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九回 燕王招贤筑金台 中山灭国死君王 (第1/3页)
第七十九回燕王招贤筑金台中山灭国死君王 回前词《齐天乐》 统领大军赴燕邦,路收廉颇童郎。檄文广布,兵民反抗,齐将畏撤仓皇。国破庙毁,满目疮痍象,新君忧伤。励志奋起,黄金台传招贤忙。老将惊闻友逝,不幸归天去,祖茔隆葬。中山君哀,知运难久,珍宝墓xue埋藏。赵王乘丧。横扫围都城,逼迫顺降。灭主迁族,谨防复旧疆。 话说老将乐池辞秦相,后被赵武灵王召入赵国,给予大将高卿敬待,意想为其训练骑兵军伍,将胡服骑射变革之策,成为骑军善战的现实,顿使兵强马壮,横行天下。就在这时,北面燕国却出了燕王哙,愚昧让位给相国子之,激起了太子平的不满,联络将军市被起兵,攻击新王子之,在燕都混战不休,最后以失败告终。逃出隐藏的燕太子平,不甘心失败,便派人前往齐国求援,想以齐军的援助夺回王位,却未想到齐湣王有吞燕之心,派将率军进入燕境,攻陷其国都蓟城。将新国王子之生擒,装入囚车解往齐都,齐将还捣毁了燕王宗庙,掠夺了府库财宝重器,大有灭亡燕国的恶意,却激起了燕人反抗,拥太子平为新君王,与齐军恶战不断。赵武灵王不愿让齐阴谋得逞,便接回了在韩为质的燕公子职,委派乐池为大将,带兵入燕扶持为王,也是遏制齐国野心,以利赵国战略之争。 乐池奉了王命,率领赵国大军出兵燕境,路过中山北部苦陉地方,却遇到了小廉颇扳倒牛奇事,问知为不凡少年,喜学武艺之道,是个可造之才。于是便想收留在身边,经过了解知其家人不喜,只因爱打架惹事,本人却愿从军入伍,在回家说知此事后,并无人干涉挽留,小廉颇便如愿跟从乐池出征。开始只做侍从勤务,如同今日的小通迅员,跟随在乐池左右,之后便习学武艺,成为了得力护卫,乐池还教会了廉颇些兵法战策,成为了赵军的少年雄将,此为后话。 再说乐池率军急进,向北一直攻向燕都,也是骑兵当先,锋芒甚锐,大有雷霆万钧之势,并发檄昭告国内,奋勇起来抵抗齐军,燕国从前已降齐者,均都叛齐归燕。在国内外之兵的共同抗击下,齐军竟被弄得焦头烂额,顾此失彼,狼狈不堪,一日三惊,已没有安生时日,成为招架难支之状。这时又闻赵军入境,派强兵介入纷争,又闻燕国自立新王,原军民群起拥戴,万众一心,降者倒戈相向,乱杀齐兵报仇,本就危机四伏,出现军心动摇。此刻自知难敌赵国劲旅,那齐军将领匡章,畏惧与赵强兵对战不利,只好率了入侵齐军,迅速班师撤回齐境,竟未敢与赵军交锋。 乐池拥公子职进入燕都,召集燕国旧属僚归朝,确立为新的国王,由于数年战乱,黎民逃散未归,宗庙社稷残损严重,真是百废待兴,只得励精图治。在此值得说明的是,这新立燕国王,就是后来很著名的燕昭王,到底为哪位燕国君后人,在史册中不甚明确,有的写成是燕太子平,带国人反抗齐军获胜,而被拥立为王。有的史书则写为是乐池带兵入燕,拥立公子职为燕王,也就是后来作为不凡的燕昭王,因记载差异不清,使后人难于辨别明白,这是历史中的一大疑迷。本作者根据推测,还是倾向于为乐池入燕,而拥立的公子职,因为有书记载,燕太子平与子之对战中被杀,还有说与齐军抗战中战死,均难判断对错。据后来燕昭王复国,筑黄金台招贤,曾集聚了不少贤能人才,为燕国恢复出力,其中便有乐毅,后率五国之军灭齐,与燕昭王关系极为亲密,应是公子职较相符。 且说燕昭王回至国都,看到城中破败不堪,过去兴旺繁华景象荡然无存,心中甚为悲哀,只得召集燕国旧臣,一同卧薪尝胆,努力恢复国家社稷,志报齐仇。自有原太傅郭隗等朝臣,陆续依附在其身边为用,整修宗庙,聚集整饬军伍,填充国库财富,以补救战乱所造成的损失,也是不遗余力,奋发图强。燕昭王只好拜郭隗为相国,自己则卑身自躬,简衣缩食,与众臣共同奋斗,还望招来贤臣辅佐,以提振燕国大业。有一天,燕昭王对郭隗说道:“先王之耻,孤早夜在心,无时不想重振国兴,若能得贤士相助,可与共图齐事者,孤情愿以身事之!就请先生为本王择其贤者,前来助我中兴,则喜甚!”郭隗便道:“古之人君,曾有以千金使从人,求购能行千里之马。而其路途中遇一死马,见旁人围绕叹息,便问其故,答说是‘此马活着时,能日行千里,如今却死了,真真可惜!’从人便以五百金买其骨头,装入口袋背回来。”说的很是奇异。 燕昭王听后不解,便问此为何意?郭隗便道:“那国君见后大怒,高声斥责道:‘此骨何用?而靡费我很多钱呢?’只见那从人忙说道:‘大王息怒!我之所以用五百金,实故意买千里马之骨为奇闻,说君主喜千里马,就连其骨都珍视,不惜重金买回。这样一来,人相竞传,说死马且给高价,何况是活着的千里马呢?这千里马不久将至矣!’果然不到一年,竟得到三匹千里马。如今大王欲得天下贤士,不妨以下臣为马骨,那自量高许贤者,有谁不求价而至哉?”燕昭王听后大喜,认为真是善策。于是特为郭隗营造宫府,执弟子之礼,坐于北面听教,且亲自端供饮食,表现极为恭敬。后又在易水之旁,筑起高台,并积垒黄金于台上,以便奉待四方贤士,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