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道_第二百四十八章:低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八章:低头 (第1/2页)

    只要用对了人,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自然会有人帮你搞定一切。

    而皇帝只需要搞定这些人就可以。

    赵飞廉做的很好,姜子良自然是不用说,萧追月这种人依然觉得为赵飞廉付诸一生是明智之举。

    韩重言虽然被敲打,被有意压制,但依旧在赵国老老实实,甚至韩家子弟乃是军部大佬们最信任的一辈新人!

    赵飞廉用他的胸襟和手腕,确定了赵国的基本盘。

    而赵丹,则是用仁和义,将赵国发展了起来。

    否则,哪里会有那么多老臣在心君登基这么久之后,依然怀念鼓吹先君?

    赵丹矜矜业业,对于臣子也是恩大于威,臣子爱她比敬他更多,只要有姜子良这个表率,尊敬根本不是问题。

    而赵何,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

    人君有雄心不是问题,怕的就是能力配不上他的野心。

    在胸襟手腕都不足够的时候,先想的居然是卸磨杀驴!

    要说打仗,赵氏的血脉里估计就没那玩意,背靠着几个帅才,兵法给了,经验也讲了,教出来的最好的也就是个勉强守成之辈。

    真要打起来,那是没一个能够指望的上。

    偏偏赵何本人没吃过亏,又分辨不出来。

    在他看来,兵法也就是那么回事。

    其实兵法根本很难付诸于口,更难付诸于文字。

    这世间所有的兵法,都是在讲原理、讲方法。

    甚至很多兵法,在粗略看来大同小异!

    顶尖的兵法并不在于它的计谋有多强,而是带兵、安民、猜测人心。

    所以,别看兵家轰轰烈烈一大堆子弟,能用的没几个。

    为何?首先就是天赋和努力,看书谁都会,背书也不难,正儿八经能明白兵书精髓的,万中无一。

    再有便是经验,这玩意就更难了,不打几场哪里来的经验?

    再说,真要成为一个能扛大梁,哪怕只是带个两三万军队的将才,没有几十场大战的经验,想都别想。

    但问题是,没人带着,自己就上战场,谁能保证能活过几十场大战?

    军阵之上最是无情,人命就和草芥差不了多少,一个不小心,性命就没了。

    但是要人带着,谁又愿意?不是直系血脉中的重点培养对象,谁愿意悉心教导?

    一点点掰开了嚼烂了喂给你?军阵之上有那个时间么?

    赵何倒还好,看看兵书,觉得没啥了不起的,哗啦啦地弄了一大批赵氏子孙就去学兵法。

    还没上过战阵,纸上谈兵之言就觉得都是天才、将才、帅才。

    完全不管不顾就要扶他们上位。

    兵事跟儿戏差不多,也不看看,他倚重的那几位,在泰山演武军事场中的战绩如何。

    就已经是被吊着打了,还沉浸在自己的认知里呢。

    赵何那些秘密部队,可都是赵飞廉和赵丹给他们留下来的老底子。

    其中不少都是赵飞廉那一辈的亲卫军的后代!

    这些人大多都是姜子良亲自专门培养出来的,一代代下来,不说别的,光是身体素质和军阵上的能力,已经不是普通将士能够轻易理解的地步。

    可是就这样的军士,给那些人作为底牌,还让秦国嬴氏子孙轻易翻盘,无论是指挥能力还是大局观,都是逊了不知多少去,更别提勇气。

    皇族里头,赵氏是最怕死的,没有之一。

    别看夜国是个烂摊子,人家可不在乎这些。

    有能力的就上,金山银海随你造,但是在此之前,培养的过程那是血腥无比。

    就是刺客的路子,学杀人,先要准备着被杀,多次任务下来没死,那好,还有下一步。

    所以夜国的皇族,也许带兵不如何,但是单对单厮杀,怕是武洲之中难出其右。

    鲁国不用讲,机关师不会兵法,那就不是一个好的机关师。所以,鲁国皇族,大小就是在血腥军阵之中熏陶而出,哪怕没上过阵,也是在远处观摩过许多次的。

    秦国那是军阵皇族,人家就是靠这个成为霸主国的。

    只有赵国,嗯,赵飞廉那一代开始,就喜欢享受,胆小怕死。

    优点他没遗传给后代,缺点倒是被发扬光大了。

    此次泰山演武,都没让主将亲自上阵,一半都输在勇气和血性,这种“将才”,当真是可笑如斯。

    指望着他们接手军权,赵国迟早要完。

    赵何你扶持自己人也行,好歹拿出利益来交换,更要注意分寸。

    这位倒好,非但不想着拿出来,还整天想着怎么捞回去。

    至于分寸,有分寸的皇帝能把自己弄成现在这个地步?!

    所以,萧禄,抓住了最好的机会。

    对于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