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回 稳帝国焚书坑儒,施暴政短命王朝  (第4/4页)
字作品之后,才恍然悟透此情,深觉愚昧至甚,不堪回首往昔。同时也醒悟了“实践出真知”,这句哲理之言的正确性。若无前期迷茫受困,而采用最为笨拙的实践之法,空想解开这数百年来的历史难题,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只能是懵懂始终,有待所谓智者,胡猜乱道,似是而非,迷惑误人。尚若此难题一旦解开,就如同解开病毒源头相似,很快就明了跟从之道,使后人找到了方法道路,也就能写出同类作品,就有了实施发展超越的途径。否则还是迷茫困顿,就很难达到古人的水准,自是个难解课题,这或是一个文学功绩,让后人永远记住,因是实践者之言,具有无可争辩的可信度,其它论述将暗然失色。    文化文学,本就是一门科学,而且是最复杂的科学,难度极大,涉及多门知识综合运用,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文学知识,哲理知识等。乃为与物质文明相对的精神文明范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物质文明的科学,一旦发明出来,定然受到人们的赞佩。就如陈景润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难题,不过是证明了一个偶奇数的关系,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或是明显作用。却受到世人的追捧,被尊称为“陈氏定理”,而享誉世界。本人身价也陡升无限,甚至载入名人史册,获得了崇高待遇,享名久远,受益立现,何其荣耀之至。而精神文明成果,或是文学科学成果,则多与之不同,许多历史经典名著,在其出现时,并不会受到世人认可,甚或多遭到挑剔指责,在当时年代意识下,经受压制排挤,甚或被歧视打击。只是经过多年之后,才被历史长河中的人们所认识,从而成为赞誉追捧的范本,这需等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光,远离了出现时代,对此情当有清醒认识。    一个真理的证明,需要时间的检验,较之自然科学成果立见,精神科学成果现世,当要困难百倍,这是历史所证明,所以从事此行之人甚少,皆因利之不同也。精神文明成果,或需经过长期等待检验后,才会产生出来,却能光耀长久,历代宣扬不断。但随着社会政治变化,也会有黯淡失光之时,但浮云终究难遮太阳,自会再有发光之际,这也是政治变化所决定,此为观察历史所做出的结论。精神产品出来后,有时会大放异彩,发扬光大,但因政治倡导变化,也会出现反转,或会受到批判,甚至禁止传播查禁,历史上不乏其例。那些至今流传的文化作品,大都经历过湮灭复现,出世过程曾异常艰难,古人也多受磨难翻覆,精华自然传承下来,而糟粕即行淘汰,这是历史定律。    本书是一部比照古代经典书籍之作,篇幅回目却也相近,字数略高于诸书,意为与之相比较易,或好得到大家认评,不知能否如愿?总之是有此项目的。参考书籍主要有,史记及战国策和东周列国志,还有些对战国故事的著述短篇,但却只是参考,引用部分章节事例。书中主要构著,是由本作者创作而成,也借鉴了少量内容,以作充实填叙。本书中除故事之外,还自行创作了诗词五百余首,外加借用古人评诗数十首,共有五百多首长短诗词,较古代经典之作数量超众,体现出与之教比之资。因为文学之巅,古今以诗词为最高,乃文学之皇冠,文学之源端。无此项内容充实,书文内容再佳,也不能成为巅峰之作,亦难成为才子之书,四大名著等杰作即为范例,无可争辩。    战国时代,是我国数千年历史中,最为复杂纷繁的时期,具有其特殊性,因长达二百年之久,涉及数代人接续,是最难连贯的题材,为写书者所忌惮。因此东周列国志一书,参照史记所载资料,将春秋战国五百年的历史,以独立故事分述,或单以人物书写,列成回目,熔铸一书,虽是精彩纷呈,却难连贯通络。