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助平乱乐池挂帅 (第2/3页)
子之国相,使其专决国事,听信不疑。忽有一日,燕王哙问大夫鹿毛寿道:“古之人君多矣!何以独称颂尧舜?”这鹿毛寿亦是子之同党,早就被子之授意,多在国君面前吹耳旁风,以迷惑愚弄此蠢主。此时见问,鹿毛寿遂说道:“尧舜之所以称圣者,是以尧能让天下给舜,而舜能让天下给禹也!”燕王哙即道:“然则大禹,何以独传与子?”鹿毛寿道:“禹亦当让天下与益,但使代理政事,而未尝废其太子。故禹崩之后,太子启竟夺益之天下。至今论者谓禹德衰,不及尧舜,以此之故。”燕王哙被其言所惑,便说道:“寡人愿以国让与子之,此事可行否?”鹿毛寿即道:“大王若行之,与尧舜何异哉!”也是故意迷惑这愚昧无知的傻国君,竟然还真要让国。 这正是:国君失智权旁落,当初何如免继做。只为享乐安逸事,躲闲公子无忧涉。愚昧还望成尧舜,臣僚沆瀣一丘貉。蒙混窃得掌政柄,阴谋篡夺易天舵。 却说燕王哙愚昧至甚,听信鹿毛寿的弥天大谎之言,竟还真的召集朝中众臣相议,废太子平,而禅让国于子之,那子之佯为谦逊再三,然后才敢欣然受之。乃去郊天祭地,以王服加冕,行执圭易主之仪礼,登宝座称王,竟是略无惭色,原燕王哙却下座称臣,真是主仆颠倒,搬出王宫到别殿居住,竟然成了天上地下的愚顽笑话。在这之后,子之便称孤道寡,俨然成了燕国的新君主,而苏代鹿毛寿之流,全都因拥戴其篡位有功,俱拜上卿高职,可说是弹冠相庆,均都不亦乐乎!尽情喜享飞来的显爵富贵。可事后不久,那被废的太子平,因不忿其无故被废,将大好的家国让与他人,便暗中联络将军市被,也是不服子之篡国,心中怒气难消,竟与太子平合谋,欲行争位。暗中起兵反叛新国君,在燕都城中作乱,率军攻击子之,都城百姓也多响应,跟从其攻向王宫,子之不甘就擒,急派兵抵御,两军在城中混战十余日,死伤达数万人。 这场乱战终归是力量悬殊,子之毕竟拥有国家军队,可调集四面八方来援,而市被所率军队数量有限,独立难支,竟被子之援军击败杀死,逐渐平息了这场叛乱。燕太子平见事不好,便与太傅郭隗密商,趁乱悄然换了平民便服出城,一同逃往无终山中避难,也是如丧家之犬,惊慌不可终日,总算逃出了子之的魔掌。于是便商议借助齐国,出兵干预打败子之,即忙暗派心腹人带信,潜往齐国都城临淄,拜见齐湣王求救,齐国早已接到消息,正想派兵借机侵入燕国,见到太子平求援书,正好给了其出兵口实。于是齐湣王即派临近燕齐边境,共五城之兵十万,使匡章为大将,从渤海边进兵,一举攻入燕国境内,疾速奔驰,兵不留行,直逼燕都蓟城,也就是如今北京市房山附近。燕太子平也在暗中,收集市被所剩散兵,准备与子之对战,子之这时也正派人,搜捕太子平,准备进山剿灭其余党,却未防备齐军攻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齐大兵入境后,长驱直进,并未遇到阻挡,因燕人恨子之入骨,都是箪食壶浆,以欢迎齐师,来援救国危,无有持兵器拒战者,因此月余便开到蓟城下。百姓蜂拥开城纳入,也有市被所余留军将配合。子之周围臣卿将士,见齐兵强盛势众,长驱直入,兵锋甚锐,顿觉悚惧奔窜,并未组织有效抵抗,竟变成散沙一片,多逃走躲避兵祸,只剩子之守护军将抵挡。子之无处可逃,也是自仗斗战勇猛,与鹿毛寿等率兵,狙战于国都大街要路,奋力搏斗多时,场面异常惨烈,满街死尸横陈,真也腥风血雨,燕军兵士渐散,鹿毛寿战死。子之身负重伤,犹奋力格斗,竟斩杀齐兵数百人,力竭被擒,也算尽了全力,誓不屈于敌威。燕王哙此时惊慌无措,自知此事因己起,被擒也无好结果,只好在别宫自缢而死,也有说被齐兵所杀,总归是由愚甚让国,造成了难于挽回的悲剧,令后人唏嘘。 在这场混战中,只有苏代见事不好,趁机混迹于流民中,总算逃出了燕都,无奈奔回了故乡周国,苏历本还在齐国陪质子,未赶上这次乱国横祸。那齐将匡章却命军士,毁弃燕国宗庙,尽收燕国府库中的宝货,却将子之装入囚车中,派军兵先解往齐都临淄,去向齐湣王献功,此时燕地三千余里疆土,大部均被齐军侵占。匡章便留在燕都内,俨然成了燕国的统治者,实想任意作威作福,鱼rou燕国百姓,却遭到了愤怒的反抗,也是尽都后悔引狼入室,却发生了灭国之难,均怀愤而不服。而齐湣王见子之解到国廷,便亲数其罪难赦,即命凌迟处死,还将其rou做成羹食,遍赐群臣品尝,子之为燕王才一年有余,痴心贪位,自取丧灭,真乃心高智失,堪笑愚甚!却也尝到了恶果。燕人虽恨子之,见齐王志在灭燕,众心不服,便寻得故燕太子平,奉其为新君,纷纷纠集起义,到处反抗齐军,造成烽火战乱不断,竟持续了将近两年时光。 这正是:易主激怒太子平,引得燕都起刀兵。反叛军将攻新王,却被斩杀未成功。齐军趁机侵入境,竟擒祸首毙元凶。毁弃宗庙掠宝物,灭国恶举遭抗争。 却说燕国内乱,齐军入侵占据其境,意图吞并若大燕国,定会实力大涨,显露齐湣王称霸一方的野心,这举动却激怒了,逐渐强大起来的赵国,决心进行阻止。赵武灵王怕齐国坐大,将对赵国不利,即趁燕国内乱之时,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