是不招人待见。

    譬如和尚,佛门教义,专供佛祖,平日里修炼打坐,即便不修炼,那也不事生产。

    小庙小寺还好些,香火不盛信徒稀少,那些和尚沙弥还得自己种地过活。

    但是那些中等的寺庙开始就不同了,主持方丈大多是有着修为在身,座下和尚沙弥多一些的何止千百!

    当时周国又从不对佛门产业收税,大多穷苦人家便将土地献给寺庙来躲避周国朝廷的严苛税法。

    小门小户的不想缴税也就罢了,那些殷实一些的富户也不想,要么投献给寺庙,要么投献给有官职在身的朝廷中人来躲避赋税,至少最后落到手里的粮食要比土地在自己手里多的多。

    所以佛门越发壮大。实际也是靠吸着百姓与朝廷的血液来壮大自身而已。

    不过对比起周国的朝廷,佛门还是留了些生路给穷苦百姓去走。

    开始的时候,佛门也许也是禀着渡化众生去的,可是佛渡众生,佛门多的都是人。

    哪怕是修炼士,只要他是人,便有它佛门所说的贪嗔痴,其中贪自然是排在第一位的!

    人一贪心,如何还肯自力更生!

    所以佛门的壮大,和周朝稀里哗啦四分五裂也不无关系。

    等到诸侯逐鹿武洲的时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