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_第一百二十回 稳帝国焚书坑儒,施暴政短命王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回 稳帝国焚书坑儒,施暴政短命王朝 (第2/4页)

了各类学派,却也相互交流借鉴,或彼此辩驳争论,由此丰富了人们的认知,属文化进步表现。秦始皇却对此反感,又加李斯逢迎出策,认为是异端邪说,扰乱实行新政,便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进行打击,并实施了极端手段,妄图毁灭干净,阻止其扩展蔓延。这时又有方士术士游说,靠巧言怂语蒙蔽世人,使其相信有神仙之事,能让人长生不老,还以仙药进献,竟欺瞒住雄才伟略的始皇帝,成为愚昧的信奉者。

    当时最让秦始皇信奉的,便是方士徐福,乃为原齐国琅琊人,也就是如今的青岛地方人,因其自小生活于海边,对当地传说故事很熟悉,编出了许多神话。这些虚无缥缈之谈,让秦始皇听后着迷,只见徐福对秦始皇说道:“东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个仙岛,上面住着神仙,还有仙药可採,人吃了可长生不老,只是神仙不易见,当冒很大风险。”秦始皇竟异想天开,完全相信徐福所编鬼话,让徐福去找神仙,为其寻来长生不老之药。徐福遵旨前往东海边转悠一圈,无法交差,只好回复秦始皇道,说是已见到神仙,那神仙不轻易就给药,除非带千童男女前去,才会得到其仙药,否则绝无可能。其实也是瞎编一通,想蒙混过关,好得到些好处,可秦始皇却愚甚,还真相信了他的话,或是求长生心切,竟然被巧言迷惑,如给洗了脑一般。

    秦始皇便说道:“这有何难?就请先生为我一行,所需费用,任汝所取,如何?”徐福一听,不禁大喜过望,于是说道:“去东海仙岛路远,波涛汹涌,险危难测,日久天长,须造大船,才可载得千名童男女,还须有人护送才行,须得皇帝旨准,方敢筹划前行。”秦始皇竟然信其鬼话,爽快答应徐福一切要求,拜其为臣卿国使,监造海船,收集齐郡童男女,奉皇帝令去寻得仙药,赋权甚大,竟可自专,任意实施。徐福便在如今河北省沧州市吴桥之地,花钱购买难民之子女,筑起一座城堡,关押千余名年少孩童,命郡县吏派兵守卫,以防脱逃,半年多后待大海船造好,便准备出海。又花钱召集能工巧匠,种粮能手,士伍军将数百人,组成了一支大船队,经过集训,待海上风向相宜时,便号令扬帆出海,直向大海东方驶去。后到了如今日本国,便与当地居民融合生活,再也未曾回到国土,因徐福创世开化有功,被当地敬奉为神,香火不绝,至今日本奈良等地,据传尚有徐福庙宇神像。

    本作者曾到吴桥县千童镇游览考察,原有纪念东渡的古庙,也就是关押童男童女之处,这也是千童镇名的来历,如今庙宇已修缮一新,接待游客。庙殿内墙壁图绘多幅,画出了东渡详情过程,使人看后颇为感叹!据说当地举行庙会,即是徐福开船驶离之日,也是为呼唤亲人归来,乡众聚绕庙院呼喊着:“回来吧!回来吧!”,其声甚悲。还有招魂旗幡排列,设立高车望台围绕游走,使人在上面向东瞭望,以期看到去而不返的儿女亲人,希望其魂魄归来,可见民众怀念亲情的悲伤,已传两千多年而不忘,观后总觉惊悸心酸。

    且说因为徐福一去不返,还有方士骗钱逃离,秦始皇不禁心中大怒,认为受到欺骗愚弄,又听闻儒家术士,在私下乱议朝政,以古讽今,抒发不满言论。秦始皇更是怒上加怒,决心整治这些人,以达稳固国政,惩罚异己,以儆效尤,于是便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

