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二章:帝王智慧 (第1/2页)
赵何听完倒颇为意动,毕竟他也正在找补,张遂的建议让他打开了另外一道口子。 文臣之间,本就是有派系的,哪怕大家都是儒门出身,也有着不同的支脉。 像张遂,若是深究起来,那还算是王阳明的心学一脉。 与他同一派别的倒还好一些,若是不同派别的,平日里互相攻讦已是常态,更别提要别人扛这么大个雷。 毕竟文臣之间的内斗,已是日常。 要是赵何自己提出来的这个法子,说不得这些平日里互相看不顺眼,恨对方不死的文臣就能瞬间放下彼此恩怨,抱成一团来对抗他。 可是由张遂来起这个头就不一样了。 这才是赵何心里的好臣子啊! 会背黑锅,会干实事,君父有难,臣子就应当如此,哪里能像那群混账一样! 没成想,第一个出来反对的就是赵何曾经的另外一个先生。 此人也是儒门在赵国的领袖之一了,名唤桓楚。 这位桓相公,根本没等赵何把事情敲定,立马就出来反对了。 “陛下不可,此次之事,本就是因为功赏不及这才导致,若是将文臣也一并拖入,说不得朝堂生事,更是难以收拾。” 赵何一听脸色就变了。 感情这三位师傅还不是和他完全一条心啊。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朕正在为难之时,像张师傅这样的人臣才是模范,这桓楚先生,也是舍不得家财啊。 其实桓楚倒也不是舍不得家财,作为宰辅之一,桓楚本就出身儒门世家,家里也不缺用度。 关键是他看到了一个方面,就是阶级。 本来此次事件只需要解决贵勋,但若是依着张遂的意思去办,文臣里多半也是要有意见的。 虽然不至于闹将起来,可是还有多少文臣能坚定地站在赵何这边就不好说了。 若是在贵勋心思变化的时候,再稳不住文臣,赵何这个天子之位,当真就是岌岌可危。 也许是赵何登位之后一直算得上顺风顺水,赵何根本想不到会到这种地步。 但桓楚不同,作为儒家的赵国领袖之一,他自然很清楚,没有那个皇帝是一定四平八稳的。 贵勋是根本力量、朝堂只是外在表现。 贵勋一闹起来,哪怕赵何不想出血,他也要想尽办法去安抚,去解决,因为失了贵勋的支持,皇位就空了一半。 而朝堂,则是一国脸面。 任何问题都能在朝堂上找到端倪,若是失了文臣之心,朝堂之上,这个天子就不谈威严! 因为没人再会为你设身处地考虑,没人会尽心尽力帮你办事,因为不值得! 一个君主,都在惦记臣子的家财,这是何等的荒谬! 奈何赵何不醒悟。 在他心里,桓楚已是另外一个印象。 赵何冷冷地看了一眼这个曾经的师傅之一,嘴角露出了一个讽刺的微笑:“桓爱卿看来颇为了解,那既然不同意张师傅,桓爱卿又有何高见呢?” 桓楚从赵何一番话里听见的满是不满和冷冽。 不可置信地抬头望去,看着赵何脸上的讽刺,桓楚突然间泄去了胸口的那股气。 作为宰辅,他最想看到的是皇帝在他的辅佐下安定天下,最好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是现在皇帝因为他一个反对就对他起了恶念。 桓楚突然觉得,也许自己所做的都不太值得。 当初选择赵国,乃是另一位帝师传书而来。 在他的概念中,自然是愿意让儒家在朝堂中大放光彩。 而走到这一步,足矣证明桓楚的想法没错。 可是貌似,选的人君,并不值得。 区区一些阿堵物,让一国之君把贵勋当成肥羊,而贵勋把主君当成仇寇。 现在干脆连曾经的先生,如今的宰辅都不再信任! 他可是一片苦心啊! 桓楚忍住了叹气的冲动:“陛下自由裁定,臣失仪了。” 赵何干脆不再接话,准备去和张遂商量。 姜方舟走出一步,开了口:“陛下,不知张相公此言是对朝臣所说呢还是仅仅对文臣而言?” 张相公有些无奈,可是看着赵何期待的眼神,到底是说出了口:“即是臣子,自然是无有差别。” 姜方舟轻笑一声:“朝堂上正在闹着的贵勋,可是全都挂着朝廷官职呢,按照张相公的意思,最后还是他们出钱来弥补自己?” 张遂闻言,脸色微红,一时无法回答。 赵何请哼了一声:“国公cao心了,这些贵勋之中可都是散官,算不得朝堂中吧?” 姜方舟闻言也是笑了:“陛下,臣可也是贵勋之列。” 确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