且将战国写的较为笼统,使人读后只明故事,却难辨别前后关联,成为阅读者的一大疑难,本作者多年思盼,要是有一部贯通始终的书,该有多好哇?可惜始终未能如愿。或许是此书太过难写,无人能著述出来,数百年来未见其成,由此萌发了自写之念,但经深入研究思判,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也是有些望而却步。本想写汉光武帝刘秀事迹,或是汉末黄巾军起义故事,因均发生在河北省之地,周边流传故事甚多,实好收集素材,或容易成书,但难把握评论定向,因此搁置。    正在犹豫不决之时,却发生了居所旁赵王墓址,被开发商占据盖楼之事,本人觉得不妥,应向政府提出建议,于是写了秦汉名人张耳墓探源,上报建议阻止。但却人微言轻,难获相信,便决意写出了“秦汉智雄传”一书,被出版社拒绝付印,说是文风非俗难懂,不好出书销售。无奈之下又递书稿,想求领导帮助,却又碰壁难达,实为灰心丧气,只好发到网上,供众人阅读。后考虑战国故事,乃为许多成语之源,又有本地名人乐毅,可作为基本素材,或可写成一书,经探询得知,并无人写乐毅故事,便想自己动笔,来介绍本地历史名人事迹,也好提高本市影响力。后来在创作构思过程中,觉得乐毅事迹过于贫乏,却发现其祖上数辈先人,均为兵家将帅,后人也算显赫出众,均曾出现在史册中,可贯穿战国始终。    于是结合所掌握的,鬼谷先生之传说,也是河北之人杰,再有中山国的历史过程,竟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相关,逐渐形成了总体思路,使素材宽泛起来。又经到邺城,灵寿,易县,宋子故城遗址,和沙丘宫遗址房子城遗址等地,进行广泛的考察走访,竟行了数万里路,均是在艰难中进行,逐渐使这部书的轮廓清晰起来。后来想到若能写成此书,不仅在历史文学方面,算是做了些贡献,还可与前书联接起来,便可成为战国秦汉间接续之书,总字量可达百万之多,将是一部宏篇巨著。因此心中十分高兴,觉得若能著成此书,说不定会实现,与古典名著比高低的目的。由此想到所设篇幅,要与经典名著相等,或是超越其字数规模,这才确定为一百二十回,预计八九十万字。但却心中无底,不知能否承担此任,也是心怀忐忑,后经不懈努力,竟终于完成这部深耗心力作品。    本作者今年已近六十八岁,经过十余年努力,已写出三部文学书籍,前两部已在网上发表,均为历史题材,一两千年前的故事,总体也有九本厚书,总量已超五百多万字。因为可能再也写不出,能超越本书水平之作,决意听从友人之劝,止笔停歇,或写些短篇理论文章,但有一志愿,就是能写出一部自传,不过二三十万字。意将平生写作经验,谱出来供后人借鉴,附上自作考察诗篇七百余首,书名已思定,也许读者会欣赏,凑成十本大书,每本平均达五十万字。完成“两铭两传”四部书,便算完成一生宏愿,若是此书还不能出版,第四部书再费力写,也恐失去意义,或只留下书稿,有待后世人处置,不意再行发表了。    说到要与古人比高低,是因为古人不会笑我狂妄,或许还愿意看到后来者,能超越先辈,为自己民族争光,我也很希望有人超越,就可看到衷意好书。本人无意与今人相比,因为多是学外国,且颇为自负,有人曾发大言,说古人之作已淘汰,今人之作替代之。过时之品,何以争辩?我曾问过,如今新诗盛行,超越李白杜甫苏轼者何在?新的诗仙诗圣为谁?且多著新书,超越经典名著者为何人何书?我怎没听说过?均都哑口无言。至此,想起龚自珍诗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本人不过是一个小学生,竟胆敢与古人叫板,实显倚老卖老,聊表少年狂而已,谨请大家不必介意,难比那些自诩高人,今竟自谓之“永远是个小学生”!无可改变,却安心乐意。生平理想就是,能亲眼见到该作品出版,少受冷言蔑视,即算最高奢望,就看天意若何?自当会努力争取,免至落得古人悲怜下场,或将抱憾终生。    作者王占福与同道共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