    这正是:只因伤恨久难消,竟将正论国策抛。继施竣法严治世,更显愚甚仙药召。悟被欺耍无获时,又闻术士诽谤嘲。皇帝忿遇两相违,不由怒火心中烧。

    却说因七国一统,原六国饱学之士,多到咸阳寻求致仕发达之机,在不如意时,便口出不满言论,抨击时政,以古讽今,以各家论点批驳朝法,甚是激烈。丞相李斯见此情,认为危害朝法推行,便上奏始皇帝道:“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史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巫,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做的也是决绝,凸显了严刑峻法之弊,势必将原六国经史,和诸子百家之书,被全部烧尽掉,只留下秦国所倡之书存世。这本是过于严狠之策,可却很合秦始皇之意,便即下令执行。于是在全国灭先代典籍,烧尽诸子百家之书,天下学士逃难解散,因禁办私学,所以全国学堂消失,学子哑然禁口,处在白色恐怖之下,几乎灭尽文明。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始皇因被方士蒙骗,徐福不见回音,其身边亲近方士侯生卢生逃亡,还放言诽谤,便大怒道:“吾前收天下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厚待以求仙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jianian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于是决定严加惩处。秦始皇下令抓捕在咸阳城的所有方士,并术士违禁胡言者,令狱吏严加审问,经过攀咬连带者,共计有四百六十余人定罪,旨令全部坑杀,其情甚惨。按秦法被牵连者,恐不少于千万计,均会得到严惩,冤死迁徙者必众,史册无明记,此举震动全国。在此期间,始皇长子扶苏,因受过吕不韦熏导,学儒道等书,对此很有异议,认为不妥,上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听后大怒,命扶苏北助蒙恬于上郡,去监修长城。

    秦始皇这一挟愤举措,实有不当之处,恐未虑及后患,也是长期威权至上,随意而为,所产生的恶果。由此史书战国策中记载道:“任刑法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其它史书中也记载:“始皇言:‘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兼问,或以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相传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地。”这就确切说明了,被坑杀者构成之情,但却有人疑为尽方士,而非儒士,为秦始皇之暴行辩解,实为误断,当尊重史实,无须掩过饰非。秦始皇的任意行事,被后代史家所愤谴,也为历代文人所愤恨,所以世称其为“暴君”,其实也不算过分。焚书坑儒,灭绝异类,使各种文化成果消失,文明进步必受影响,秦始皇李斯为始作俑者,应担罪责,虽然后世又大力恢复,毕竟造成部分内容缺失存疑。

    在此之后,秦始皇不甘寂寞,又不断走驿道到各地巡视,尤其喜欢东行到海边,也是盼着听到徐福的好消息,能为其找回仙药,就能长寿不死,真也痴迷不悟。可在中原一个叫博浪沙的地方,秦始皇却遇到一件惊心动魄之事,就在车队行进之时,忽然有个大铁锥飞来,竟然将其前面车辆砸个粉碎,显然是想袭击始皇帝。也多亏他平日坐车无定规,备下三十辆相同轿车共行,为防被人行刺而设,使他躲过了死亡之祸,却也被惊吓恐惧,竟未抓到刺客,令其坐卧不安。其实这是汉朝名士张良,为报家仇国恨,唆使一个大力壮士所为,却未能实现愿望,让秦始皇躲过一劫,可却惹恼始皇帝,知国中尚有反抗之人,便对六国贤能者大肆迫害。由于秦始皇常服仙药,也或劳心过度,隐下暗疾,就在其五十岁时,便在东巡路上突病不起,紧返至赵地的沙丘宫时,便一命呜呼了,或是天道巧合,与赵武灵王竟死于同地,后人便称为“困龙地”。

    秦始皇追求长生,却落早亡之果,还未及安排后事,便与世长辞,其情可哀。而佞宦赵高为次子胡亥师傅,与丞相李斯等臣随行,便挟私设谋,篡改诏书。因赵高窥思弄权掌政,又知太子扶苏与李斯政见不合,被始皇外遣,李斯担心罢相,便巧言诱惑改诏让胡亥继位,使李斯继握相权,可谓狼狈为jianian。李斯竟被其蒙骗,苟同此谋,对始皇崩逝密而不宣,两人设计假诏书,拟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