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楔子 (第4/4页)
电瓶车、自行车的比较多,大多数是行人。古镇的街道是青石铺设,有约1000米,老青砖盖小二楼吃店街。 小二楼是什么个情况呢第一层房子约两米高,第二层高度只有一米八。这都是老老的房子,里面没改造过的话,应该是木质材料,榫卯结构。本地人喜欢在小二楼街购买居多。这种店都是有年代传承的前店后作坊的家庭店。 如周騶饼店。前店是69岁的老周现做现卖周騶烧饼,每天三点准时开第一锅,老邻居老熟客准时来排队,九毛钱就能买一个很多芝麻面的大烧饼,太实惠了。这是老围炉做的,很多老人就讲究这个味。 前店进去,是个院子,是46岁的小老周用东北大烤箱做有各种馅料制成的周騶酥饼,半斤刚好是一周工作必备小零食量,也不贵才3-4元搞定,周六周天全天24小时售出时间,来这点15元一壶茶送你三两的小点心,还可以免费听一场扬戏,这可是当地人爱听的戏。 后院还有18岁的小周在网上专售的仓库,他是5年大专旅游学校的学生,学的是产品开发设计。平时让他爸妈就是小老周,按他设计的制作,他找几个同校学生组了一个团队,注册了周騶品牌小点心,在网上开了一年多,已经用满三个仓库,生意可火。 还有一位88岁老老周,看守麦子地里。四代都有自己的事情忙。 还有吴家的吴精郦盐水鹅店,曾家的牛rou夹馍,等等基本这个模式。 后一排的东西走向的商业街就显得现代的多,与哪个城市都有雷同的店面。像在扬城也有名的珏黄特色的珏黄盐水老鹅,扬城阳春面,吴家老鸡汤,曾牛rou牌真牛rou等等店面也很国际化。 外地的旅客基本在这消费居多,这条街说的听的都是普通话,不像小二楼那街说的都是地方话。这几年也有不少外地旅行者,对本地话感兴趣,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扬戏场排队买票听听本土戏。 来这旅游奔着‘吃’这个主题来的,吃完泛泛舟,钓钓鱼,有享受‘慢’的一天就过去了。 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六七十岁老人。问一个七十几的老人这么大年龄了还开店?大多情况,你会听到‘我还小呢。父母忙地里活呢,我们小辈也不敢偷懒的。’所以呢,四世同堂,五世同堂都是正常的家庭结构。像前面提到包鱼塘养鱼的91岁的姓谢的老翁这种情况还是少见的,这里九十几岁的在家修修地球居多,主要为了活动精骨晒晒太阳。与城里老人打太极、放风筝一个作用,这些老人有了收成比听戏还开心。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组织,叫‘当然有劲’非盈利社团,发启人是上邗街道的。主要是组织老人徒步活动,专题讨论,旅游志愿者等等。比如,常常100人竞争60个自愿岗位,参与率100%。 这里有不少识古文的老人,他们街头巷尾聊的大多数是政策国情,对政府治理,会有不少的建设性意见。常常自己就能写两篇报道,随时去镇政府门口排队提议,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比如,公交车。以前通扬城的大公交是3路,早班车,带鱼带蓝子的赶街人是大公交车的常客,他们会有一种年票,480元一年无论车次班次,随意乘,那车上是满满的人。每半小时一班。 后来私人各自买线路成立303路小公交。没办年票的人,是303从大公交上抢人重要对象,抢了篮子,安排座位,攀上珏黄人都认亲戚,卖惨生意不好做,座位满了就开。 再后来,3路下线,303整合成一家盈利公司。但,他们没有年票,全程3元。当时扬城很多线路都有无人投票的,就是投一元,随便哪站下,没有售票员。 不少珏黄人跑政府反映。经过市领导的规划实现了现在这个局面,就是103路全程一元,15分钟一班,营业时间是早上5点20,晚上10点半。在这消息一出,很多当地人都不敢相信,从这到扬城那是三十公里的地,竟然只收1元,是大大的实惠。现在只要办扬城市民卡,1小时内只收一次1元钱。这日子,用老人的话来说,真是有盼头,越过越有滋味,活得当然有劲。 小二楼的街东尾就是街道下的文昌社区,那办公房就跟看门大爷待的差不多,一桌一椅加一值班宿舍一张床,两个字简朴。 过了珏黄桥,就又是一片林子。这4里地全是常年青针叶林。在中间有一座老式红房子,在暗黄的灯光下,依稀可见。 空气里的鱼腥味越来越重,泠棽骑得更快。泠棽嘴角向上微微动了动,红房子里定是颜老师在画一画。颜老师大他十七岁,是前面5年大专旅游学校的历史老师,兼了社区的儿童社团‘育美园’的院长公益职位,只要节假日,寒暑假,他都在这间红房子附近,要不在后面荷花塘向北300米的林业社里的四合院里,是个天天画一画的宅人。 借光看了一下手表,快十点了,这时间全是在天路上耽搁了,那里的朋友太多,忍不住多待了回儿。第一次骑这么长时间,体能确实消耗清零的状态,坚持坚持,就快到家了。 向右拐上小桥,直奔白墙蓝瓦的院子。里面是几百户人家。属于文昌社区的5号网格点驺小騶的管辖范围。第一家是孙大爷家,没开灯。然后是李奶奶家,灯没开。后面就是自己家,依然没开灯。 进门,泠棽直接将自行车推进了屋子。开灯,退出一步,瞄了一下门前的小菜地,这辣椒快俩个月长得硕果满枝,满心欢喜,进屋,关门。 家,两卧一厅一卫一厨,加一个会漏水的小阁楼。水磨石的地镶嵌着铜条的客厅空空荡荡,什么家具都没有。厨房是极简单的几样用品,看样子厨房很少炒菜做饭,连煤气,油烟机都没有。 听,外面的雨声,伴随这夏雷闪电,跟交响乐似的,有节奏的,从弱到强,从远到近,大大的雨点拼命的砸着玻璃,瞬间倾盆大雨浇灌着整个大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