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_第九十六回 乐毅归葬祖茔地 相如护璧斗秦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回 乐毅归葬祖茔地 相如护璧斗秦王 (第1/3页)

    第九十六回乐毅归葬祖茔地相如护璧斗秦王

    回前词《行香子》

    孟尝乐毅,贤达称誉。因皆为、战国名士,终逝故乡,豪义风骨,堪杰范,史册记。和氏美璧,失之重遇。君主夺、被迫舍弃。秦王垂涎,诈谋城易。殿堂斗智,忠勇现,施妙计。

    话说乐毅见到燕惠王所捎书信,内中却有指责自己,曲解了让其卸职回国本意,也对乐毅的功劳予以了肯定,而对其辞燕归赵之情,并无过分责备之词,还有自悔之意。于是乎,乐毅便慨然回书报燕王,也是为辩白自己,所做所为并无过错,只是因疑虑新王加罪之忧,不敢贸然返回国内,防止不测事端的发生,就会毁辱先王贤明声誉。也将给新王带来不利影响,还会使自己面临不测灾患,于是谋虑盘算,还是远避为上策,会对各方均无伤害,皆由此而定。在信中还阐述了君王,当对功臣良将善待之,不可轻易疑虑其忠诚,对身边近臣要惕防,不可听信谗言佞语,而不作详细察验,以致做出错误判断决策,就会造成损失。还在信中表白了自己与先王情感,和自己忠于职守的节cao,并说明不欲伤害燕国旧主之信义,得到燕惠王谅解,而身兼两国客卿,使乐毅成为燕赵结交之纽带。

    乐毅在赵国做客卿,不仅与平原君赵胜交往密切,经常成为其坐上贵宾,也是因乐毅曾率五国之军,打败了当时最为强盛的齐国,几乎灭掉其国,从而威震天下,自然威望极高。且其报燕惠王书,表明了君臣赤诚相交,心心相印,也展现了乐毅的忠贤之道,德才情怀,受到普遍称赞,因此广为传播,名闻四海,遂成了千古赞颂的名篇之作。平原君也是善于借助其名,而提高自己的威望和名气,使其名望如日中天,受到了各国君臣将卿尊崇和重视,也使赵国地位迅速提高,在群雄中成为强国。乐毅也与赵国群臣交往甚密,一时成为美谈,其中却有一人,因与乐毅祖父有交,此刻也曾虚心求教,愿拜乐毅为师,深造学习兵法之道,这人就是赵国战将廉颇。由于年少时曾被乐池收入军伍,一直感恩系怀,因此对乐毅极为尊重,乐毅也感廉颇直率可亲,便也不吝施教,使廉颇兵道策谋精通透悟,由此成为了赵国大将,各国颇为忌惮。

    此时孟尝君田文,由于支持魏国出兵攻齐,从而夺回了因其逃魏,被齐湣王收回的封地,而魏军参战收复失地,也同时收回了失去的封地薛邑,脱离了齐国统治。此时那新齐王虽立国,且由田单打败了燕军,可只能大致收复了原齐地,未能再收复已经丧失的掠夺各国之地,由于要疗治数年战争的创伤,只得暂且保全本境,无力再行争夺。孟尝君本伤害过齐国,虽然也曾居功至伟,此时不可能再回齐国,且与新王产生了敌对,为保住自己封地,只得返回薛邑镇守,以免丧失家园归宿。他见魏公子无忌,已然成熟干练,便请让相印给魏公子无忌,魏王封无忌为“信陵君”,孟尝君便带了亲信门客,退居到薛地,也是想安度晚年,此时其独立自主,好似诸侯一般。为了稳固自己的地盘,便与平原君信陵君相善,齐襄王畏惧其能,怕对齐国不利,便派使去复迎为相国,孟尝君坚辞不就,往来于齐魏之间,成为两国通好交结的稳定纽带。

    到了后来,孟尝君病逝于薛地,并埋葬在其封邑内,因其无子嗣继承祖业,诸公子争立,一时难于处置乱局,齐国与魏国便共同灭了薛地,将其地平分了事。而乐毅在后来,最终病逝于赵国,史册并未记载其时日,也未明示埋葬之地,测算其年龄应在五六十岁左右,较诸葛亮寿命略大,这也是历史中所留的遗憾。本作者认为,因乐毅祖墓在灵寿城附近,虽其封地为观津,距其祖茔甚远,却不可能葬在其封地内,而应是埋葬在了灵寿祖茔之处,较为合乎当时情理,也符合落叶归根的古时观念。当时赵燕两国还在交好,其子孙亲朋可任意往来,一定是遵其遗嘱办事,灵寿也是其出生之地,死后葬在祖墓之地更为合理,虽史书未记明,却也符合一般常理。定是燕赵两国亲朋,共同参与其茔葬之礼,规格当为远高于诸臣之上,两国君王也会派使随祭,葬礼当为隆重不俗,这也是其族人多为军将要员,定不会薄待敷衍,却得到了善终。

    纵观乐毅一生,乃为经世极不平凡,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也经历了多次大的转折,首先是中山国强盛期,后与赵国多次争斗,年纪虽小却经历颇丰。在其成长过程中,因父亲离世太早,由其祖父叔父等亲助,将其抚养长大,后又在军伍中锤炼,最终成为一员骑兵战将,而且受到过祖父的刻意培养,造就出非凡的武艺和才能。随着其年龄增长,使之逐渐成熟起来,后不仅在战场上受到磨炼,而且在实战中,学习领悟了兵道之精髓,最终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大用之才。其后经历了国君争位巨变,将大好前程丧失遗患,只好另寻出路,却遇困顿不顺,从而磨炼了坚韧意志,自创条件迎来转机,才被燕昭王赏识重用,经历了长久执政考验。后又率五国之兵征战,承担了更大的重任,竟然取得大胜,还差点灭掉强齐,成为一个名闻天下的奇才之人,名望如日中天,甚至达到威震天下。

    乐毅居功至伟,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其达到最后成功之际,却遇突然变故,信任之君去世,继位者不肯信任,罢其兵权,前途未卜,只得另寻出路。为稳妥处置危机,躲避不测风险,只好脱燕赴赵,求得最好结果,这体现了趋利避害之道,也是深谙鬼谷所教,采取灵活对应之法,方能躲祸避险,以求生存之策。在遇到责怪王书后,却能不卑不亢,以详尽坦率之辞相对,表现了忠臣良将的风范,堪称是诸将臣的楷模,受到了新君王的敬佩,也得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