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津海 (第2/2页)
有几路人马背后可都是有着佛门的影子在的,不过最终活下来的,没有一个是佛门信徒。 夜国以刺客出名,要是信了佛门,放下屠刀之后,夜国只怕也存不下来。 鲁国信的乃是他们的老祖公输班,也叫做鲁班,开始是以木工入的修炼之道,后来发展成为借由天地各种材料制造机巧辅助自身独成一派!自然也是不可能去信佛门的。 而秦国,靠的就是铁蹄与兵刃威服各路诸侯来立的国,嬴开此人更是只信自己。 若是有佛门弟子去让嬴开信佛,怕不是会被兵刃抵着脖子问他如何去信! 赵国更是不用说,赵飞廉亲信的道家尚且在赵国得不到太多优待,更何况与道家隐隐成对立势头的佛门。 赵飞廉在开国之后第一个拿来开刀的就是佛门。 清查佛门弟子,追缴度牒。 但凡佛门弟子中曾经无论在周还是在赵时有过犯罪的,都要剥了佛门衣服,重新定罪。 之后更不能再入佛门。 须知当时不知道有多少罪孽满身之辈为了躲避追杀或是其他原因投身佛门的! 这样一来,把武洲的佛门弟子砍了多少去。 而这些人往往是佛门的武力代表,没有他们,佛门在武洲的能为至少要消失一大半! 赵飞廉接着上了一手釜底抽薪! 彻查所有度牒,有官服度牒的佛门弟子才算正宗,一个具有度牒的佛门弟子最多只能收三个弟子! 就是说一张度牒只能让四个人在武洲赵国具有合法身份,若是超出,轻则责令还俗,重则关押服劳役! 多次犯条例的佛门弟子会被追回度牒驱逐出赵国! 这一下,武洲赵国的佛门宛若高楼倾塌,一瞬间不知道多少佛门僧人自愿坐化,只为了将度牒传给弟子,好让佛门在赵国延续下去! 更让武洲佛门弟子绝望的是,秦鲁夜三国跟着赵飞廉是学的有模有样! 佛门在武洲受创不可谓不重。 连延续佛门在武洲的道统都是艰难无比,更无论发展了。 之后,津海曾经最大的大悲寺就这么稀里哗啦完蛋了。 曾经占地足有千亩的大寺庙,只剩下了一个两进的小院子。 大悲寺变成了大悲院。 而这处码头自然被称作大悲院码头。 因为建造此处码头的钱,乃是大悲院所出,若不如此,大悲院都早已不复存在。 官府对于大悲院码头自然也是管辖之中,但这处码头不大不小,鱼龙混杂,官府对于一些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在大悲院渡口码头上岸是最好的。 然而大悲院渡口不远便有两个小小的渔民码头,津海之内所有渔民都是在这两个码头靠岸! 津海的渔民数量可不是钱阳曾经在柳洲偏僻渔村那般计量,光是官府文书上,整个津海从事渔业的就有十多万户! 而这这多万户渔民哪怕五户有一艘船也要两万条渔船! 虽然这些渔船都是由官府发牌并且定三日一出或是两日一出的日子才能出海,可是每天出海至少也要近万条。 而钱阳之前做看到的百余条不过是泡在最前面回来的渔船中的一批而已! 而这些渔船自然是小离和钱阳登岸的最大阻碍,却也是最好的掩饰! 但是此时日头尚烈,那些渔民的眼光,在靠近之下如何看不到这两个人! 所以小离便拐路避开,带着钱阳默默等待。 她在等太阳西沉,等到最后那几批渔船回港,基本上天都黑尽了,那时候借着回港的渔船登岸,才是最稳妥的! 钱阳不问,那两人自然是默默等待而已。 不过钱阳看着那远处密密麻麻的大小渔船回港,眼里满是回忆。 曾经他在海边每日都能看到渔船回港,刘大猛的小小舢舨在渔村里也不算什么,可是就是那么一搜小小的船,养活大了钱阳。 每日夕阳下,钱阳都能远远看到刘大猛光着膀子,晃动着上半身,那晒得古铜色的肌肤在夕阳的光芒下将满身汗水滴滴反射! 然后他就会被秀秀和阳哥儿接着去秀秀家混饭。 若是手里有两个闲钱,刘大猛还会买上一摊子浑酒去和秀秀的爸爸海叔一起喝上几碗。 而钱阳往往就坐在一边看两个大老爷们吹牛打屁,说到关键处止不住话头说出些什么不该让家里知道的事,米婶儿若听到了那就会上来揪着海叔的耳朵拿筷子在他身上乱抽。 可是抽了半天也见不到一块红印子! 秀秀就会在旁边起哄,笑得连春天的花都比不上的灿烂。 就是不知道刘大猛在灵剑宗如何,而秀秀、海叔和米婶儿又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