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的五年_第十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第1/2页)

    小洛对这种不珍惜生命的人嗤之以鼻,病友类似的病情,一般只做四个疗程,他化疗做了六个疗程,他说不做则已,做就做足,这也是他做事的习惯,不能半途而废。群主也认为只要身体扛得住,还是做足好,彻底扼杀了血管和其他地方存在的CA细胞。老金问他医生怎么说,小洛说医生根据他的情况,也建议多做两个疗程,如果身体没事,就再加两个疗程。结果他做了八个疗程,人瘦了很多,但还是扛了下来。宋冯平从心里觉得这个医生太不负责任,四个疗程可以了,因为他也没有发现转移,但以小洛的性格,说多了反而不好。

    不管是谁,在这个时候,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后悔原来没有珍惜健康。有个病友说,健康时他有一百个个目标,现在他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健康。

    宋冯平妻子一直在家照顾他,半个月后,他觉得自己可以了,催着妻子去上班。宋冯平自己在家,按时吃药吃饭,做些简单家务,看书睡觉,有时到附近公园走上一会。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吃药没有大的反应,就是脚后跟开始起皮硬化,后来还裂了几个小口子,群里建议擦点药,他就用蛇油膏每天抹下,过两周就慢慢稳定了。还有就是手特别怕冷,摸着凉水手指僵硬,偶尔还引起肚子疼,以至于留下病根,后来冬天都不敢怎么用凉水了。相比群里其他病友,这些副作用都不算什么,都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不知不觉已到深秋,早晚天气开始变凉,宋冯平思量许久,想到这秋高气爽的大好时节,还是出去走走,先试试身体适应情况。第二天吃过早饭,他背了个双肩包,开车就奔西边而去,路过单位,他只是远远看了看。然后又沿着到西山脚下转了转,绕着昆明湖走了一圈,怎么着也有好几千步,下午回来居然也没觉得多累,反而感觉浑身通透,这给了他很大信心。过了几天,感觉身体又恢复了些,他想看看能不能去爬爬山。吃过早饭,他又一直向西,沿着北清路开了好久,路过稻香湖,想起那里有个餐厅非常有特色,先去吃了点东西。再向前就是凤凰岭了,看着路旁已经发黄的银杏,和时而萧瑟而下的树叶,他心中一动,改变了主意,直接沿西五环向南开去。

    上了京港澳高速,他心中一阵想,多年没去那里了,那条知名的山路修了吗,山上枫叶黄栌也开始红了吧。特别是归云寺,还是昨天的老样子吗,妙云大师是否还在。

    下了高速,他沿着国道又开了将近一个小时。十月是这个城市最美的季节,沿途各种树和蔓生植物叶子开始变深,有的浅黄有的淡红,颜色交错,天然绘就。随着接近目的地,他心里忐忑起来,多年压在心底的思念和挂牵点点泛开,有点近乡情怯的感觉。在与归云寺隔山相望的地方,他停了下来,这里已经也开发成了风景区,他把车停在山下,决定先不去归云寺,就在这里走走看看。

    这里毕竟离城市远,又是工作日,游人稀少。宋冯平买了门票,沿着台阶向山上爬去,想在高处看看山的那边,大概只爬了一二百个台阶,就已经气喘吁吁。他歇了一会,又向上爬去,感觉双腿无力,虚脱一般,只好作罢。前几天在颐和园走了一大圈也没觉得累,今天怎么了,看来爬山与平地走路还是差别很大。他走到旁边的亭子休息处坐下来,仰头看着远处大山,山后就是归元寺。他头有点晕,微微闭上眼,仿佛透过山体看到那里的一切,多少年没来了,这山还是昨日一般,没丝毫改变。

    在山的那边,是他和傅云云第一次外出的地方。

    宋冯平在大学同学中年龄最小,又愣头愣脑,和女同学没什么交往。他真正认识傅云云是在食堂,他读研究生一年级,傅云云大学二年级,系里组织班级联谊时见过面,还一起爬过香山,但也没怎么说过话。那时的学习压力不大,东风楼的研究生经常夜里灯火通明,挑灯夜战读书的少,打牌打麻将喝酒的不少,有几个人经常是通宵夜战,第二天如果没课就睡到中午。宋冯平年龄最小,萌不懂事,只是偶尔替人打会麻将,最迟也是一两点就去睡觉了。即使这样,早饭往往就不吃了,因为起床一般也十点左右了。有次刚刚上午十一点半,还不到开饭时间,就迫不及待到了食堂。

    那时食堂的一景,就是没到开饭时间,门外已经聚集了很多学生,食堂铁门外碗筷声不绝,精力旺盛没吃早饭的同学嗷嗷待哺,特别是玩了通宵睡懒觉的同学,更是饥肠辘辘。负责开门的大师傅站在门内,有的满脸不屑地看着天花板,有的面无表情地隔着玻璃看着这帮学生。面对这群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学生,他们仿佛看外星人一样,或许内心一直想不明白他们优秀在什么地方,更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有大好前程,甚至若干年后会成为普劳大众的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