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回 会友同赴广阳山 欣学兵法拜师尊 (第2/2页)
这是有深刻道理的。”三人听后,全都点头说是。 再看王栩并未献何礼物,只是提了一袋钱币,说是给师尊及学友们的日常开销,这比什么礼品都显实惠管用,因添了不少人口吃饭,自是会加大花销。王栩既已许诺费用己出,便事先在邺城中,暗自变卖些珍宝,换成当地钱币,好供众人饭食日用,也是不在话下。老道君看着几位新到学子,个个英挺豪爽,虽已快入中年,也正年富力强,知道武艺身手自有底功,无需多教细练,或许还是武者能才,心下实有根底。于是说道:“如今这山上洞窟茅屋,不足住下这多人,我已细思谋,就不如分成两拨就学。若你们在山上时,就让这些学子下山,暂到村中习练前课,然后十日可轮换一回。你们也能自学消化,还可到周边实地考察,当会加深理解,互相钻研学问,却能举一反三,这样会两不误的。不知大家意下如何?”众人听后,也知道山洞狭窄,难容多人吃住,理解老道君的苦衷,于是忙都答说,定听从师尊安排,自会遵照嘱咐去办。 随后,王栩同其它学友商议停当,便先让山上学子下去到渡口村农家居住,也是早已安排妥当,山上只留下做饭的人即可,其它便由林虎等徒弟担当杂事。乐羊和吴起同自己,可专心听兵道讲解,或是起早练习武艺,几人均是奔着学问而来,并不计较生活好赖,也是尽量安排好住宿伙食,伺候好师尊为妥。就这样,大家安下心来,一心一意的习学兵书战策,自是想尽早成才显能,为后来能做大事而奋发努力。这广阳道君自王栩留下孙武兵书后,便认真仔细的阅读领会,因其曾是百战之将,深通带兵打仗的韬略,自是能深解其书中所述之精妙。对孙武理解军战之术的深度,和精辟论述之妙韵,佩服的拍案叫绝,称颂为神来之书,世上绝无仅有,若研读熟记后,再加于实战经历,便能成为军中能将。若是传于后世,定为兵家必读之奇书,因此爱不释手,早已熟读多遍,并有着自己的见地,所以能答应做这几位学子的师尊,也是有其深厚的底气,此时却很为高兴,一心想培育军战能才。 这正是:学子渴望成英才,何惧艰困洞窟台。一心习练精武技,率军为将敌惊骇。堪做大事凭智略,拜师求读喜开怀。相聚聆听兵道论,授教奇术盼未来。 且说这广阳道君不愧为师尊,他首先让每人简述一番,自己所求学经历和成果,以了解这些学子的根底,心智聪慧程度,所学基础如何。从而洞察各自脾性特点,以备有的放矢,教授学问时有针对性,也是初步知晓其家境状况,以及品性优劣如何。在这些情况有所掌握之后,便让每人都施展武艺,看其精熟程度怎样,再如何加于指点,也是做教师的首要必做之事。这其中王栩自不必说,其武艺经过高师教习,自是高人一筹,无论剑术和武技都精湛许多,在无手中兵器时,也能悠然自如,实为多能之人,远超武家俗辈。而吴起也曾拜师学艺,武技自是不凡,堪作授徒教师,剑术精道老练,是个武术根基深厚之人。这乐羊年龄虽为最大,但其剑术主要是跟王栩所学,时日尚短,但也有了很大长进,虽还达不到高手水平,也不会是俗辈可能比,技艺可圈可点。老道君观三人演武之后,心中总算甚为满意,自是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此之后,广阳道君便开始讲解兵战要义,他说道:“军战是国家命脉之所在,若无军之强,便无国之固,尤其是当今时下,各国更是凭借实力生存,因是必依之本。但军战却万分凶险,是无数人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轻而视之,亦不能轻动!否则就会有性命之虞。习学兵法固然可恃,却也蕴藏极大风险,率军与敌交战,本是你死我活之术,其中蕴藏千变万化,若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败损无疑,惨情昭然,甚至会付出生命代价。