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_第一百二十回 稳帝国焚书坑儒,施暴政短命王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回 稳帝国焚书坑儒,施暴政短命王朝 (第3/4页)

父命扶苏自裁,派吏送到上郡,失聪少智的扶苏太子,不听蒙恬疑谏,竟遵父命自杀身亡。使得二佞臣阴谋得逞,返都后即尊立胡亥为帝,世称秦二世,又害大将蒙恬蒙毅父子,清除异己,独掌朝权,玩弄胡亥于掌中。指鹿为马,残害忠良,暗施诈谋,做尽坏事,致使天下汹汹,激起陈胜吴广起义灭秦。

    秦始皇或因观念相类,宠信两个权谋佞臣,却失明辨,祸致临身,尚未清醒,焉不造成恶果?李斯身自廷尉出身,却被宦臣赵高玩弄于股掌,最后落得凌迟惨死,全家数百口人,多为皇亲国戚相系连,竟无一幸免于难,岂不悲乎?秦二世被赵高逼迫自刎,草乱埋葬,赵高被公子婴设计杀死,全家被屠灭。煌煌王朝,不过两代,十四五年时光,竟成短命王朝,后项燕之孙项羽入咸阳,挟恨复仇,竟将赢姓之人尽灭,斩草除根,断族绝姓,至今已无赢氏矣。不亦悲乎!

    纵观秦朝建立,灭六国虽始皇之功,却因其曾祖父秦昭襄王奠基,后有吕不韦助推,创造出扫平诸侯的成熟条件,使之能顺利实施此大计,均功不可没。秦始皇善用谋略,集聚能才为用,计划准切周密,大刀阔斧,连攻皆胜。而诸侯多用谗佞,排挤陷害忠良,难聚合力,方被逐个击破,秦王用将得当,实显雄才大略。待天下平定后,却未用盛世治理方略,而继用乱世之法,显失明策,违背治道,必然受咎。设若扶苏继位,改弦易辙,博采众长,平复仇恨,倡导新风,宽政养民,节俭秉持,或大有改观,秦朝会延续长久。但历史不容假设,秦朝曾为后世趟路,成败均为借鉴之资,灭六国文化,独尊秦法,愚显狭隘,当包容共存,开创新启,方为正道。虽欲尽除异类,却未见新倡明举,理道传承缺失,阻碍文明进步,何能昌顺?世之伟人有高论,谓之:“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那么封建王朝,又何尝不是?此乃成功与失败之至言。

    再说李斯学自齐鲁,由儒转法,却反行之,施策阴狠,焚书绝言,灭儒止传,兼及各家,驱才除贤,阻碍文明发展,应属欺师灭祖恶行,当受谴责之。但观其一生作为,又算能臣大才,功绩自具定论,对封建开端始创,确有历史贡献,但却不为忠臣良士,论起应是功过参半,属能才佞诈兼具之辈。后世之人对李斯评价甚多,有说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辙尺距等,认为其功劳甚大,其实均为应做之事,易换任何丞相,恐都会如此作为,否则任意行之,何能理国治世?岂不混乱无序。面对世人看法,褒贬评论不一,各抒己见,多以片面肯定或否定,结论截然相反,只好任由评说,此乃学术争论,属见识不同而已,难确定对错。

    唐朝名臣贤士魏征说得好,历史是面镜子,能照看出利弊得失,对比自明,何待多言。有人违背史实,认为秦始皇千古一帝,建立煌煌王朝,只能赞颂高敬,不应有褒贬之辞,似乎不能说其缺失,否则大不敬!本人认为应以实事求是为准绳,完美无缺,显违真实,若煌煌天朝无缺陷,为何会被两个农夫,振臂一呼,不过数月,便彤塌毁灭,又当作何解释呢?岂不难圆其说?所以评史,应秉持公正,不能以个人意气而论。后来汉承秦制,却能宽政待民,虽也有战乱发生,过二百年后,曾出王莽篡国十八年,实行新政改革,号为“新莽”,却终以失败告结,险些中断汉朝。后刘秀复国,光武中兴,汉朝国祚续接延承,史称为“西汉东汉”之分,合总延续四百年之久,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长久的王朝,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足堪令人信服。

    这正是:论史评说万古情,

    秦皇最是响声名。

    开创封建郡县制,

    两千多年延不终。

    严刑峻法承乱世,

    焚书坑儒断文明。

    是非功过凭人论,

    旷世一帝何人同!

