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_第八十七回 遭谗毁乐毅赴燕 拜国君赏识重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七回 遭谗毁乐毅赴燕 拜国君赏识重用 (第1/3页)

    第八十七回遭谗毁乐毅赴燕拜国君赏识重用

    回前词《御街行》

    王亲祸事受牵累,势将前程即废,不若离家赴祖魏。却遭谗毁职微。胸怀大志,心有不甘,借出使谋贵。恰逢故友正得意,携礼探望欣喜,言道招贤真情,竟愿荐举聚会。拜谒国君、恩报欲待,智识高、奉任显位。

    话说赵武灵王经历沙丘之乱后,与长子赵章同死于非命,后又有秦始皇也病死于此地,这沙丘宫从此,被人视为不祥之处,后世又风传为困龙地,逐渐被废弃。这场祸乱的结果,赵惠王虽经历险,竟使王位更加稳固,却也使公子赵成和权臣李兌得利,一个拜为相国,一个任为司寇,相卿互得益彰,成为新的权贵。公子赵成死后,惠王却让公子赵胜为相,也是因其曾阻止主父分王之谋,认为乃是忠贤良臣,使得其好客养士之风,因地位权势提高,钱财丰厚而发扬,声望日隆,成为名贤。却也经历过波折,只因爱妾笑躄之事,令门客疑其贱士品行缺憾,逐渐相离而去,后查明原因,知错即改,得到了众客认可,才又恢复了名誉,成为战国著名四君子之一。而经沙丘之乱,赵将乐毅却受到牵累,也是因其与赵章过从甚密,曾结拜兄弟之情,难再任将离开军伍,却思去魏国再奔前程。

    当乐毅携家眷从人,由赵国赶往魏国都大梁,先在本家族人处落脚,也是有祖上之谊,便好照应生计,还因其钱财并不缺乏,只是想凭本事,谋个好的职位。此时正值魏昭王在位时,因魏国为四战之地,连年战乱不止,其原有强国地位已不复存,朝中难有良臣能将出现,又被秦国蚕食不断,国势日渐衰弱。乐毅本以为凭着自己本事,或会得到魏国君青睐重用,可是却遭朝中谗臣嫉妒,说其祖上乐羊虽建功于魏国,可其后人却脱魏自立,又由中山成为赵人,不可过于重用。魏昭王听信谗臣之言,只让乐毅做了个一般职务的小官,勉强可以养家糊口,并未视为大才重用,使乐毅感到很是屈才,大不满意,也只能等待时机,看能否有所进取。这样过了些时日,他听传闻说北面的燕国,正是早时认识的燕昭王,竟立了黄金台招贤臣良将,也是强奋积蓄力量,为报齐国侵害之仇而努力。

    乐毅知受朝中臣将谗言,致使魏昭王对自己不甚信用,心中也是无奈,当听说燕昭王招贤纳士,心想凭着自己的才华,还有原来祖父情谊,或能得到信任。他这样想着,觉得去燕国求仕任将,当要看这位国君如何相待,那时虽年纪尚小,却也还有些印象,那燕王若尚感祖父之情,说不定会有机遇,总比在魏国要好些。他的这些暗思,不好对别人言说,只得埋藏在心里,暗中探听燕国的消息,闻说原赵小将剧辛,本就早先熟识,如今在燕国很得国君信任,被任做燕军主将要职,混的颇为得意。乐毅不免心动不已,觉得自己善懂兵法,又熟络骑军征战,哪样都要强于剧辛,若是到了燕国,自会得到重用,说不定能任高职,还要看运气如何。自此乐毅便留心探听,看能否随朝内官卿,遇有出使燕国之机,便好跟随前往一试,尚或有机缘运气,就是时来运转的契机,不愁未有飞黄腾达之时,却也暗下决心,择机而动,做好了预先准备。

    此时因魏国与燕国之间,没有地缘冲突,燕国君臣齐心,此刻忍辱负重,正奋发努力养兵恤民,不与周边国家发生摩擦,与魏国也是通和交好,因此有使节往来关系。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乐毅寻找到了机会,当他听说有出使燕国之事后,便千方百计争得了,跟随朝官使臣前往随行的名额,不辞劳苦的出差奔赴燕国,力争能见到燕王。待那使节到达燕国后,乐毅便对那使官说,本人曾与燕将剧辛为旧识,想去看望一番,借机了解国中内情,对两国结交或许有益,那魏使觉得是件好事,便痛快答应其请求。其实乐毅是想通过剧辛,深入了解燕王招贤之事,然后觅机拜见燕国君,看能否得到赏识,或有机会任仕于燕国,即可施展自己的抱负,也是寻找人生机遇。当乐毅去造访剧辛府上,说是借出使燕国之机,来探望老相识,果然受到了热情接待,也是有朋自远方来,使剧辛很为感动,本来年岁相差无几,均为风华之年。

    剧辛自为今河北省保定市,所属容城县人,早年曾与乐毅在赵武灵王属下任将,是个能征惯战的骁勇之将,后觉得到燕国更能展才,便趁燕昭王招贤之时到了燕国。剧辛知道乐毅是兵道世家,自己与之相比,还是有所差距,因此在赵军时,便很佩服乐毅的才干,因此即成为将友,也曾同为赵国开拓疆土,建立过功劳。如今在燕国军中为将,很受燕昭王器重,是燕国军队的首领,但此人心胸开阔,是个性情豁达的忠勇之人,乐毅深知这位友人性格,所以前来探望叙旧。乐毅是个做事细心之人,自魏国带了些礼品,也好登门访友之用,剧辛高兴接收,并设家宴款待乐毅,两人饮酒谈天,显得很是融洽,也是武人性格使然。当说到赵武灵王和安阳君,在沙丘之乱中惨死之情,也是同为唏嘘慨叹,不胜悲感,乐毅问剧辛到燕国后,国君对待之情,也是想了解真实情况,然后再作判断。

    只见剧辛道:“这位燕王由郭隗老相辅佐,言听计从,深为韬晦,躬身下士,真为明君,为了燕国复壮强大,花费了很多心血。不仅礼贤待士,且能虚心求教,因此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