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宝珠国际海洋打捞公司 (第3/3页)
帮手才行。 想明白之后,李卫国就向身边的雪子询问:“有没有别的博物馆,就是里面展览我们华夏文物的那种。”
“当然有啦,下午我带你去国立博物馆,那里面有很多你们国家的文物,瓷器了,青铜器啦,还有古代的书画。”中岛雪子可不知道李卫国打的什么主意,还兴致勃勃地要给他当导游。 于是二人中午吃了点食物,下午就去这家国立博物馆。 同样也在上野公园内,只不过位置靠近北边,环境清幽,建筑古朴,李卫国对周围的环境很满意:大树什么的可不少。 两个人在里面足足逛了一下午的时间,也没看完,上万平方米的陈列面积,好几十个展厅,十多万件收藏品,走马观花都够看两天的了。 李卫国对这些文物不怎么懂行,也瞧得心头火热。 直到闭馆前三十分钟,广播提醒游客退场,李卫国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边走嘴里还边叨咕:“真不错,真不错。” 中岛雪子不疑有他,挽着李卫国的胳膊:“那我们再来,继续看好啦。” 这个就不用了,李卫国也瞧不出什么门道,尤其是安保方面的,他估摸着,大山在这方面是专业的,还是等下次吧。 回到家,田大贵和夏小雪已经回来,夏小雪连晚饭都做好了,她也不习惯日式的料理,蒸了一锅米饭,炒了几个菜。 就是便利店里面的蔬菜,价格实在太高,这边的物价,一时间叫她有点承受不了。 李卫国的宝珠里面,倒是有不少吃喝,只是不方便拿出来。 大家边吃边聊,田大贵喝了口小酒,然后问道:“国子,咱们打捞公司取啥名,还叫白山啊?” 至于突然涉足这个陌生的行业,能不能有发展,田大贵才不管呢,他相信李卫国。 “海洋打捞公司,叫白山的话,好像不怎么恰当。”夏小雪也发表自己的观点,她这些天过得很充实,已经有点渐渐适应了现在的生活节奏和方式。 这姑娘还是挺勤奋的,一有时间就自学日语,在这种语言环境中,估计几个月就差不多了。 李卫国也点点头,琢磨了一下:“那就叫宝珠国际海洋打捞公司吧。” “宝珠?这个有什么讲究?”田大贵有点不明觉厉。 夏小雪倒是眼睛一亮:“沧海生明珠,这是个好口彩。” “中,那就这么定了。”田大贵当即拍板,反正现在岛国这边经贸发达,各种公司名目繁多,皮包公司更是多如牛毛,也不差他们这一个。 可不就是皮包公司嘛,连个办公地点都没有,更别说什么专业的打捞设备了,但凡有一艘小渔船,也不至于这么寒酸。 李卫国也不着急,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啥事都需要经历从无到有这个过程。 等资金稍稍充裕之后,到时候再慢慢召集人手,增添设备,以战养战,稳步发展呗。 在这之前,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先探探路,争取多发现沉船啥的。 有些沉船,都有史料记载,还是有迹可循的。 忙碌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事情终于有了些头绪,李卫国准备回国。 签证已经经过重新补办,李卫国又去使馆那边走动一番,变更成可以多次往来的商业签证。 这次来岛国,基本任务也算是完成,李卫国在这里顺利投下一枚棋子。 在知道李卫国要回国之后,中岛雪子又来陪伴李卫国两天。 这段时间,雪子已经成功加入一家娱乐事务所,开始接受训练,其实挺辛苦的。 在陪着李卫国采购带回国的礼品之后,中岛雪子就领着李卫国,搭乘新干线离开东京,最后来到下吕温泉。 这边温泉遍地,其中以具有养颜美容功效的“美人汤”最为出名。 两人找了家宾馆住下,这里一般都是温泉旅馆,可以随时泡温泉的那种。 李卫国还有点担心:“雪子,不会是那种男女在一起泡的吧?” 岛国这边,还真有这种习俗。 雪子咯咯直笑:“怕什么,反正你本钱不错,也不需要自卑。” 这个倒是不假,只是李卫国还是不大习惯,不过到了汤池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单间,池子也不大,正好两个人可以并排躺在里面。 泡温泉本来就舒服,李卫国更是如鱼得水,他感觉自己的身体整个都被温泉包裹,闭上眼睛,仿佛直入云端。 正在惬意之时,他感觉一个guntang的身体贴到他的身上。 “雪子,这个礼物送给你。”李卫国的手上出现一个白玉观音的吊坠。 两国文化同源,所以岛国这边也有佩戴玉石的习俗,比如男子都喜欢佩戴勾玉。 中岛雪子也喜欢得不得了,嘴里撒着娇:“那你帮我戴上嘛……” 在第二天,李卫国回到别墅,田大贵又向李卫国通报了一个新消息:有一家岛国的打捞公司,目前正在低价出售原有的设备。 田大贵之所以能得到这个消息,当然是那家打捞公司主动找上来的,不然田大贵俩眼一抹黑,哪知道这些。 估计是在这边有人手盯着,得知田大贵注册打捞公司,所以就主动联系上了。 “那就看看,如果便宜的话就买点设备,好歹也得先有一条打捞船充充门面。”李卫国很快就决定下来。 于是田大贵就按照名片上的电话打过去,联络一番,对方说是明天派车来接人。 第二天上午,李卫国他们就被一辆商务车给接走,开出市区,直奔海边,跑了好几个小时,这才来到一处破破烂烂的小船坞,还有几间简陋的仓库。 李卫国瞧瞧挂着的那块斑驳的牌子:三浦打捞公司。 空场上已经停了几辆轿车,看样子还有同行来照顾生意。 不远处的海里,停着一艘中等的打捞船,一瞧就有些年头,不知道还能不能正常出海。 二人走进简易的铁皮屋,里面有七八个人,正在聊着什么,看到李卫国和田大贵他们进来,目光立刻汇聚到他们身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