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回 欲报仇燕王授意 联四国乐毅谋齐 (第1/3页)
第九十回欲报仇燕王授意联四国乐毅谋齐 回前词《定风波》 深仇大恨长系怀,卧薪尝胆三十年。立等谋策战敌顽。何办?意欲合兵攻取联。出行赵国说从益,不难。却道秦使或可攀。邀来相府宴请待,暗约,商议密事若等闲。 话说宋王本为自诩僭越,乃是辟偃逐兄而居其位,却也怀雄心壮志,竟然整兵训武,四面出击,屡败大国,拓疆扩土,崛起于中原弱邦,俨然成为霸悍之王。却自认无敌于天下,多行暴虐无道之事,不仅获罪于邻邦,而且毁誉与本国民众,还喜歪门邪道,故弄玄虚,为传扬自己超凡能为,不惜采用各种手段。不仅如此,还多做强占民女的恶行勾当,使自己弄的声名狼藉,被人称之为“桀宋”。应了俗语之说,叫作“久行不义必自毙!”终于迎来灭亡的一天。齐湣王早就想灭掉宋国,却顾虑秦国干涉,听了智士苏代一番建议,觉得很有道理,借助其游说秦国君,使之不出兵救宋,于是大胆兴师,联合楚魏两国,立意灭宋取利。却也经历了艰苦鏖战,却最终打败了宋国军队,将宋王辟偃置于死地,吞并了其国土,却不守约定,击楚败魏,将功果全揽入怀中,还胁迫小国降服,妄图称帝为尊。 齐湣王的这等狂妄想法,却遭到了国相孟尝君的反对,知道天下大势之情,若胆大妄为,当有如宋王结果,前车之鉴,哪能不汲取教训,胡做乱来,必然要付出代价。因此对齐湣王苦口劝谏,也是想为齐国未来着想,不愿看到如宋国惨情,自是尽到了一个臣子的忠心,可谓之忠言逆耳,振聋发聩。当说到周朝不可轻易代替时,却听齐湣王大怒道:“昔汤放桀,武王伐纣,桀纣非其主乎?寡人何不如汤武?可惜子,非为伊尹太公耳!”出言甚为难听。于是心中怀怒,复收孟尝君相印,不再用作朝臣贵卿,孟尝君惧怕被诛杀,于是带了其宾客回薛地,然后远走大梁,去依好友信陵君。后来魏王知其贤能,宾客如云,名望传于四海,且手下能人众多,便拜为魏相国,也使魏国暂时得到了安定,后来便将相位传于信陵君,此为后话。 这信陵君名叫魏无忌,本是魏昭王少子,为人谦恭好士,善待宾客至诚守信,交好友朋不分优劣,接人待物很是礼道,从来诚恳不苟,无愧为一位有德贤者。传说有一回,清晨刚吃早饭,有一个斑鸠为鹞鹰追逐,慌急投于桌案之下,无忌即掩藏之,看到鹞鹰高飞而去,方才放走那惊恐的斑鸠。谁知那鹞鹰狡猾无比,其实转回隐藏于屋脊之上,见那斑鸠飞出,便飞速擒捉吃掉,成了嘴中的美餐。魏公子看到后,即自咎道:“此鸠乃避难而来投我,却被狡鹞所杀,是我负此鸠也!”竟悔愧难当,一天未曾吃饭,即命左右捕捉鹞鹰,共得百余只,各装在鸟笼中递献。魏无忌说道:“杀鸠者只一鹞,吾何可累及它禽!”乃按剑于笼上,口中祝告道:“不食鸠者,向我哀鸣,我则放汝!”群鹞皆哀鸣。独至一笼前,看那鹞鹰低头不敢仰视,乃取而杀之,遂打开各笼放掉余鹞,意不伤及无辜。 后听闻者感叹道:“魏公子不忍负一鹞,难道会负人乎?”由此士无贤愚,来投归者如市,养食客竟有三千余人,与孟尝君平原君两君相当。在魏都城有个隐士,姓候名赢,年有七十余岁,家中甚贫穷,为大梁夷门监者,也就是看门官,本属下等吏员之列。魏无忌闻听其素行修洁,且善谋奇计,街道里中都尊敬之,被人号称为“侯生”,于是驾车往拜,以黄金二十镒当拜资,欲为友好交往。侯生便谢说道:“赢安贫自守,从不妄受一钱,今且老矣,难道为公子而改节吗?”魏公子不好强赠,欲尊之以礼,让其感认志诚,方好实现目的。他便想出一法,请当众介绍给宾客,乃置酒大会,以期邀请到场。是日,魏宗室将相诸贵客毕集堂中,大家坐定,独留左第一席虚待客,公子无忌命驾亲往夷门,邀迎侯生赴会,等待侯生登车,无忌恭请上座,侯生略不谦逊,无忌执曫在傍,意甚恭敬。 这时侯生刚坐上车,便对公子无忌道:“吾有一客友朱亥,在屠市中干活,欲往看之,公子能枉驾同一往否?”无忌便道:“愿与先生偕往。”即命引领驾车绕道入市。及到了屠门前,侯生道:“公子暂止车中,老汉将下去看吾客友。”无忌点头说好,候生便下车入朱亥家,与其对坐rou案前,絮语多时。侯生说着话,还不时的睨视公子,公子颜面愈见和气,并不显出厌烦之色,且无倦怠着急之意,当时从骑有数十位,见侯生絮语不休,早就厌恶烦燥,多有低语骂声。侯生也自闻听到,悄然看视公子面色不变,乃与朱亥别过,其后登车,上坐如故,无忌午前出府门,等到回府时已近午后,却能从容忍耐不烦,其心见诚。诸多贵客见其亲往迎客,让大家虚坐以待,以为是什么高能大贤,或是大国有名使臣,还是何处来的名闻遐迩游士,俱都怀着一片敬仰之情,耐着性子伺候着,倒也虔诚。 看久不见到,来客自都显出心烦意懒,渐怀倦情,忽然闻报说:“公子迎客已至!”众宾客贵胄敬心复萌,连忙起坐出迎,均都睁眼相看,待等客到时,乃为一白鬚老者,衣冠敝陋,无不惊骇吒异。公子无忌即引着侯生,遍告宾客,分别介绍,诸贵客闻听是夷门监者,各自意殊轻视,不以为然,无忌却敬请让坐首席,侯生却也不谦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