    终篇词《莺啼序》

    前贤著书立说,后世阅读欣。史册繁,喜好挑选,历代典故原因。逢迷惑、务须弄明,不遗余力细究根。春秋战国情,紊乱断续迷津。观览多遍,思连系统,未能如愿寻。皆为年代久远事,人物众多难分。採关要、摘捡充实,文精彩、单独述申。立章节,相对窄狭,贯穿硬抻。今捋纲线,乐氏族脉,通络进程伸。开创新作试通撰,别出心裁,另辟蹊径,紧密匀均。兼顾系列,统筹延续,多见将人写成神,施反逆、将神写成人!功力深浅勿论,全凭坚韧恒贞。

    习练有素,六百万言,意念底蕴深。启宏志,敢负担当,勇争冠军;冲破迷雾,何惧眩晕!透析籍本,奇思妙想,综合毕生资料聚,勤探察、四十万里奔。考证古迹对错,终获卷止,梦寐成真。

    终篇诗语:

    周朝鼎立规,春秋战国随。

    泱泱中华久,贤圣英名垂。

    古卷成经典,世代曜日晖。

    宏论百家辩,浩繁聚精髓。

    后人争继承,历来崇尚追。

    著书以延展,不乏传统归。

    大凡盛国情,自闪文脉辉。

    诗词曲书戏,史贯竞扬飞。

    抚育出新举,进步竖高碑。

    敬佩先辈智,开创文明推。

    天下众瞩目,灿烂展神威。

    学继难透懂,皆因理深邃。

    课题非易解,坚韧俱可摧。

    努力攀阶上,峰巅待君岿。

    冲破迷蒙障,恍然醒欲醉。

    回望惊叹息,功成喜风吹。

    欲知后事,请看本作者所著“秦汉智雄传”一书,乃为紧密衔接之作品,延续历史演绎读本,特此奉告。

    至此本书完。

    注:写作日期为:2020年6月初,至2021年7月12日写完初稿,进入修改阶段,三个月后完成定稿,10月初印出文册自存。后争取出版无望,只好于2022年6月4日在网上连载发表,至10月14日完毕,时势世道使然,亦为无奈之举,敬请读者同道及后人品评。

    后记

    这是一部历史年代久远,宣扬中华先人的文学作品,是继写出两部文学书籍后,又不惜辛劳年迈,决心立志与古人较比高低,聚毕生学识智能,而坚韧写出的同类作品。代表了本作者基本水平,或是最高的实践成果,欲与古代经典文学名著,竞艺一较高下!看我们今人的创作功力,能否超越先贤祖辈,也算是给华夏民族争口气,展示我子民的无畏情怀,和对我国文化的贡献。因为数百年来,我们的先辈过于谦恭,并无人与古贤叫板,敢拿自己的作品,与古代经典比高下,或许觉得太过骄狂傲气,不自量力,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其最后结果,定会是头破血流,身败名裂,贻笑后人,损誉之举。我却认为后浪推前浪,后人超前人,乃是符合逻辑的历史定律,万事总得有人开头,后者才能跟进,若是将古贤当神看,后者将永无抬头之日。

    自认曾酷喜古代经典之作,却只有少量存世流传,不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书籍,始终是个缺憾,感觉不够过瘾,于是想自著其书,以留给后人阅览,企望甚笃。经过数十年的浸润,刻苦习学,深入了解研究,觉得经典之书作者,也不过是普通人,并无三头六臂,只是其怀才不遇,又具奇思怪想之能,方才激情奋发而为。虽然后人钦佩其才华,奉为神作高崇,认为是民族骄傲,敬予先贤称誉,其实他们并未亲见到成功,只是做了个激情尝试而已,并不知结果如何。甚或是觉得天道不公,志向难达,为展示才能,以此道标示不服,即为表达愤懑之情,并不在意得失成败,所以未将其做法经验,传布于后世,使后人对此迷茫难解。

    本人在学习与追赶前人时,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无意中与前人步调相合,方才体悟到其内功劲力,或是所走的道路相近,采取的方法步骤合拍,从而解悟了其中的玄机奥密。因此也有误打误撞的感觉,竟是写作了五六百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