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九从种田开始_第一百六十九章 变化是真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九章 变化是真大 (第1/3页)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等到李小梅考完试,就已经到了元旦。

    时间也正式迈进一九八一年。

    “四姐啥时候放假啊?”放了寒假之后,李小梅每天起来,都要念叨这么一句。

    他们这边天寒,所以寒假长,暑假短。

    “大学放假当然要晚一些。”李金梅摸摸已经微微隆起的肚皮,嘴里安慰着小妹,其实她也盼着呢。

    等到腊八这一天,李金梅就熬了一锅黄米饭。

    这边没有吃腊八粥的习惯,一般都是在这一天吃黏米饭。

    大黄米在大锅里慢火煮了小半天,就变得黏黏湖湖的。

    锅底还有一个金灿灿的大锅巴,等戗下来之后,李小梅和李小鹿就捧着啃。

    嘎吱吱的,香甜酥脆,吃得两个小家伙眉开眼笑。

    李金梅还在锅上蒸了半碗荤油,里面撒上盐面和葱花,到时候舀一小勺放到黄米饭里,吃起来香喷喷的。

    当然喜欢吃甜的,还可以在里面撒点白糖,又香又甜。

    “四姐最喜欢吃黄米饭了。”李小梅嘴里又念叨起来。

    这时候,屋门一开,伴着一股凉气,一个人影风风火火地闯进来。

    进屋之后,就抱起李小梅,原地转了几圈:“哈哈,小梅!”

    第一个冲进李卫国家门的,不是李玉梅,也不是吴小玉,而是葛卫红这个疯丫头。

    她抱完李小梅,又把李小鹿给抱起来,还半空扔了两下。

    瞧她那样子,比俩小不点还兴奋呢。

    “咳!”李卫国使劲咳嗽一声,“卫红,放假了你不回家,怎么又上我家来了?”

    葛卫红朝他翻翻白眼:“我是来金梅姐家里!”

    李卫国好几个月不和她斗嘴,正想过过嘴瘾,然后就看到李玉梅和吴小玉走进屋里,便大笑着迎上去:“哈哈,小玉,欢迎回家!”

    听到回家这两个字,吴小玉脸上也笑容绽放。

    “四姐,小玉姐!”李小梅又跳过去,李玉梅抱起小当家,吴小玉则把李小鹿抱在怀里。

    一时间,屋子里充满欢声笑语。

    “好好好,这下人齐啦!”郑先农最后出现在门口,微笑着望向自己的妻子。

    他们放假的时间差不多,事先用电话联系过,所以一起到的松江县。

    到县里没了客车,然后就去罐头厂,是司机开小轿车送他们回村的。

    两个小家伙是最高兴的,瞧瞧这个,瞅瞅那个,李小梅开口道:“四姐,小玉姐,卫红姐,几个月不见,你们好像都变了!”

    李金梅笑吟吟地打量着这几位大学生,郑先农就不说了,中途回来两趟,感觉除了更加沉稳之外,没啥太大的变化。

    倒是李玉梅她们三个女生,变化是真大,不说穿戴方面,就是整个人的气质方面,变化最大。

    于是李金梅笑道:“小梅,在首都生活,跟在咱们村里当然不一样。”

    李小梅点点小脑瓜:“嘻嘻,那我将来肯定也要去首都上大学!”

    “行,咱家小梅肯定行。”李卫国也勉励小妹,他感受最是明显,这种城乡差距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会越拉越大。

    如果不是李卫国重生,他或许真的会自动放弃和吴小玉的这段感情。

    “正好开饭!”李金梅也笑得合不拢嘴。

    葛卫红笑嘻嘻地凑上去,轻轻用手摸摸李金梅隆起的肚子:“金梅姐,你歇着,我们自己来,在这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

    说完,他们就熟练地放桌子,从碗架子里捡上来碗快。

    葛卫红端进来一大盆黄米饭,李玉梅一瞧就叫起来:“哇,黄米饭,太好啦!”

    “今天是腊八啊!”吴小玉说道,毕竟在这插过队,知道农村的风俗。

    大黄米都是家家户户自己种的糜子,只不过糜子的产量不高,所以种的都不多,基本上也就够自家淘米蒸豆包,剩下的能吃两顿黄米饭。

    李小鹿给大伙都盛了多半碗黄米饭,然后在上面舀上一小勺荤油,又拌上点白糖,吃得李玉梅和葛卫红都眉开眼笑。

    大家边吃边聊,李玉梅他们聊大学里面的生活,李卫国他们聊家里和村里的情况。

    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距离,而显得疏远和生分。

    李卫国最先吃饱:“你们回来得正好,今年咱们的水稻收成不错,等明天把留下的知青都聚齐,一起分钱。”

    “太棒啦,回来就有钱拿!”葛卫红率先欢呼一声。

    “国子,水稻产量怎么样?”吴小玉也关切地问道。

    “还行,亩产超过千斤。”李卫国轻描澹写地回到。

    葛卫红眨巴眨巴大眼睛,立刻开始算账:“那咱们知青种了一百亩,总产量是十万斤稻米,就按照一斤大米两毛钱计算,一共是两万块,咱们十几名知青,每人差不多能分两千块,哇,这么多钱!”

    两千块钱,确实不少,就算他们读四年大学都完全用不了,也难怪葛卫红这么兴奋。

    就像她的家里,虽然父母都有工作,但是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一年也赚不到两千块。

    “瞧你这点出息。”李卫国先是鄙视了葛卫红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其中咱们有一小部分大米,出口到南韩,价格是两块钱一斤,你们知青还能额外分一万多块呢。”

    “两块钱一斤大米?”葛卫红他们也都被这个价格给惊到了。

    岂不是说,他们每名知青,能分到三千块。

    “国子,那些回城的伙伴呢?”吴小玉比较细心,很快就想到这个问题。

    “今年的都有份,那几位返城的知青,我都已经把钱给他们邮递过去,全都凑整,每人三千块钱。”

    李卫国知道这些知青有着深厚的情义,所以他早就把这件事给做了,就剩下考大学和留守的这些知青。

    吴小玉欣慰地朝他点点头:“这是应该的。”

    而葛卫红则把小巴掌伸到李卫国面前:“国子哥,发钱!”

    李卫国在她的掌心拍了一下:“财迷,等明天大伙都来的。”

    还真别说,葛卫红的小手细嫩许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