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回 围攻掠地夺四城 乐池归赵任高将 (第1/3页)
第七十七回围攻掠地夺四城乐池归赵任高将 回前词《虞美人》 攻灭中山暗运谋,只是待机候。闻知秦相使楚国,良时难觅岂可错过头!三路发兵围困打,却得四城收。忽遇君逝换新主,罢官归家过赵受敬留。 话说乐池老将军入秦,受到恩友秦相国张仪高待,经言谈话语得知,竟为军政兼备的能臣良将,便即举荐给秦王,其亲自召见后确认不凡,受到朝臣崇佩,授以客卿高位。秦王依赖张仪,即行善待老将,朝中诸臣也自敬重,本是脱难至此,却能意气风发,也使乐池感到无比荣耀,就算达到了人生顶点,实为祖上争光添彩。正值张仪出使,赴楚国破其与齐国联盟,便荐举乐池代为相国,也是倍加信任之托,被秦王下旨钦定,乐池便只好暂担重任,倒也能统领朝臣,办理好国政事务。可在此之际,却接到赵国集伍调兵,有入侵中山国迹象,这使乐池老将顿显忧虑,于是入见秦王,说出应对之策,得到国君准允,却未能阻止赵武灵王出兵。也是其看到秦国换相,乃为良机难得,便决心除掉中山国心腹大患,使赵国疆土连成一体,更有利于往后谋划,实施大国崛起战略,便悍然发动了对中山国进攻,虽取得些战果,却也遭到奋勇抵抗。 正当赵武灵王率大军,围攻中山国都城灵寿,因其城高墙厚,中山军兵拼战不降,仗打的异常惨烈,军兵伤亡越来越大,顿使赵武灵王烦闷异常。也就在这时,却接报秦国使臣到来军前,说是给大王送信,急等回报秦王,也是迫切至极,不容武灵王轻视,只得让那秦使来军帐中会见,看是有何说道。只见那秦使不为别人,却原来还是去接乐池的那位,武灵王在见到时,也不觉一愣,连忙笑着说道:“贵使此来见本王,不知有何受教?”那秦使便急说道:“本使受秦王派遣,还有张仪相国亲嘱,给大王送上一信,望速回复为是,也好回去交差。”说的很是显出硬气,使赵武灵王不禁觉得,秦国恐是想要发威,出兵干预攻灭中山之事,不由得心中一紧。当那秦使递过书信后,武灵王便迅速打开阅看,也是想知道秦国的主张,才好定出今后的决策,这也是他最为关心之事,不容忽视。 只见信中写道:“报赵王悉知:秦赵向来无怨,岂意翻脸成仇!秦与中山通好,乃为同盟友邦,如今赵国竟要灭亡其国,是与秦为敌也!我若坐视不管,它国必视秦无义。若连中山国都保护不了,又何能镇服其余诸侯哉?奉劝赵君主知悉,若不悬崖勒马,却要一意孤行,秦军已集大兵,于边境待命出击,继而后军速至,将直达中山境内,与贵军决一胜负。今已拜乐池老将军为帅,领兵先行出征,不日即可到达赵境,到时大战一开,胜负难料,望速决断,期待回复!”信后署名张仪亲笔。武灵王看完,不禁问那秦使道:“不是听说张相国出使楚国,怎能亲写此信,别不是在欺瞒本王吧?”那秦使道:“难道大王不知,如今张相国已然回秦,正在与我王谋划,如何出兵救中山,其实张相早已料到,大王或有此举,暗自有所防备,难道大王就无预判,别不是心存侥幸吧?要灭中山,岂可如愿!”赵武灵王一听此话,不由得一惊,也心怀疑虑。 赵武灵王此时知道,虽然经过胡服骑射变革,赵军有了很大增强,战力远高于从前,但要与秦国虎狼强兵对战,并无必胜把握,且在本国境内开战,自损必重。赵国本为南北两地较阔,中山国恰箝入中间,形成了葫芦状国土,若秦军来援中山,定会将赵国拦腰斩断,使南北分割成两地,实对赵国为致命伤害。秦军乘边境兵少空虚,攻入赵境并不难,尚占据中部数座城垣,以此为基点向南北攻击,定使赵军首尾难顾,将必败无疑,不能不细加斟酌考虑。当他沉吟多时,也是权衡再三,认为此时与秦军对敌,中山军定会出城反击,便会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赵军虽众,也会落败,看来与秦军交战不利,应当适可而止。于是赵武灵王说道:“中山国阻我南北通畅,又占据我东境数座城垣,我军前在房子城惨败,此仇何能不报?这是给其点教训而已。若答应归还我故土,便即息兵罢战!吾大军既來,岂能空手而还?若其不肯答应,便继续攻打这灵寿城,直到打怕为止!”说的还算婉转。 那秦使即道:“这么说大王决心已定,是想要与我秦国为敌了吗?”武灵王便道:“吾赵国实愿与秦通好,并不欲与秦国开战,只是报复中山国,夺回本国失地,并无灭其意图,吾已派人告知其国君,正在商谈此事,看是如何定夺?还望贵使多予谅解。”那秦使便道:“此事果真属实吗?可别是故意欺瞒脱延,本使无法回报我王相,当速决为好?”武灵王便道:“我已命停止攻城,贵使若不信,可在我大营中稍待,不日便有准信,若谈妥议定,我便即日撤军归国,贵使也就可回去交差了。”那秦使无法,也只得待在赵军营中,看其所言是否属实,再作道理。武灵王便迅速派人,将索城之意愿作书,用箭射入城内,逼迫中山国君做出决定。 这时中山国君姬厝,知道赵王率军攻城,是要进行灭国之战,以此集结了二十万大军,誓要达到目的才肯罢休,因此心中十分惊恐,臣民也怀惧怕之心。虽然进行了拼死抵抗,却也是抱着玉石俱焚的决心,与赵军展开了生死战,却使双方均都损失惨重,但国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