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_第三十五回 桓公复国谋巧计 乐池借机统两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回 桓公复国谋巧计 乐池借机统两军 (第1/3页)

    第三十五回桓公复国谋巧计乐池借机统两军

    回前词《石州引》

    赵军攻魏,争夺城垣,乱战不已。中山新君隐藏,乘机聚兵崛起。三方搏斗,难分胜负雌雄,各依山垣奋威举。高人出智策,欲联兵返昔。施计,暗书通达,晓谕意愿,盼复开启。权衡利弊,谋划可否共与?思结姻系,君主亲妹下嫁,征得小将竟赞许。复国以自立,君臣权同比。

    话说乐羊闻听吴起噩耗,与恩师辞世双重悲哀,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实为难于承受,竟致病倒不起,虽经挚友王栩百般调治,却因心病难愈,不久便与世长辞。在病重期间,对王栩交代了身后事,望其看护好孙子乐池,教其成才掌权,接替乐家基业,弥留之际嘱咐乐池,要尊王栩为师爷,自当亲人看待。并将自己死后葬地,丧事从简等交代清楚,才冥然逝去,王栩深怀悲伤,按其所嘱照办,将乐羊葬在林山脚下,完成了其所应之事。后又协助乐池整饬军伍,安插所带徒众做将尉,分派各城垣驻守,将兵权牢固控制在手中,也是为乐池树威立尊,在当魏国失去援助后,能够抵御赵军攻击,保住所控辖疆土。却有原中山国君后裔太子姬恒,匿藏在深山之中,也在战乱时乘势而起,在山区建立了自己队伍,并以复国为己任,与魏赵两军争夺地盘,打的是难解难分,彼此互有胜负。

    这时有人劝告姬恒,联合乐池共同对抗赵军,利用其为原中山国臣乐舒之子的关系,抛弃从前旧的仇恨,合兵罢战,固守疆土,共同完成复国大业。这新君姬恒终究不凡,虽然还年轻,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气度,心怀雄韬大略,当他听完所出谋策之后,便清醒认识到,这是条复国建业的捷便之路。因为他听说,这乐池小他几岁,却是个非凡的兵帅新秀,不可多得的将才,他承继祖父兵道之学,又加师爷的悉心授教,在与敌大战中磨练成熟。姬恒内心清楚知道,要想复国立足,必须要有贤能之人辅佐,方可撑起国之基业,身边这些老臣年事已高,虽然忠诚可靠,却无杰出能者为辅,又岂能坐稳国君之位。当听了那位大夫的策谋后,使其茅塞顿开,意识到联合乐池的重要性,便想如何才能将此事办成呢?当用何计,让他颇费思量。

    于是,姬恒便问那位大夫道:“卿所论甚当,我自当从之!但如何才能与那乐池相通联合呢?”那位大夫道:“君主可先写封书信,将您的意愿说明白,定要诚恳可信,使其觉出君主的诚意。还要对其有明确的许诺,且要真正兑现才行。否则,乐池实握兵权,并不惧怕咱弄计,若是弄巧成拙,或还会因而自取灭亡,这是柄双刃剑呐!”姬恒便点头说道:“吾自知利害,不必多说,已知该如何做了。”于是姬恒经慎密思谋后,写了一封密信,派个亲信善言之人,暗送至灵寿城中,亲自交到乐池之手,也是作为试探,看乐池将如何对待。姬恒做完这件事后,不知乐池是何想法,但却对属下臣将下令,暂不对魏军再行袭扰,只对赵军照常进袭,也是为表露出善意,足见其是很讲究策略的。

    当时乐池正在灵寿城中,平日督训军马,谋划对付赵军的方略,自有王栩帮辅策划,也是应对眼下战事,当山中叛军近日,忽然停止袭扰,也觉有些疑惑。这日忽然接报,说是那原中山新君,派人送来一封密信,看要否接见来者?乐池听说后很显惊讶,不知是何来意,见师爷王栩在身边。于是问道:“听闻这中山国君,还真有后人承续其业,据说名叫姬恒,隐藏深山十多年,如今却暗自立成了新君,还积蓄了一支人马,到处滋乱闹事,扬言要复国报仇。如今却派人来送信,不知是何用心?师爷看应接见否?”王栩听后也是一愣,略作思谋后,便说道:“看来这原中山国君,还真有后人尚存,要么怎能在山中集聚起人马,不时袭扰我城垣乡野,甚是勇斗难缠,也确实为心腹之患。如今却突然与我罢战,或是知我们与魏国脱离管制,其策略有所改变,这又送信来见,且看其到底如何意图,也好掌握内情,便可利今后针对施策,谋略方向定夺。我看还是接见为妥,见信便知其情,有何不好呢?”说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乐池连忙点头应是。

    于是,小将乐池便命,带那送信之人来见,自己端坐厅内高台上,铠甲着身,手按宝剑,神色端肃,威风凛然,顿使那使者见之胆寒。乐池命将送信人带上前来,武士侍卫一声传令,那人倒也似见过些世面,便稳步走到了乐池面前,施礼下拜道:“本使奉我中山新国君之命,给将军送上一封书信,望将军开阅后,即答复回书,也使小臣便于回去交代!”只见乐池威严说道:“吾与你那新君本为仇敌,且素未谋面,谁知是真是假?那你就说说这人的来历,若是我觉得真实可信,便接信观看,若为假作谎骗,即斩汝头!”那人听后一惊,却很快镇定下来,随即说道:“我们新国君名叫姬恒,为老国君亲子,本早为储君之位,因灵寿城危机,在魏国大军围城之前,便暗被朝中臣将带出城去,隐藏于深山暗处,也有十多年了。城中宫人多知此情,哪会有假?本人敢拿脑袋担保,我说的话句句是真!”乐池自知有此真情,也是早有耳闻,于是点头。

    然后问道:“如今你这新君多大年纪,是何神貌?要如实道来!”那使者道:“我们新国君年有二十七岁,年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