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朝鲜事 (第3/3页)
师伐无道,诛暴君,彻底把朝鲜吞并岂不妙哉?”
夏同有些不解。 在他看来,无论是朝鲜的两班贵族还是什么平民百姓无不仰慕中华,就连李家王室都数次想要内附大齐。 趁机吞并不好吗? “我觉得不怎么样,那穷地方吞并了也没什么鸟用,产出少得可怜,穷的就剩下人了,反而更要朝廷出钱出力救济,与其吞并朝鲜,我更想把茜香国或是倭国的九州岛搞到手上” “钱粮倒无所谓,朝廷有钱。而且他们不是心慕中华,多次想要内附?” “嘴上罢了,别看他们一副不让他们内附就要淹死在鸭绿水里一样,估计一但准许让他们内附,他们一个一个就都会变成最坚定的独立派,不定还有叫嚣要北上伐齐的 毕竟能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当土皇帝,当第一等人作威作福,谁会愿意头上多一群大爹来管他们啊?” “那又为何要选那个什么大君来当朝鲜王?” “因为他亲齐,耳根子也软,又是我大齐推他上位的,非嫡非长且还无母族主力,他必然是要紧跟我大齐步伐铁了心当狗的,好控制。” “原来如此,不愧是太尉,就是心脏啊.” “呵呵,彼此彼此,大司农也不差啊” “那话又回来了,既然太尉觉得朝鲜没什么产出,那为何要扶持一个傀儡上位?图什么?” “不知道,但总归不是坏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上用场了,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很有意思。” “那朝鲜碰到太尉可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呵呵,过奖过奖” 笑着,在场的文武们就绕到开皇殿后,找到了换了身常服的皇帝。 “诸臣工,随我一起入徽猷殿看看我大齐新一科都有哪些贤才!” 皇帝很快调整好因为被老兄弟的死影响到的心绪。 登上了步辇,也给年老体弱的老臣们配了几个内侍抬轿,皇帝就带着文武们朝着徽猷殿走去。 。。。。。。 徽猷殿。 一众贡士们正在用尽浑身解数在书写着策论。 贾珠也在认认真真的书写着自己的策论。 “话,今年出了哪四题?” 殿外,贾珲朝着身旁的礼部侍郎问道。 “回太尉,是与外交、内政、对外战事、黄河事相关的策论。”侍郎回答道。 “黄河?” “是,太尉也应该记得,前几年汴梁决堤的事情吧?近些年的气候也越发反常,以防万一,上皇和圣上打算趁着有钱负担得起,争取好好治治黄河。” “这种事不应该找工部吗?或者朝民间征召水利人才,让这一群不通庶务的新科进士写策论,这就有些”贾珲欲言又止。 “其实这道题是圣上专为一人而出的.”侍郎想了想,觉得以贾珲的地位知道这些完全没有问题。 “您看,坐在右边第二根柱子下头那个穿青袍的贡士,他名叫万承训,祖上是前朝的治水大家万深,圣上想试试他的成色,另外,万一真碰上什么无师自通的治水才了呢” 啊,明白了。 正与侍郎窃窃私语,皇帝率先走进令内。 内侍们早就被吩咐仔细了,全都默不作声,任由皇帝与文武们四处查看着贡士们的策论。 眼尖的贾珲一眼就发现了贾珠的位置,但他不打算马上过去。 出于对侍郎所的万承训的好奇,机会打算先过去看看他的治水策论。 凌乱的脚步声早就引起了贡士们的注意,不过他们并不敢抬头。 毕竟,直视颜是要杀头的。 至少在他们进入朝堂成为大人物前是这样的。 万承训也发现有人朝自己这边走了过来,只不过他正是文思泉涌之时,别是皇帝了,就是大齐列祖列宗齐至也甭想让他抬头看一眼! 周边一黑,有好几人围住了他和他的案台。 皇帝正与工部的尚书与侍郎们站在这里,打量着他的策论,时不时捋着胡子点点头。 贾珲也凑了过来,朝着皇帝微微行礼,等皇帝点零头这才朝着万承训的策论上看去。 嚯,有点东西! 感谢五棵松中心的打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