因此,用兵乃是国之大事,不可轻易动武,当须精谋细划,具有相当把握,方可兵革相向,且要慎之又慎,不然定吃大亏,此为至要之点。对此情若明了,各人均须牢记在心,这是兵家必具思虑。”王栩乐羊吴起三人仔细聆听,然后点头说是。 随后广阳道君开讲,便将前人俊杰典范,孙武所编兵法十三篇,逐一标明课题,以示兵道之繁复,实为不易学懂弄通的大学问,可谓之奇术绝学。其中分设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计一十三篇。还有多种计谋运用之策,当将会逐篇讲解概要,并会以实际战例说明,使人透彻懂得,确实是一门高难的学问,得下苦功夫才成。这使三人顿时觉得学会此道术,定能成为大才怀抱之人,心中都无比高兴。其中王栩曾听原来师傅讲过,自是已有了深刻了解,但还希望能听老道君讲解,或会有所不同之处,也是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态度也很认真好学。只见老道君对三位弟子说道:“因这兵法战策,实为诡道也!其中虽有常规可照遵循,但却蕴含着无穷变化,讲解起来,实为不易,学之亦难,还靠各位自行领悟,须凭心智理解,能做到灵活运用才行。”三人立即表示,谨听师尊教导。 经过广阳道君逐篇讲解,乐羊吴起初学兵道,起先并未接触过,还是显的有些生疏,但却十分努力,后来逐步入门,再后便渐入佳境,甚觉深奥生趣。而王栩听讲并不费力,因其已有原来基础,自可理解内涵,好在广阳道君讲论,多是深入浅出,再补充许多军战实例,总是更加生动鲜活。却能让这些学子彻底领会,也能解悟兵道之惟妙,因而学的透彻,不仅知道了战将军帅,如何于战前谋划,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而且知晓在军战过程中,会有随时情况变化,当如何应对转换,将兵法原则贯穿于征战始终,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决不许存在侥幸之心,这是为将的根本法则。所以每人学的非常认真,深知稍有疏忽,或是谋虑不周,就将面临惨败之果,均不敢心怀轻敌动念,这也是习学兵法战策,与其它学问的不同之处。 通过对兵法战策深解细悟,每人都知军令如山,行之必果,难于更改弥补,因知做其它事情,尚可出过错失误,还能有改正之机。而军战失败,不但损兵折将,却难挽回损失,很难承担败绩后果,此为帅将荣辱攸关,甚或会因此丢命,当会受军法制裁,也为国君所不容。且深知兵道学问之深奥,而率兵之将智谋高低,关连着兵士卒众的生命,甚至国之安危,俱将维系于统帅一身,决不可轻漠视之,否则一旦失误,必遭丧命惨祸。由此也解悟出,若能为将出战,可快速建功成名,也会容易栽跟头,甚至毁名损誉,难于翻身挽救,乃为最危险的职业。由于三学子均曾受儒门熏陶,自是知治国不易,可治军却更难,因此都是怀着成才之志,倒也谨慎善学,不敢有任何懈怠马虎。 就这样在广阳山中,习学兵法战策日久,均觉收获颇丰,也遵照老道君口传心授,在下山温习所讲之课时,抽闲暇时日,便到周围地方游走一番。也是观看山川地势,研讨车战步骑,如何行兵布阵,如何扎营解困,如何对敌作战,如何退却冲围,如何屯运粮秣,如何转换阵法,如何探明敌军动向。还有了解敌将能为特点,克敌制胜,如何运用反间之计,如何布置迷惑敌人手段,总之是互相交流见解,切磋各自技艺,使所学能实用在战场上,因此都长进很快。在此期间,所需费用均由王栩筹办,倒也不让他人cao心,只是派遣林虎等三个徒弟,办理些具体事务,却也省了不少心思,多时在共相磨合中,三人渐成莫逆之交。 这正是:立志成才学兵道, 梦想功名早宣告。 师尊教导知凶险, 却无返顾奋劲造。 军战谋策十三篇, 尽为心血智思耗。 悟得成功胜败理, 著撰传世精论妙。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