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五章:奏对 (第2/2页)
杀戮过甚,这才走了个更符合天意的法子。” 秦皇不置可否,淡淡地问了句几个大臣:“诸卿如何?” 群臣中有人站出来:“陛下,赵国无礼,我大秦兵锋如何乃是武洲共晓,无非是兵事上赵国无以为继,想换个方式从我大秦讨些便宜而已!” 风呈惜先是对着嬴开行礼以示自己冒犯,而后直接对着开口那位一看就为之高不高低不低也就是个马前卒的官员朗声说道:“大秦兵锋自然是天下无双,奈何襄阳否?” 那官员竟是被一句话气的两颊通红又不可应对。 襄阳乃是秦国之痛,为了攻下襄阳,秦国之内几乎是放弃过宗族之见,合力而攻,但是襄阳就是稳稳把在赵国手里,连城市兄弟都上过几回罪己的折子了,但是所有人都直到,没有了程氏兄弟,襄阳更别想。 所谓的兵锋天下无双又如何? 襄阳但在,秦国便无法南下,赵国便有着回复生息,源源不断增强国力的时间和空间。 用兵家的话来说,这叫纵深。 风道明这时候不站出来也不行了,一边是自己宗族所在的秦国,而另一边只是一个没甚名分风家子弟所效力的赵国,孰轻孰重还是必须分的清的。 “大秦从来不会在兵事上退步,不过是礼节而言,赵国皇帝若是有求于大秦,自该先称臣,再提其他。”风道明这一番话说的四平八稳,又把秦国和嬴开捧到了位置,朝堂之上皆是认同。 风呈惜则是轻轻一笑,对于这个下一任风氏族长,他是早有耳闻,不过眼见来说,倒是没几回,人家是主宗嫡出,从小就是在内院接受不一样的教育和生活。 但是他风呈惜即便资质再好再努力,出身就决定了两人不会在同一层次。 不过风呈惜并没有将这位风氏未来族长在大秦的皇帝面前抬得够高。 风呈惜只是很简单也很直白地站了他作为赵国鸿胪寺少卿应该站得立场。 “称臣一事,我赵国的陛下想必是没有秦国陛下来得熟稔,现今两国相持不下,称臣这种要求,还是要将绝对的兵事实力握在手里才能提出来吧?”风呈惜脸上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微笑,转头看向风道明。 虽然从辈分上说,风道明应该是风呈惜的叔伯一辈,而且在风氏宗族之内的地位也高出风呈惜太多,但显然,风呈惜此刻并不打算给他面子,仅仅是跟上的几句话,风道明也就发现了这种情况。 “想必这位秦国肱骨并不涉及兵事,若是稍微了解下,就应当知晓无论是我大赵的皇帝陛下还是你大秦的天子,都极为务实,都是靠着一步步的武勋来说话的,当然,外臣虽然也不是兵事官职,但这些极为明显的态度还是了然于心。” 这话非但是不给他这个风氏宗族未来族长的面子了,已经是要把对他的嘲讽完全拉满,若不是不了解,风道明几乎要怀疑,眼前这个赵国使节是不是被赵国洗脑策反后的风氏族人。 不过,洗脑策反在普通人身上也许还能够行得通,在修炼士身上不是毫无作用吗? 能够感悟天地之力的修炼士,哪会将希望放在歪门邪道的捷径上? 更何况是出自风家主脉的后辈?这就好像一个国子监的优秀学子在偏僻乡村的私塾里头,看着给儿童启蒙的书籍,还被这种书籍洗去了自己的思维? 风家从上古时期就是皇帝身边最重要的智囊之一了,对于帝王术,绝大多数后来的皇帝可都是没有风家传承里来得完善来得精妙的,虽然风呈惜的地位与风道明没办法比,但终究是上了风氏宗族主脉族谱的后辈,帝王术学的也很是高妙的,怎会轻易被洗了脑去? 家族子弟,之所以不会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因就是,无论是谁都必须将家族利益摆在首位,不论谁做皇帝,家族不能亏! 这才是核心。 风呈惜的出身在风道明看来虽然有些不太干净,但在极小的时候就已经抱养入别支,甚至族谱上也是这样录入,这个猜测很快就被风道明自己否定了。 那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可能:这个后辈在尽力表现出自己的潜力与作用。 作为一个主脉的后辈,风呈惜虽说待遇不差,但是比起主脉中同辈其他子弟,终究是差了一大截去的,这才有了风氏欲要分摊可能的时候,他主动请缨去了赵飞廉麾下。 须知当时风氏宗族可是明摆着上了嬴开的战车的!嬴开可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最有可能定鼎天下的那一位。 事实证明,风氏的眼光并不差,嬴开却是立国登基了,不过赵飞廉那个货色倒是让精通帝王术与投资法的风氏宗族吃了一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