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一章:转战 (第2/2页)
。 之前之所以没有撤离,只是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的货物,需要自家招牌来维系。 就想多宝阁来自海里那些珍宝,若是没有那些普通货物来维系住那么大的场面,这些宝物也很难让那么多的人知晓和选择。 这就是招牌和摊子的作用。 但既然如今的状况已是那么艰难,那这些就不必维系了,反正各家的名头很管用还是能延续,不管用那更没必要赔着大量人力物力乃至本钱去继续。 反正,赵何对于他们商人的态度,他们都是很清楚的,而这番动作的起因,多多少少早早晚晚都能猜到。 无非就是在贵勋身上吃了亏,要在他们上人身上找回来呗。 可问题是,没有人甘心为赵何的贪念和错误会账。 所以,这就导致了,现在赵国那些基础民生的货物都在被抛售。 而之后,必然引起很大的涨幅。 因为,粮食总会被吃完,靠着种地,能种出的粮食最多勉强够吃而已,至于其他的,那可是没办法自给自足的。 货物流通不起来,有钱也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手头有货的也不会甘心便宜卖出,这就是赵国马上要面临的商业空缺和尴尬。 但是赵何偏偏不放在心上,还在做着美梦。 一众官员,哪里能不知道这场风波里的缘故? 之前是贵勋,现在是商人,好多人蓦然间发现,龙椅上那一位,似乎真就不似人君。 可是,距离姜子良亲自出面,也才没过多久,姜子良能出面里头的含义,大家自然也是清楚的,既然是姜子良要保赵何,大家就还真的没有办法作其他念想。 于是,这事情推来推去,终究还是推到萧家那边,萧家那边也觉得不太好处理,又回到了姜家头上。 姜子良根本没有搭理这件事。 所以只能由姜方舟来处理。 姜方舟的办法也很简单,把历年的税务总览和账本,让人一起做了个明细,交到皇帝那边去,若是再不懂,那就干脆放任吧。 因为这天下,虽说是大家一起打下来的,可归根结底是他赵家的,他要败,大家还真就拦不住。 老爷子前面刚按了一会他的头,总不能姜家又来一次? 这对姜家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一件好事。 甚至连这件事,都是以户部的名头报上去的,姜家还是萧家,可都不想占这个名头。 倒是吕家有些坐不住了。 吕家比起皇族现在的那一票子人,好像清醒得多。 在赵何身上好不容易算得上投资成功,要是再给他这么玩下去,赵国衰败,他吕家能有什么好处? 所以,吕家族长,比别人更急,看着下头的人劝不动赵何,劝得动赵何的人又不作为。 所以,只能他亲自进了宫,不知道和赵何聊了什么,反正宫里在外头伺候的太监,看到这位吕大人的面色很是不好。 一路出工回了自家府邸之后便告了病,连朝都不上了。 黄树这边有序地开始撤出临淄,他们要去的是津海。 多宝阁一下子撤出赵国也是不现实。 所以黄树准备在津海看看风色。 他对于赵何,已经是不抱希望,可是黄树的根本还是在武洲,若是赵国这边没了奔头,还找不到其他场面挽回,那他这个大管事的位置还真就坐不住了。 所以,黄树也早早地就开始联系其他几国。 多宝阁黄大管事的名头,在武洲还是有些影响力。 黄树需要作一个取舍,因为秦鲁夜都愿意让这位黄大管事把多宝阁在武洲的重心挪过去。 其实按照武洲这边规模最合适来说,肯定是秦国的王城。 可是,秦国那边,买卖可不好做,因为三大家族在嬴氏手上吃了亏,所以商业上头就作为弥补,让他们很是占了些份额。 除此之外,便是他们自己老秦人了。 只要出身秦地,家里无论是有人正在当兵或是曾经当过兵,也有干脆为秦国死伤过得,只要想做买卖,秦国都是有优待的。 对自己人优待,反过来讲就是排外。 因为其他没有受到优待的外来商人,只要不是能力相差过大,都是干不过老秦本地商人的。 而且老秦人极为团结,能够在秦国创下一亩三分地的外人,一只手就数的过来,大型商行,一个都没有。 因为嬴氏不允许。 嬴氏在商业上头的执着确实让人匪夷所思,忌惮大家族是应有之义。 很多大家族,无不是伺机而动,机会来了也能窥伺龙椅的角色。 但是商行,又有什么好忌惮的? 除了商人们自己,很少有人能理解商业的能力和威力。 很显然,秦国皇族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